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的特点和成因分析,得出本区土地荒漠化 较为严重,已经影响到本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及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荒漠化防治政策沿革及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荒漠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问题一直影响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了遏制荒漠化,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治理荒漠化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上荒漠化形势依然严峻,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中国荒漠化治理的主要政策及其变迁过程,并分析了其演变的社会经济背景,探讨不同政策效果,并对今后中国荒漠化治理政策的发展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长期存在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差等诸方面问题;造成恶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既有经济因素,又有社会因素,既有历史因素,又有体制、机制因素。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相当严重。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诸方面考察了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及其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并且呈现出逐渐加剧的态势;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近五千年来人为因素的影响力往往超过了自然因素。人类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大大加速土地荒漠化的进程,而科学的土地开发及合理的环保措施则能对土地荒漠化起到扼制、延缓、逆转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中叶以后,西北地区成为中原地区减少人口、输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导致西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锐减.西北回汉农民对土地严重依赖,而人地比例失调进一步加重经济衰退,最终导致社会控制难度加大,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成同之际,西北地区回、汉民族在人口膨胀的前提下,围绕对有限土地的占有以及经济方式的差异产生冲突,进而上升为族际对抗,这超越了清政府的传统社会控制能力,最终以民族矛盾激化的形式--少数民族起义告终.清末西北回民起义爆发,人口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客观、辩证地分析了我国荒漠化防治传统组织模式以及中国农户式生产组织方式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荒漠化地区的文化特点和自然资源的特性,并符合中国西北地区工作规律的荒漠化防治"内散外敛型"组织模式,这有利于有限水资源的集约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山东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山东西北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鲁西北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结果造成了土地总量有限性与经济建设对用地需求相对无限性的矛盾.目前,鲁西北地区城市在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产出效率却十分低下,滥用土地现象非常严重.在此背景下,以鲁西北地区德州市为例,实证分析山东欠发达地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制度创新的可行性,并探求山东欠发达地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与河西源区沙尘暴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态良好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特征.在全国荒漠化、沙化趋势普遍得到遏制的今天,以民勤为典型的河西走廊荒漠化、沙化趋势却在不断扩展,成为目前中国北方五大沙尘暴最严重源区之首.沙尘暴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沙尘暴频发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要有效地防治沙尘暴、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已远远超出其承载力,土地供需矛盾紧张,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本文利用GIS和RS技术,对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从可利用土地资源绝对数量来看,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面积为1575.04 km~2,约占总国土面积的8.4%;从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量来看,信阳市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的平均值为0.0224 hm~2,资源丰度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2)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自然环境因素对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经济因素是影响后备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主要原因,进而影响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社会政策因素对区域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可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们忽视了一个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节日。我曾翻阅过数十本的日历,希望在其标志的各种各样的节日中找到这样的一个:“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但是,从“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到“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惟独没有它的影子。其实,生态学家早就告诫我们:21世纪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环境问题,被喻为“地球的癌症”的荒漠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生态灾难。全球土地荒漠化的形势严峻到已经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荒漠化面积已经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了全球陆地面积的1/4。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0个,约9亿人受到荒漠化的摧残、影响和威胁,每年全世界荒漠化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420亿美元以上。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  相似文献   

11.
我国防沙治沙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沙化不断吞噬人类生存的空间,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该文从我国防沙治沙的历史沿革、发展阶段、研究与实践的历程及现状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近代的防沙治沙事业,并在我国土地沙化首次呈现全国性逆转趋势的新局面下,探讨了新时期的防沙治沙技术对策,以期为防沙治沙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荒漠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由于制度原因,我国荒漠化治理的进展相当缓慢,因此必须对荒漠化治理的制度进行变革。治理荒漠必须完善产权制度以及补偿制度,重新设计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亚健康人格”及其社会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的健康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存质量,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状况。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国人的人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许多异常化的人格状态。其中,“亚健康人格”现象十分严重,它表现为种种人格的非健康状态,诸如:单一型人格、多重化人格、分离型人格等。亚健康人格现象的出现,对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诸多,但社会转型引发的种种问题是主要原因。探讨亚健康人格的存在状况,分析其形成的社会原因.可以为认识和改变这种人格危机现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构树种植是最近新兴的一种扶贫项目,构树因耐碱耐酸的特性能在石漠化土壤中生存并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自身植株的经济价值又能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提高经济收入水平。黔江区拥有南方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现象逐渐严重,导致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土地收益逐年降低。无论是利用构树治理石漠化土地,还是通过发展构树产业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经验都相对欠缺。本文在黔江区扶贫攻坚、全面脱贫的背景下,对构树扶贫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对其遇到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并借鉴湖北及贵州两省构树扶贫模式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期帮助黔江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乡镇减轻生态灾害并脱贫增收。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代价支付及其补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比较稳定、协调的社会形态而言,转型社会是社会发展最为快速的社会,同时也是社会代价集中付出的社会。快速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结构功能的失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失衡、中国独特的社会转型的困难等导致了转型时期社会代价的形成。而现阶段社会代价支付与补偿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严重缺陷,诸如支付主体的错位性、支付方式的转嫁性、代价补偿的滞后性,则是引发当前社会成员、社会群体等不同主体之间尖锐、复杂的利益矛盾的根本原因之一。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出发,健全、完善我国的社会代价补偿体系乃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人文贫困最突出的国家,人文贫困指数排在巴西、印度之前,居世界之首,尤其是农村的人文贫困。黑龙江省地处祖国边疆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偏僻,部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仍有相当部分农民处于贫困之中。黑龙江农村的贫困不仅仅是物质贫困,同时也包括比物质贫困内涵更丰富的人文贫困。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助人活动,其高度的人文关怀本质、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以及社会支持理论取向,是建构中国本土特色反人文贫困综合社会支持网络,彻底解决中国农村人文贫困问题的有效介入模式。  相似文献   

17.
黔西北地区是清代前期贵州矿业开发最集中的地区,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从事以矿业为中心的各类经济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巨大的人口压力,但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不容小觑。本文从环境史的角度来研究清代前期黔西北的矿业开发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石漠化、森林破坏等环境问题。最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剧了石漠化进程;二是森林资源的耗竭。  相似文献   

18.
塔克拉玛干南部地区城乡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现在是全疆乃至全国城乡经济建设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实施,给和田地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利用与城市建设的不合理、沙漠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严峻。这些问题不但影响到城乡建设和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且还直接危及农村经济建设。本文在综合分析和田市未来发展的要求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为解决人类在高强度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城乡建设快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