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小说创作,分别收入《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集子里。《故事新编》收集的八篇小说,都是历史题材,而且都是第三人称手法,短篇中没有涉及到“我”这个人物,兹不议。《呐喊》里有小说十四篇,《彷徨》里有短篇小说十一篇。在这总共二十五篇小说中,有十一篇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在作品里有“我”这个人物。这十一篇小说是:《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公案传奇”,只不过是一种新闻,只不过说话人用来满足听众的好奇心,或者作为一种说教的工具。我们只看到情节的离奇曲折,很少是含冤负屈的故事。 宋朝“公案传奇”的好作品有《错斩崔宁》(即《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简帖和尚》、《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沈小官一鸟害七命》等。 宋朝的包公,是为元朝以后最有名的公案故事中人物。但包公故事在宋朝,仅有《合同文字记》,内容也不是什么专和“权豪势要”作对的情节,只是平平淡淡的审问一椿家产纠纷的案件。在宋朝“公案传奇”里,人民的反封建的意义还不明显,说话人不过用这些故事吸引听众而已。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三期上刊载了我写的《“凌云志”一解》,对毛主席的光辉诗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中“久有凌云志”一句的解释,提出了我的看法。这里,对于我的观点进一步加以阐述。 “凌云”一词,原意为高举超出尘世。如《汉书·杨雄传》:“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悦),飘飘有凌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因此,“凌云”一词后来多用于表示人的雄心壮志,远大理想和非凡抱负等等。如《后汉书·冯衍传》:“不求苟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2000年6月5日第2版刊登了旦夕的一篇短文《爱财者中中人最黑》。开头说:“古人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天上的玉皇大帝打算维修凌宵宫,可是盘算半天,发现钱粮不够。”故事吸引人,但“凌宵宫”应为“凌霄宫”。宵,作夜解,如春宵、通宵达旦、宵衣旰食。霄,指天空。如云霄、九霄云外、气冲霄汉、霄壤之别等等。 文中“凌宵(霄)宫”,是神话故事中的名字,虽说怎么起名都可以,但已约定俗成,并早有此说法,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就有凌霄宝殿之说,那是产生在明代的小说,所以应用“凌霄宫”为是。再说,从词义上去理解,“凌霄…  相似文献   

5.
一、“好”之概说“好”这个词,大量地出现在汉语的语言事实中。早在《诗经》中就有了记载,如“其风肆好”(《大雅·崧高》)、“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睢》)等。后来“好”一直作为基本词汇的成员被用至于今。在现代汉语中,它出现的频率更高了。“好”在发音上有两种形式。一读hao,其中心意  相似文献   

6.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如下的话:“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以及中学语文课本上均是象上面这样断句的。但是有相当多的书则不然,如北大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梁弼的《史记故事选译》、安师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皆标点为:“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黄岳洲先生在《文言难句例释》中也力主此说。他还申明了理由:“‘好会’的说法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7.
《故事新编·理水》中有一个乡民出去捞水草,有官船来了,他因为躲避得慢,吃了一下官兵的飞石。头上肿起一块乌青的疙瘩。这飞石,原是一种原始的战具,《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绝于等伦”。这种简略战具,外国也有。雨果在《晨星》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我是充当前驱的星辰,我是种籽,人们以为它已死亡,然而它又再生。……我是火  相似文献   

8.
这是古诗《木兰辞》中的两句。还在少年时代,《木兰辞》就给我留下很深刻很美好的印象,至今,我仍不时找来吟咏一番,体味一番。《木兰辞》也称《木兰诗》,记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从诗中“黑山”、“燕山”等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11月版《成语故事选》一书中,将成语“郢书燕说”写作“郢书燕悦”。将此故事中“燕相国受书而说之”写作“燕相国受书而悦之”,并且把“燕相国受书而说之”中的“说”解释为“高兴”。我认为,象这样写和作注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掌故”原是一种官职,从汉朝开始,“掌故”就是太常所属太史公的官。专门管理国家历史的故事,所以叫“掌故”。 《旧唐书·职官志》中载:有“内侍掌故”与“州郡掌故” 的官职。分掌宫廷及各地流传的故事、轶闻、考证等。唐代的翰林学士有  相似文献   

11.
《好的故事》是一幅美丽、幽雅而又有趣的江南水乡风情画,更是一首美好未来的赞美诗。“我”在工作、战斗了一天之后,于闭眼稍息的蒙胧中,眼前涌现出一篇“好的故事”:“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象“一天云锦”一样错综,“万颗奔星”似的飞动,  相似文献   

12.
李宜倩 《金陵瞭望》2010,(28):39-39
读编往来:本刊“创先争优”专栏开办以来,受到基层党员的欢迎和特别的关注,纷纷来电来信表达对创先争优的看法,推荐身边的好党员、好组织。位于宁南街道康盛花园社区的老党员李宜倩来信,对专栏第23期刊登的《“小巷总理”的小巷故事》一文写出读后感。现选取信中内容刊载,并希望有更多读者参与到创先争优活动的讨论中来。  相似文献   

13.
有两个修辞格:一曰“飞白”,一曰“顶真”。 何谓“飞白”?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中说:“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名叫飞白。”其它修辞著作也都用此述语。《发凡》还解释说:“白就是白字的‘白’”,这好懂;可是对“飞”则未作解释。笔者不才,查了好些工具书也未得出“故意”之类的解释。我想这“飞”当然有所本的。但是既然费解,倒不如直截了当,把“飞白”更名为“故白”。  相似文献   

14.
梁惠娣 《社区》2013,(35):13-13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翻看一些名家的传记。其中,名家看“闲书”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写出流传千古的《聊斋志异》的清代蒲松龄,少年时聪明好学.他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常常偷看父亲书房里的藏书。有一次,蒲松龄正在书房里入迷地看《搜神记》,忽然,  相似文献   

15.
二○○六年第九期《山西老年》刊登了《赵树理:由“文摊”小试到文坛大家(上)》一文。文章开场有一句话:“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二三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这就是从太行山走出来的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初衷。可亲、可爱、可学,朴实无华。由于他和农民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深入调查,终于写出了《小二黑结婚》这样永久不衰的成名之作。当时,彭德怀看后批示:“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赵树理的“文摊”小试精神,使我真正认识到文艺宣传必须…  相似文献   

16.
剑钧 《中华魂》2013,(6):39-40
儿时,喜欢历史故事,看不懂文言文,父亲就给我买了一套由林汉达先生编撰,少儿版的中国历史故事集,那套丛书还没能出全就“文革”了。但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套书中有《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那精美的封面设计和通俗易懂文字至今还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成功学专家、亚洲顶尖的华人演说家陈安之在他的新著《我一定要》中讲了许多知名人士成功的故事,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成功之前坚持“我一定要”,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巨星史泰龙年轻时矢志从事演艺事业,可就是不能如愿,以致成天挨饿,连一只狗都养不起。但他仍然表示:“假如没有找到这份工作,我拒绝  相似文献   

18.
看了《山西老年》今年第六期刊登的《“幸福号”专列》一文,我很是感动。主人公彭长水用自己的双手为母亲打造了“幸福号”专列,并经常骑着“幸福号”带母亲外出散心,他们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很多。  相似文献   

19.
董林琳 《新少年》2010,(11):48-48
在一篇“淘淘与法”的故事里,介绍了《继承法》的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这里的“扶养”应该是“抚养”吧?  相似文献   

20.
<正> 鲁迅《故事新编·奔月》中有个细节:逢蒙“剪径”要射死羿,到了羿的箭已用完时,逢蒙却操着最后的一支箭向羿射来,“正中了他的嘴;一个筋斗,他带箭掉下马去了”。到了逢蒙走近“去看他的死脸”时一……只见羿张开眼,忽然直坐起来。“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他吐出箭,笑着说,“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偷去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新版《鲁迅全集》对“啮镞法”注称:“《太平御览》卷三五○引有《列子》的如下记载:‘飞卫学射于甘蝇,诸法并善,唯啮法不教。卫密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