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金山岭长城     
被誉为我国“第二八达岭”的金山岭长城,座落在河北省滦县南部,雄关要塞——古北口的东侧,距首都108公里。金山岭长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堪称是明代长城的精萃。 金山岭长城自1983年整修以来,已完成二千四百米马道、十四座敌楼的整修和清理。修复后的金山岭长城,将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2.
《中文信息》2008,(5):72
乌鞘岭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主峰海拔3562米,是内陆河和外流河的分水岭,亦是河西走廊之门户,古丝绸之路之要道,系历军事要冲,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经都曾途经其岭。岭下有戍卒守关,过往商旅、征夫、  相似文献   

3.
燕北长城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长城在燕国史乃至战国史的研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战国时期,由于列国间常年进行兼并战争,所以防御战也与进攻战一样,被摆到了列国的议事日程上。列国为了有效地进行防御,除了修城郭、筑要塞而外,还在边境上修筑长城。由于战国时期活动于我国北方的林胡、楼烦、匈奴、东胡等族时常南下侵扰秦、赵、燕三国,所以秦、赵、燕三国又都在北部的边境上修筑了长城。其中以燕国的北界长城最长,西起今冀北,东达今朝鲜平安南道,这在当时是一道莽莽苍苍的屏障,它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于我国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及朝鲜西北部的崇山峻岭,溪流河谷和平原沃野之中。而且,它的东、西两段复线重出,构成历史的奇观。  相似文献   

4.
《中文信息》2008,(5):72
山丹汉、明长城,在山丹县境内绵延近200公里,被专家誉为“露天博物馆”,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长城。汉、明长城虽建于不同年代,但走向、长度却完全相同。汉长城在侧,明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10-80米之间,平行延伸。象这样不同历史年代修筑而同时并行并至今留存较为完整的长成段在国内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5.
长城,作为一项军事防御工事,中外皆有之.中国秦汉长城气势宏伟,罗马帝国的哈德良长城也颇具规模.我们不妨将侧重点放于目前国内研究较少的哈德良长城,着重介绍它的修筑背景、基本构造和历史作用,并将其与中国秦汉长城加以比较,以期加深对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防御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7.
游长城最好看的部位是关城的城楼。关城多设在隘口之处,例如山海关东门(明朝人萧显书写“天下第一关”的城楼)。城楼与城下的通道有马道相连,城门口有加筑护门的瓮城,城关前、后、左、右置有罗城或翼城,对关城起到拱卫的作用。与关城距离再远些的是前哨城堡,如山海关东门往南4公里许的“老龙头”上的澄海楼、老龙头以北濒海的宁海城.关城城垣四角台上建有角楼,例如嘉峪关砖砌角楼是单间二层式,楼顶为平台,周围建有砖砌垛口,形如碉堡。长城又称作障、障塞、塞,后人为了将城堡与墙分清,称绵亘相接  相似文献   

8.
延边古长城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历史上最浩大的工程,是历史上延边各族人民用血汗修筑起来的,是延边现存的最大古迹。由于不见史料,残存于崇山峻岭之中,今天,它的存在已经鲜为人知了。它究竟产生于什么时代,全长多少,起于何处止于哪里,都是个谜。一九八四年与一九八五年的五月间,笔者曾两次进行徒步考察,每天走十一二个小时,历时十天,行程大约六七百里,初步搞清了延边古长城的面目。  相似文献   

9.
长城(木刻)     
130长城(木刻)@邸杰  相似文献   

10.
长城的起源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焦点问题。目前观点主要有"河堤"说、"城"说和"封"说。长城防御外敌侵扰的主观修建原因决定"边界"是客观效果,且非真正意义上的边界,故"封"说不妥。又,长城是人类防御观念的物质表现之一,而人类防御观念的物质表现演变历程表明,长城起源定为"河堤"有些牵强附会,为"城"略显滞后,为"城墙"则较为妥帖。  相似文献   

11.
陶玉坤 《阴山学刊》2005,18(5):47-49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兴筑的长城,都具有区分文化地理的意义,即将农业为主的文化与游牧为主的文化人为地割裂开来。农业民族建立的政权这样做了,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样也有这样的举措。而且还出现了“塘泊”、“金界壕”等不同特色的长城。随着长城的南移和北移,中国的文化地理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各种文化的交流也呈现南来北往的反复过程。中国古代民族融合过程中各种独特的现象的出现也与这种文化地理的变迁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一、一项防御匈奴的伟大工程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的大帝国,防御游牧民族的袭扰,派蒙恬、杨翁子督工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达一万余华里的长城(《淮南子·人间训》)。这条长城的重点工程在北段,即建在河套以北狼山、大青山中的长城(以下称秦长城北段)。 秦长城是民族矛盾和斗争的产物,其西段防月氏、羌人,东段防东胡,北段则为防御匈奴。 匈奴是一个长期活动于蒙古草原的古老民族。他们在阴山以北渡过漫长的原始社会诸低级阶段,时小时大,时分时合,没有文字,没有城郭,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大约到战国后期,匈奴才进入原始社会后期军事民主制阶段。他们为了寻求气候  相似文献   

13.
1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本着它蚕食中国最后独占中国的既定方针,于1933年春侵占我山海关、热河,为越过长城侵略华北作准备。中国一部分爱国军队在长城线上奋起抵抗,曾给日军的侵略气焰以相当的打击。但由于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顽固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与日本妥协,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使当时华北陷于更加深重的危机。 鉴于这一历史事件至今著述较少,本文拟结合近年来看到的一些新资料对此作一综合叙述。 一、日军深入侵略内地的开始——山海关事件  相似文献   

15.
山东周代的齐国长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泰山系的山岭,西起黄河,东到海滨,婉蜒起伏,横亘在山东省中间。两千数百年前,周代齐国曾沿著这一山系,利用其形势,建筑一千多里的长城。在过去,自然是山东伟大工程之一,也是那时劳动人民伟大力量的表现。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对遗址进行了周密的调查。根据调查报告以及我过去对遗址的考察,写成此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卫民 《中州学刊》2023,(11):132-137
匈奴是西汉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最大对手,对西汉王朝形成强大的压力,汉王朝不得不采取诸多办法对付。从汉武帝开始采取武力征服并继续进行长城的修建,特别是在河西走廊地区北部新修了长达数千里的长城防御体系,才真正解决了匈奴侵扰的问题,“建塞徼,起亭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形成了“边境强,则中国安,中国安则晏然无事”。长城既巩固了边疆地区的安全,又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塞北长城绵延于群山之巅、高耸险峻之地,一位高大魁梧的外籍男子正在长城古道上缓慢行进。他不时拿出笔记本记录,拿起相机拍照;飞沙走石袭来,他赶紧把相机和笔记本搂在怀中,狂风过去,他拍拍灰尘,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18.
北魏六镇长城南线、北线两条长城墙体,均总体呈东北-西南向蜿蜒分布于乌兰察布草原,于中部地段有短暂交汇。六镇长城南线、北线均以阳山秦汉长城东段所在山脉的北麓地带作为其西南防御端点,其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约25千米。选择丘陵间的谷地修筑墙体,是六镇长城的主要特点之一,六镇长城的墙体以土筑最为普遍,保存较为低矮,墙体外侧普遍见有壕堑的痕迹。北线墙体对南线墙体的局部沿用,及墙体沿线发现的32座戍堡,是此次北魏长城调查的重要发现与收获之一。六镇修筑在先,后有六镇长城南线和北线。六镇修筑完成于延和二年至太平真君八年之间。沃野镇最初即建在了根子场古城,白灵淖城圐圙古城经考证为怀朔镇镇址,抚冥镇镇址已确定为位于今四子王旗乌兰花镇的乌兰花土城子古城,而希拉穆仁城圐圙古城、克里孟古城、三工地土城子古城应分别为武川镇、柔玄镇、怀荒镇旧址。  相似文献   

19.
长城带民族融合的特点李凤山一、中国近代民族形成之前,长城带①的民族融合始终是以农业文化形态民族同草原文化形态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为基础迄今,在东起辽东、山东,西到新疆、青藏高原北部,包括黄河流域各省区以及蒙古国南戈壁省在内的整个地区的考古发掘表明,沿长...  相似文献   

20.
为了系统的对我国古代长城进行全面地考察、研究、开发和利用,我们对河北境内的战国以来的燕、赵、秦、汉、明长城进行了全面考察,特别是对于明长城的考古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极为重要的研究资料。 有史以来第一次完成了明九镇之一蓟镇长城的考察,测量出蓟镇长城的准确尺寸。蓟镇长城横跨燕山和军都山区,是明长城的精华,前后修筑了二百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