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农村文化生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及民间文化作为文化的母体,是一个民族精神气质、凝聚力和感召力等因素的集合体。在我国现阶段,工业发展借力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而急剧膨胀,给农耕生产方式孕育的农村文化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文化尤其是农村文化生态面临着保护、发展、重构的考验。本文章从这一现实出发,对民间及农村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阐述,提出了通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保护农村文化生态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乡村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精神生活出现了困境.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该向传统民间文化寻求资源,重视发挥传统民间文化的民族性、交流性和传承性的作用.在当代多元文化共生中,需要重构文化生态,促进新时代乡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3.
论民间文化保护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化保护体系建设有利于切实体现对民间文化的综合保护.这个体系以文化承载者的"文化自觉"作为前提,以民间文化活动的制度化开展作为重要途径,重视通过地方课程开发以发挥学校教育的特殊使命,并以法制建设为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贵州西江文化进行分析,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对西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和前景提出的基本看法是:加强对贵州西江生态文化的保护,以"特区文化"原则加强对贵州西江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使贵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达到完美结合,使贵州西江文化成为既面向世界又面向未来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化理论非常关注权力问题,威廉斯的三元文化构型范式以领导权问题为核心,是对文化总体性构成进行动态分析的重要理论工具.在西方文化理论视域的观照下,可以把中国当代文化划分成四种主要类型--主旋律文化、大众文化、学院文化和民间文化,它们之问形成了以主旋律文化为主导的动态结构关系.在主旋律文化之外,大众文化最具影响力,学院文化具有传承传统文化和承载新兴文化的双重性质,而民间文化则借助新的传播方式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德龙 《理论界》2005,(1):24-26
读江帆的<生态民俗学>,重新审视已有的生态文化观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反思,探索和揭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自觉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价值观,将十分有助于我们增强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觉意识,有助于促进我们自觉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段超 《江汉论坛》2005,(11):135-139
湖北民族地区近年来在文化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传统丧葬舞蹈"跳丧舞"转换为现代健身舞蹈"巴山舞",融会多种民族舞蹈而成的清江舞、土家族婚俗剧<土里巴人>、山歌创新、"女儿会"的变迁等,都是文化创新的成功实例.透过湖北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实践,我们认为,民族文化要实现创新,要注意把握好六点一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是文化创新的前提;二是努力探讨新形势下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条件;三是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目标,吸收现代进步文化因素,打造文化精品;四是必须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活动;五是建立文化创新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活着的民俗活动是民间文化传承的根本,保护和传承好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首先要保证有这些文化艺术赖以生长发育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即"文化生境"。社区民众的"文化自觉"至关重要,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教育,提高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识、自重、自尊意识,才能避免目前蔓延的"破坏性建设"、文化"自生自灭"等问题。从实践看,民间文化的保护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诸如政府扶持、私营企业和个人等扶持培训、民间人士自发进行办班培训、家庭传承、"不离本土"的传承与强化教授传承方式的结合等。各地还可制定一些保护和传承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从法律的角度来保障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注旅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产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而且对民族问  题有着重要影响。对它的研究一方面从学术领域拓展与深入 ,同时作为旅游资产开发与传统文化生态保护更是现实的举措。文章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指出 ,2 1世纪中国新兴的旅游产业应该开发少数民族的文化资产 ,利用现有自然资源 ,增加人文含量 ,提高文化品位充实民俗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 ,建立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开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调研与采风 ,在学术上以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学的思想为指导进行探讨与研究。只有对少数民族旅游资产的现实开发和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并重 ,才能达到关注民族旅游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央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这体现了国家对农村社会的关注和对农民的关心,然而新农村建设却忽视了乡村的传统民间文化.本文根据田野调查,认为祖辈流传的民间文化对农民的生活依然有价值、有意义.乡村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是建构社区和谐的重要文化行为,也是人们强调地方文化认同的表达方式.传统文化的生存主要依靠民间的努力和策略.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文化的忽视,乡村文化乃至少数民族文化都被边缘化.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尊重、保护并支持植根于历史的传统民间文化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对壮族民间文化变迁的影响具有辩证性。一方面,生产方式从传统稻作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使壮族民间文化逐渐失去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工业化引致的社会分化,瓦解了壮族民间文化赖以传承的社会结构;现代大众传媒的普及,压缩了壮族民间文化的存在空间;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商业文化,改变了壮族民间文化的观念基础;工业化培育的工具理性,因改变壮族民间社会的社会行动结构而改变了壮族民间文化本身。另一方面,文化工业为壮族民间文化的保持、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机遇。  相似文献   

12.
国家、市场、社会良性互动理论对壮族民间文化保护具有适用性,它不仅符合当前壮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实际,而且对壮族民间文化保护中积累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当前,在壮族民间文化保护过程中,应避免民间文化实践主体的缺位,最大限度地听取和尊重民间社会的声音;国家应通过履行政策职能,在实现城乡公正的基础上,建立保护民间文化的制度机制;同时,应以激活社会传承民问文化的活力为基础,合理发挥市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态保护的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提出几点理论思考:区分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在尊重历史性前提下,认识文化保护的当下性持质;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既要考虑文化生态保护理论的普世性,又要结合理论对象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业文化的崛起,出现了文化的分裂与文化断层现象.以<金瓶梅>婚姻家庭生活为对象,分析了这种文化分裂与断层使传统婚姻家庭文化走向衰落的倾向,及其新的婚姻文化观念的兴起,认为这种文化变迁不仅仅意味着某些文化的死亡,而且也昭示着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某种裂变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人所创造的风格化的生存艺术,在文化创造中,不同位置上的人所创造的文化具有对立互补的作用,他们共同丰富着人类文化.但是,官方文化却想独占文化疆域,统一文化生活;民间文化发挥诗性智慧,用诙谐颠覆严肃,为平民百姓创造了另一种生存时空,让平民百姓获得自由解放.巴赫金认为:民间文化以怪诞与更新、诙谐与自由的方式,对人类文学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纳吉布·马哈富兹的<开罗三部曲>以爱国主义、家族情感、人道主义情怀和全球视野,以及多样的文学创作手法,构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进化主义矛盾统一的倾向.他们的文化选择在当前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构建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理念和实验,正在国内十个省区的特定地域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仅展开数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念和实践更是刚刚起步,甚至某些已被列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省区,所做的保护规划竟然仍是文物保护的路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如何为该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驾护航?笔者以为要以更新的观念,以非文字文化保护的视野和内涵,营构文化生态保护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朝霞 《人文杂志》2004,(3):131-134
本文立足于东、西方文化的特质差异将<西厢记>的女主人公崔莺莺与<红与黑>的女主人公德·雷纳尔夫人的艺术形象进行观照对比,说明了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对爱情追求的不同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宗教文化的"罪感"对西方文明自觉的、深入人心的影响与东方"礼"文化的表层深入性、强迫性对人的禁锢以及瓦解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田川流 《东岳论丛》2011,32(4):103-107
原生态文化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有机构成,原生态文化现象与样态呈现为不同的价值,认识原生态文化的基本价值应基于一定的原则,同时把握具体的标准,使得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原生态文化现象与样态得到更为科学的保护与研究。原生态文化与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原始宗教文化均具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有着一定的区别,认识这一联系与区别,有助于人们把握原生态文化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世博会举办过程中对跨文化对话的思考,对西北多民族地区如何更好地发挥民族文化的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颇具启发意义的.本文从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自我边缘化的倾向、民族文化中民间文化的可体验性质、民族生态文化的实践价值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实现民族文化的价值,关键还在于我们是否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差异性文化带来的问题和建设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