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素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博盛会一开场,就已成为世界各国招商引资的"兵家必争之地"。通过参加世博会来为各自国家招商,似乎也是各国的共识。世博会不但聚集了世界各国展馆,还不乏行业人士包括经销商、投资商去世博寻找投资机会。因此各国在世搏上招商效果很好,而且通过参加世博会,来进行招商要比其他的招商手段更要直接、快捷、效率,在展示出国家形象的同时还能取得良好的招商效果。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那么从个人层面而言,你对未来五年做好规划了吗?新年伊始,本刊收集了7名青年学生的"十四五"规划,希望能给你带来一定的启示。有两套方案我的"十四五规划",有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升学。作为中高职贯通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学生,2022年9月,我将进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读高职。但为了在专业上更进一步,具备匠心匠艺,我不急着就业,而是希望在2024年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在念书的同时,我打算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撰写与文物相关的故事。公众号如果运营得好,或许能带来一些收益。  相似文献   

3.
在长春城市规划的历史上,"新京"规划曾占据重要地位,其城市规划与建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发展,也加深了长春的殖民地化程度。本文首先分析"新京"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及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从多方面论述了"新京"城市规划活动的实施情况,最后对"新京"的城市规划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温华 《山西老年》2010,(5):11-11
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以及各国先进的工业展品。此后,西方各国对世博会在展示国力和促进技术、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产生了浓厚兴趣。1853年美国纽约世博会,艾  相似文献   

5.
<正>上海世博会,不只是一次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盛会,同时也是世界同胞体现世博精神的盛会。世界各地的朋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世博,感受世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今天我们就与大家一同领略上海世博会的"牛"人"酷"事。"世博奶奶"的执着活跃在上海世博会的热门人物日本"世博奶奶"山田外美代,6月7日参观  相似文献   

6.
<正>走马观花看世博园,在恢宏的场馆和超炫的前沿科技展示之外,还有什么留在心底,成为永恒?是文化,多种文化元素让本届世博会底气十足。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一场世界文化大交融的"盛宴",世博会展示的经济辉煌,科技进步,低碳新理念,建筑设计等等最新成果,基本上是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风格,以文化为主题理念进行表现的,它引领着中外观众穿越历史,去感受世界文化的深邃与多彩。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加州州长、著名动作巨星阿诺德·施瓦辛格,9月12日在上海世博园对"东方之冠"造型的中国国家馆大为赞叹:"中国馆拥有非凡的建筑,让人十分震撼!""我从未见过如此盛大的世博会,这里的一切都太非凡了,所有的东西都让人印象深刻。祝贺中国举办了一届非凡的世博会。""非凡"赞世博用心推加州刚从西子湖畔赶到世博园区黄浦江岸的施瓦辛格,亲率一百多位加州商界领袖参访上海世博园,这位杰出的明星州长在这里一连用了三个"非凡"。在美国馆,施瓦辛格州长向全世界宣布,加  相似文献   

8.
世博会作为人类在城市举办的追求文明与进步的盛会,是城市现代化历程中的文化大事件。世博会与承办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有着相同的内在要求和终极目标,在物质基础和人文追求两方面对承办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推力效应。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需要以承办城市良好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前提,具体包括基础设施、规划管理、城市经济和市民素质、城市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同时也在上述方面对该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世博会与承办城市关系的演变体现了城市主导的全球城市化发展新趋势,预示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模式创新和文化转向。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各场馆的展示内容大多围绕城市主题进行设计,从总体上展示了低碳节能城市、自然循环城市和文化创意城市等未来城市发展的三大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熔盛重工的发展历程、有效化解"用工荒"的人力资源解决思路和方案,围绕企业基于"体面就业"为内涵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应对策略,行文从三个方面展开:1,引智;2,育人;3,"体面就业"理论及运用。  相似文献   

10.
《新少年》2010,(7):41-45
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为历届世博会之最。这是人类文明的盛会,是展现世界各国风情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气势指生命之力,理势指逻辑之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17.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8.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9.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思辨等方法,对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以及体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论述与判别.通过转变视角,得出体育价值由"显"入"微"的价值演变与体育"供给"对"需求"的本质超越.虽说体育"供给"在逻辑思辨与历史实践中完成了对体育"需求"的超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有效避免或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不仅需要掌握较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也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体育、参与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20.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