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国际气候治理的重要主体,欧盟气候外交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欧盟气候外交也出现了地缘政治转向。其气候变化的“全球公利”治理视角有所削弱,更强调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竞争性,并将欧盟气候变化的相关举措视为提升大国竞争中实力与影响力的工具。此外,俄乌冲突的爆发也将进一步加大欧盟气候外交的调整。考虑到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合作、世界经贸体系及全球秩序维护上的重要作用,欧盟气候外交的调整与变化将产生较大外溢效应,为全球气候合作带来挑战,也将为中欧气候合作制造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欧盟正在强化对华经贸防御机制,表明其对中国越来越防范并且在切实采取措施加大对华施压。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欧盟意图维护欧洲主权并确保在对华关系上拥有独立决策权;德法将提防制衡中国的理念附加在欧盟对华战略上;以及欧盟在产业政策上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当前欧盟正在构建的是一个涵盖投资监管、出口管制、公司治理、外国补贴审查以及反制裁胁迫的全方位对华经贸防御工具箱,这将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强化欧洲对中国“竞争对手”的定位而更加防范中资企业;还可能导致欧美对华政策趋同进而采用统一监管机制。但欧盟也面临多重制约,盲目使用对华经贸防御工具反而可能会损害自身利益。中国应提前准备,通过切实可行的反制措施给欧盟以警告。同时,应深化中欧双边合作来阻止欧美对华经贸政策一致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欧盟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鞋类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鞋类出口是我国传统出口优势之一,巩固和扩大鞋类出口对我国外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自2006年以来,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皮鞋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对我国皮鞋向欧盟的出口造成严重影响。文章分析了欧盟征收反倾销税对我国皮鞋出口造成的影响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法律手段积极应诉、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改变低价竞销的策略等。  相似文献   

4.
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巴基斯坦就不断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以实现其在中亚的战略利益:1.平衡印度的力量;2.寻求战略纵深;3.获取能源促进经济发展。为了实现这些利益,巴基斯坦采取了政治、经济、组织等多项措施并大打宗教感情牌。然而,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制约:1.中亚国家仍对巴基斯坦抱有疑虑;2.印度的牵制;3.阿富汗动荡的局势;4.双方落后的基础设施;巴基斯坦要实现这些利益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因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钦北愚 《学术交流》2002,(2):96-100
城市化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探索城市化运动的规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因进行理论分析,从而坚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技术创新制度和宏现经济政策等方面去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据此,我们应遵循城市化规律,发挥自下而上的制度安排的诱致作用;从实际出发,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使我国城市化发展符合其固有的理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宿亮 《太平洋学报》2011,19(6):42-50
长期以来,欧盟积极参与了全球性和地区性安全治理,其在东亚地区的行动反映了欧盟推动其安全战略、促进其国际地位提升的努力。但是,对东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参与同时也显露出欧盟能力上的局限。这主要表现在,欧盟对参与东亚地区安全治理提出的大量战略文件和规划,并不能够完全得到贯彻和推行。本文试图在对这些战略文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欧盟在东亚地区参与安全治理行动进行梳理,进而探讨欧盟在该领域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的国际体系处在剧烈的转型变化过程中,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对外关系也根据国际体系的变化得以调整。自2003年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以来,中欧关系一度发展顺利,但2006年欧盟发布的第五份对华战略文件却引发此后几年中欧关系的波折。本文试图厘清中欧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定位,并以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例,深入探讨中国与欧盟外交关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实施更为有效的对欧盟外交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云霞 《唐都学刊》2000,16(2):49-50
国目前正经历着一场大变革 :经济的转型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对于学术界广为关注的“道德滑坡”现象 ,笔者尝试从经济的层面入手 ,去反思人们“道德失范”行为背后的深刻动因 ,并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难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欧盟的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联合国对生态环境管理和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认识过程,阐述了联合国生态管理的理念和欧盟成员国履行联合国"环保宣言"所采取的统一行动计划,以及意大利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论证 ,并重点分析了跨国并购的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1.
邵国明 《探求》2003,(3):55-58
失业是一种综合经济失衡现象,解决失业问题,需要进行综合治理。近年来欧盟国家一直在积极解决失业问题,采取了不少失业治理措施,不少做法值得我国在解决失业问题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共外交是全球化时代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台湾当局"外交"博弈的需要,中国亟须获得南太平洋岛国民众对中国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增强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国通过文化外交、华侨华人外交、援助外交等公共外交项目的开展,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力有所增强。本文认为,由于大国竞争性公共外交的影响,中国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仍显不足,应秉承"和平、合作、和谐"的外交理念,继续拓展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13.
夏宁  夏锋 《社科纵横》2004,19(1):45-46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与动因不同于俄罗斯 ,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结果的差异。作者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辨析改革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8):62-64
为了发展军事工业,拉动国民经济,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加之政治、外交方面的考量,以色列政府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军火贸易,并逐步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军火出口国之一。以色列军火贸易的特点是:出口的防务装备品种繁多,门类齐全;产品技术先进,竞争力强;贸易结构合理,销售地域覆盖广;军售中秘密交易比重大;军售受到盟国特别是美国的干涉与掣肘。  相似文献   

15.
周明 《南亚研究》2012,(1):15-29
从1991年中亚国家先后独立到现在,印度的中亚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991年至1998年,这一阶段印度中亚政策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加强与新独立的中亚国家之间的接触,为印度与中亚关系的发展打下基础。从1998年至2001年,随着国际形势与印度自身发展的需要,中亚国家成为印度加快自身经济发展和打击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的重要合作伙伴。2001年至今,印度加大了对中亚地区的关注与投入,致力于加强与中亚国家在政治、经济、安全与文化诸领域的合作,印度在中亚的影响也随之增强。虽然印度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发展仍受到一些制约,但印度介入中亚事务越来越明确的态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环境治理形势的日益严峻,绿色外交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欧盟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环境领域的全球合作,并以其有效的政策和行动在全球绿色外交舞台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欧盟积极倡导环境保护和绿色外交理念,构建绿色外交网络,参与多边环境协议和国际环保组织,推动全球环境谈判与合作。欧盟绿色外交政策的制定是一个由超国家机构、成员国、各级地方政府、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体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体现了多层级网络治理的特点。欧盟的绿色外交决策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国际能源权力结构变迁的因素,也有欧盟集体行动困境和软实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欧盟的教育与培训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阐述欧盟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如何通过制定一系列教育和培训的战略计划和具体政策措施 ,促进欧盟成员国不断提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并为全体公民提供便于利用的“终身”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18.
美澳同盟是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的重要一环,是美国实施地区战略的重要工具。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加剧,美澳同盟的转型进程加快。从同盟针对的目标来看,美澳同盟将围绕遏制中国的战略需求进行全面转型;从同盟内部关系来看,澳大利亚对美澳同盟的引导和塑造能力明显增强;从同盟性质来看,美澳同盟将从防御性同盟转型为进攻性同盟,进攻能力和威慑能力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从同盟合作范围来看,美澳同盟的综合性特征更加明显。美澳同盟转型是美国调动盟友资源、推进“印太战略”部署和强化对华战略竞争的重要措施,同时也适应了澳大利亚缓解战略焦虑和制衡中国影响力的现实需求。这不仅使得两国在战略上深度捆绑,增强了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力量优势,也使得澳大利亚处理对华关系难度加大,并冲击地区和平与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张云秋  符晶 《学术交流》2007,1(10):126-130
目前流行的儿童母语获得机制的一些理论问题值得探讨。其中,认为天赋论的现有论据不足以证明其理论主张,如果说存在一个天赋的机制制约语言获得的话,这个机制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以及它和认知机制的关系还需做进一步的思考。天赋之外的功能因素对语言的获得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至少作为动因激发了语言能力的实现。承认外在因素对语言获得的制约就是承认语言获得的可控性,这对儿童(也包括聋儿、语障儿童)进行目的性语言输入以提高儿童语言获得的速度和质量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软实力也开始成为海外学者关注的焦点。这种关注一方面源于中国软实力的增长这一客观事实,另一方面源于中国软实力的增长对西方国家已形成挑战这一主观判断。因此,海外学者对中国软实力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与外交政策等方面解释中国软实力增长的动因。同时,他们也对中国软实力存在的严重不足进行了探讨。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外学者对中国软实力增长中阻力因素的分析对我们进一步发展国家软实力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