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论刊》2014,(2):I0012-I0014
2013年工作回顾 一、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1鬈左右,总量全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0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568亿元,增长13%,总量全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18亿元,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亿元,增长11%。  相似文献   

2.
张备 《南方论刊》2009,(5):F0002-F0002,I0001
一、经济发展篇 2008年,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全区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了14%以上的增速。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历史性地接近150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亿元,增长17.8%;外贸出口274.28亿美元,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亿元,增长19.3%;工商税收246亿元,增长23.1%。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工作回顾一、经济平衡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1%左右,总量全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0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568亿元,增长13%,总量全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8亿元。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亿元,增长11%。一是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投入产出比显著上升,地均生产总值5.4亿元/平方公里,同比提高0.5亿元/平方公里;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1%,上升20个百分点。资源能源消耗明显下降,万元GDP水耗下降12%、电耗下降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2天。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30亿  相似文献   

4.
《南方论刊》2006,(10):F0003-F0003,F0004
茂南区委、区政府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有效地推动了全区的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7.0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13.5%。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亿元.同比增长19.1%。  相似文献   

5.
经过50年的艰苦创业,辽宁经历了由创造辉煌到重铸辉煌的过程。1949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约17亿元,工业总产值11.6亿元,农业总产值10.3亿元,发电量8.1亿千瓦小时,钢11.4万吨,原煤539.6万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亿元;职工年平均工资2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元。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的快速发展,辽宁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8年与1949年相比,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4.1倍,工业总产值增长450倍,农业总产值增长1…  相似文献   

6.
丘立贺 《南方论刊》2005,(5):F0002-F0002
信宜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张德江视察信宜时所作的指示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济增效、财政增长、群众增收、社会稳为目标,努力加快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国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今年首季,信宜市完成生产总值3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3亿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4亿元,同比增长7.1%;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296元,同比增长6.2%。1至4月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2亿元,同比增长13.1%;财…  相似文献   

7.
治省方略     
1994年全省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和凝聚全省各个方面的力量,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促进稳定。全省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项改革要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围绕跻身全国十强,国民经济要有一个更快更好的发展,确保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农业总产值增长5%;工业总产值1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0%;出口创汇18亿美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00元以上;社会零售物价指数控制在  相似文献   

8.
2007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增长17%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3.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0亿元,增长30%;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7.8亿元,增长36.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4亿元,增长17.2%;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55亿美元,增长21%;实际使用外资31.6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徽州社会科学》2006,(2):44-44
——经济实力上大台阶。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标进入全省前列。到2010年,全市生产部值达300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番半以上;财政收入25亿元.年均增长15%: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亿元,其中入境客突破100万人次,创汇2.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主要成就 1、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大大加快,这主要表现为商品市场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和要素市场发展较快两个方面。197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为1588.6亿元,1996年达到24614.0亿元,市场流通规模扩大了15.5倍。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由1992年的15962亿元增长到1996年的35700亿元。“七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48亿元,“八五”时期这一指标上升为67278亿元,增长率为121.7%。要素市场从无到有,其中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快,技术市场、产权转让市场、期货市场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一吉林省经济要上新台阶,省委、省政府要求乡镇企业实现三年翻一番,率先登上新台阶。近年来,吉林省的乡镇企业同全国一样,有了较快的增长。到1991年底,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62.2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9%,占全省社会总产值的17.4%。其中,工业总产值85.7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4.7%;固定资产原值49亿元;从业人员159万人,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海西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增幅居全省首位,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3.4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45.75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20.77亿元,增长17.5%。在GDP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占4.97%、65.36%、29.67%。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5亿元,全年共实施了219个项目,较上年增长25%,其中州属完成12.9亿元,增长56%。全地区完成一般预  相似文献   

13.
“六五”期间,在党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省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城乡市场日趋繁荣,人民生活水乎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结余购买力大幅度增长。分析特点,采取对策,对于指导生产,引导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民收入的增长快于非农业居民,城乡差距开始缩小 1985年,全省居民货币收入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货币为67.2亿元,比1980年增长93.7%,年均增长14.1%,高于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6%的速度。当年形成的社会商品购买力总额60.4亿元,比1980年增长91.2%,年均增长13.8%,高于“五五”时期年均增长12.6%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新疆社科信息》2009,(5):28-28
2009年1—9月,农八师、石河子市实现生产总值83.56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3.1%。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16.1亿元;二产实现增加值37.1亿元,增长16.2%;三产实现增加值30.35亿元,增长15.4%。实现税收12.33亿元,增长5.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28亿元,增长12.7%。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疆工业经济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相同步,呈现持续、协调、稳定增长的态势。尽管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但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流仍令人鼓舞。首先,工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协调、稳定的增长,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从1992年到1996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4%,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8.79%。1997年1月至6月份工业总产值增长20.18%,仍保持了较平稳的增长。1992年以来,工业经济经过数年平稳增长,总体经济规模迅速扩大。1996年末工业增加值为50.56亿元,比1991…  相似文献   

16.
朱策 《江淮论坛》2000,(4):49-50
一、安徽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发展 ,安徽工业实力显著增强 ,已初步形成国内重要的原材料基地 ,“轻工大省”地位初步确定 ,支柱产业正在培育 ,高新技术产业初显端倪 ,工业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999年 ,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 113 5亿元 ,居全国第 13位 ,工业增加值占GDP的 3 9%。安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应是工业高速增长 ,占GDP比重上升。但是 ,“九五”以来 ,我省工业增长速度逐年下滑 ,1995 -1999年 ,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依次为 11 1%、18 3 %、14 1%、8 9%和 8 2 % ;工业占GDP的比…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到1992年,我区小城镇已发展到41个,比1978年增加19个,增加46%。基本具备建制镇条件并上报待批的26个。还有暂不具备建制镇的小集镇100多个,从广义上讲,也属小城镇范畴。据41个建制镇统计,1992年工农总产值达21.4亿元,比1986年的12.9亿元增长6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7亿元,比1986年的4.3亿元增长1.2倍;集市贸易成交额3.5亿元,比1986年的1.3亿元增长1.7倍;  相似文献   

18.
一、新疆农垦工业的特点经过40年的艰苦曲折的发展,兵团已基本建成以自产的农产品加工的且以轻纺和食品为主体,基础工业和能源工业相配套,具有一定规模和生产水平的工业体系,并有一定的实力。据1992年统计:固定资产原值30.4亿元,净值21.7亿元,工业职工24.4万人,占兵团职工的24%。工业增加值14.8亿元,占兵团增加值的26%。利税4.5亿元,占兵团利税的88%。1992年兵团工业增加值占新疆工业增加值的13%,占全国农垦工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北省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产大幅度增长,人民收入相应提高.1987年全省国民收入预计365亿元(不变价),人均729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68和2.97倍.反映在市场上,商品购销增幅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1987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65.27亿元,比1978年增长3.45倍年递增13.2%,高于工农业总产值年递增11.9%的速度.居民消费额269.64亿元,人均48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794元,农村居民人均399元,比1978年提高130.3%和210.7%.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工业企业亏损原因分析及扭亏增盈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吉林省工业企业亏损现状 从1996年工业企业亏损状况看,吉林省国有企业亏损面达45.2%,比上年增幅30.6%,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面达56%,300万元以上的亏损企业215户,占亏损国有企业的74.1%。国有盈利企业比上年下降36%。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减利增亏的幅度比较大,出现了盈利大户减利,亏损大户增亏的势头。 从1997年1 9月份工业企业亏损状况看,全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势头有所遏制,并显现出逐月好转的趋势。1—4月份,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2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产销率干稳上升,已达93.5%,比上年同期增加2.7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和新产品产值增幅加大,出口值累计为12.8亿元,增长30.8%,新产品产值累计为45.9亿元,增长83.2%。6月份当月净盈利3.35亿元。但是,在一些地方一批企业依然亏损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