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但是,过去我们在理论上仅重视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研究,在实践上对供求平衡的宏观控制也只是偏重于总量平衡控制。其实,要真正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仅在数量上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供求结构上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总量平衡分析和控制,还必须对结构平衡进行分析和控制。 一、供求结构平衡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宏观控制的根本目标 国民经济活动的本质是一个再生产过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也是在这个再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对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控制的根本目标,应该从再生产过程中去认识。 社会再生产中的供给,是指在既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可供销售的物质产品及劳务技术的数量;而在社会再生产中的需求,则是指社会对物资、劳务及技术等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由于商品的二重性,产品一经生产出来,便形成社会再生产中和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的对立统一的两种运动。一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哈罗德 -多玛投资理论讨论了投资在形成供给和需求方面的非对称性 ,并依此深入阐述了供需差额形成的机制 ,进而揭示了经济非平衡增长的根源 ,认为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大多数年份 ,GDP实际增长率会小于其平衡增长率 ,其根本原因是投资增量不足 ,难以充分吸收社会需求 ;相反 ,在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大多数年份 ,GDP的实际增长率会大于平衡增长率 ,其根本原因是过大的投资增量对社会需求产生了超量吸收。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生产性劳动创造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角度出发,对社会主义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公式进行表述。这里,我们把非生产性劳务的收入视为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取得的收入,即派生的收入,而不列入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之内。  相似文献   

4.
16.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总量均衡与结构均衡?所谓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生产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所谓社会总需求是指全社会财力所形成的对社会最终产品的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通常所讲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二者的总量均衡,二是指二者的结构均衡。所谓总量均衡.从价值形式看,就是社会供给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等于社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从实物形式看,就是社会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等于社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总量。…  相似文献   

5.
财政资金是国家对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工具,国家必须对财政资金运动进行宏观控制,加强宏观计划管理和财政管理。信贷同财政一样是国家分配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工具,国家必须以从加强信贷业务管理和调整利率两方面实现对信贷资金运动的宏观控制。组织好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统一平衡,对协调货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有着重要作用。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联系十分密切,必须互相支持。  相似文献   

6.
一、外汇平衡与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平衡之间的矛盾在开放条件下,净出口、净资金流入、净侨汇收入、净入境者支出,可以列入总需求一方。它们如果是正值,表明社会总需求增加。从收入流量的角度来分析,如果国内需求和国内供给已经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只要存在着正值的净出口、净资金流入、净侨汇收入、净入境者支出,在同一时期内,国内供给并不因此而增大,但对消费品的需求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却会增大,其结果必定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相似文献   

7.
通常认为,农产品收购所投放的货币形成的购买力,有相应的农产品作为物资保证,需求与供给总是相等的。因此,农产品价格总水平对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没有影响。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从1979年以来调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情况看。由于粮、油等购销价格倒挂,国家收购粮、油所投放的货币不能从粮、油销售中全部回笼。购销价格不倒挂的  相似文献   

8.
一 需求导向型经济和供给导向型经济是相对应的不同经济发展类型。供给导向型经济,是指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主要受供给的支配和制约。需求导向型经济,是指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受需求的支配和制约。简单地讲,供给导向型经济就是由供给推动经济发展的推动发展式经济,需求导向型经济就是由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拉动发展式经济。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经济总量平衡,为保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进而保证经济正常增长和发展,必须使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保持大致的平衡,这就需要不断的对它们进行调控。调控…  相似文献   

9.
一、宏观控制的实质宏观控制的重要任务就是调节和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也就是要搞好国民收入总供给同由积累资金和消费基金所形成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平衡问题,包括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四大平衡,也包括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一般地说,财政平衡是信贷平衡的基础。物资供求平衡是财政、信贷平衡的物质基础。财政、信贷之间的平衡,反映的是资金内部平衡关系;财政、信贷、外汇之间的平衡,反映的是财力平衡关系;财政、信贷、外汇  相似文献   

10.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国民经济宏观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应有的主题。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两个方面。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在理论上仅重视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研究,在实践上对供求平衡的宏观控制也偏重于总量平衡控制。西方宏观经济学对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研究,虽然在方法上比我们更为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和定量分析,但也仅仅局限于总量平衡的描述。其实,要真正实现国民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仅在数量上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而想单纯凭  相似文献   

11.
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力争社会总需求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就是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社会总需求就是由流通中的货币量决定的购买力总量。要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就必须通过控制货币供给,使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与商品物资的可供量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正> 调节供求结构平衡,是当前整顿治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收支结构、投资结构这些宏观经济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一般来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收支结构、投资结构在短期内会形成需求结构,而在长期内则形成供给结构.也就是说,从短期来看,需求结构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收支结构、投资结构的直接结果;从长期来看,供给结构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收支结构、投资结构的最终结果.因此,从宏观经济因素来看,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收支结  相似文献   

13.
治理总需求膨胀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应很好地完成。由于总需求是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的直接结果,其现实承担者是货币,并且同财政活动及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有着内在的联系。总需求膨胀的形成往往是因为国民收入分配失误、通货膨胀、财政活动失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等因素激发起了总需求的盲目增长,使得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在总需求的过猛增长下形成了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的膨胀性总量失衡。因此,就总需  相似文献   

14.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来的新任务、新课题,也是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新秩序包括:“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运行机制,及其相应的法律体系、规章、制度,还有新的道德规范等。这是一个贯彻改革全过程的动态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较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现仅就当前在治理、整顿中要注意从几个方面逐步建立新秩序,谈几点看法。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宏规调控体现国家调节职能,是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主导环节。宏观调控根本任务,就是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为培育市场和搞活企业创造良好经济环境。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生产与消费关系在市场的反映。这种关系是否协调,又是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国民经济就协调、稳定发展,如果失衡,整个经济生活就会出现紧张、紊乱。建立新秩序要求有一个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或供给路大于需求的经济环境,一方面避免大的经济波动、影响正常秩序,另一方面有利于新秩序内在机制的建立。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就要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中,"投资"具有"二重性",即同时具备需求和供给的属性,因此供给侧问题和需求侧问题交织在一起。分析宏观经济结构,不仅关涉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结构演变,更重要的是需要研究两者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的复杂性所在。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改造为一种新的结构性分析,以增加值的形式表示经济联系,从而直接建立了总需求结构与总供给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使生产技术结构隐含其中,为研究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结构的平衡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结构性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获得高速的增长,但同时也导致了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结构的形成。在需求侧,投资和净出口的比重上升,消费比重下降;在供给侧,部门内以及部门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且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正相关。所以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问题从结构意义上而言是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主要是改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雇佣制度中,一方面,劳动者收入被约束在劳动力价值的水平甚至以下;另一方面,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导致社会生产无限增长的趋势。由此形成劳动者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下降的趋势。由于劳动者构成社会的主要人口,因而上述趋势使得社会消费需求增长赶不上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总消费需求增长赶不上总供给的增长。这就是社会消费需求被约束并向下运行的趋势。这个趋势构成经济衰退和危机的基础原因。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走出了过去传统的模式,将有计划置于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使得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这就是在改革过程中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消费和积累同时膨胀。中央把“总需求与总供给必须平衡”作为制订“七五”计划的重要原则之一,这是最大的宏观管理,也是目前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问题。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不同,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情况下,结构性的不平衡也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危害。结构性的不平衡,表现在不适当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总供给划分为全总供给、意愿总供给、现实总供给和闲置(过剩)总供给;将总需求划分为全总需求、意愿总需求、现实总需求和闲置(过剩)总需求。论述了各类总供给与各类总需求的相互关系,认为现实总供给恒等于现实总需求,其他类型的总供给与其他类型的总需求则经常不相等。认为应以现实总供给与现实总需求的量,作为判断一国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的标准。各国在任何时期里的总供求都是均衡的,但是,存在着高质量均衡与低质量均衡的区别。具体地讨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总供求是否达到高质量均衡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谈到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时指出:“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当的比例”。“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这是保证经济比例关系协调、社会再生产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社会再生产的现实条件,就其基本内容来说就是要阐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因此,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理论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具体运用,很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一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是以顺利通过社会流通过程为前提的。如果在社会流通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生产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能够顺利卖出,  相似文献   

20.
一 问题的提出 一个国家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是一个重要条件;同时后者又是前者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各国的经济发展史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始终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综合性经济参数。 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及其平衡问题上的认识是不足的,在某些年份和某些时期,对社会总需求或总供给几乎是毫无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