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的广西农村合作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广西地方政府大力推行农村合作事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改善了农民生活,加强了广西地方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以农立国,农业是社会的根本。林则徐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他倡导江南种早稻,重视“区田”的新式耕作,赞赏仿西农具,不仅为当时农业增产进行积极的探索,也为今天农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夏凤珍 《江汉论坛》2003,3(8):82-84
三农”问题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难题。毛泽东为解决“三农”问题,明确提出农村必须走城市化的道路,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给后人留下可吸取的教训。当前,实现农村城市化依然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以毛泽东的成功经验为基础,避免他在此问题上曾经犯过的错误,实现中国农村城市化、现代化,进而实现全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王佳纬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60-164
北洋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北洋政府对中国传统农业的改良,虽然由于各方面的历史原因,取得的效果有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促进了当时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北洋时期的农业改良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和综合地评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民国初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1907年7月成立的直隶农务总会,是我国近代成立最早的农会组织.它的诞生既是清末全国农业生产的衰微、实业救国人士的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吁请以及清延"新政"的实行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又是与该省"地瘠民贫"、"京畿重地"以及"新政权舆之地"有着直接的关系.直隶农务总会的基本特点是对申请入会者无任何限制;会员等级分类较为详细;会务经费主要依靠自己筹措等.该会主要开展了编辑农报、翻译农书;开办农业试验场、举行农产品评会;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开展调查研究;受理调解民事纠纷等较为广泛的农事活动.其对于清末各地农会组织的广泛兴起、推动近代中国的农业改良步伐,具有前驱先行的作用.但由于其受到官府监督、绅商控制以及经济实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对于推动近代中国农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又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文学受到战争的巨大冲击,包括歌谣、诗歌在内的文学形式的常规发展路径被外力粗暴阻断。"歌谣体"作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文体应运而生。由于在主题、内容、情感、创作手法、修辞技巧、语言表达、创作主体等方面都难以区分谁是歌谣、谁是诗歌,从而导致抗战诗歌与抗战歌谣之间的界限变得十分模糊,使二者具有"杂糅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根本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他人先进经验,加速海南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9.
江泽民农业现代化思想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农业现代化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明确了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江泽民农业现代化思想,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协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从加快实现工业化转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所扮演的角色和国家对农业的政策导向也在不断调整。从经济结构转型视角,结合各国普遍发展规律和中国实践经验分三个阶段梳理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政策转变逻辑。研究结果表明:1953年以前是农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农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是国家的主要任务;1953—2003年是农业发展的第二阶段,我国在农业基础相当薄弱的基础上开启了工业化进程,这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但也出现了城乡差距扩大、农业农村发展落后等问题;2004年至今为农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我国开始了工业反哺农业,通过农业支持和保护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我国第三阶段整体经济发展特点及农业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35年左右农业发展将进入第四阶段,准确理解和把握农业发展阶段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重心的西移,西南大后方从文化边缘走向文化中心。抗日救亡的特殊历史环境使大后方文化发展呈现出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性、更大的包容性、中外文化的互动性。大后方抗战文化发展,保护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西南地区播下了文化种子,有力地推动了西南大后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大后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开启和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抓住了农业农村这个关键,也就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程。近代以来,我们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化认识农业农村地位和作用及其与现代化关系的过程,而其认识程度也会对现代化实践产生若干影响。正确处理好其间的关系,现代化进程就会顺畅,反之,则易受挫。在探索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国情、立足国情,并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国情的变化,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概念内涵不断更新、充实和演进的过程进行了理论归纳,并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描述了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动力.在对世界有代表性国家农业现代化条件和模式进行充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和国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春芬 《人文杂志》2004,(3):170-174
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 ,而且也以农民大国著称于世 ,农民数量大、素质低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制约因素 ,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中的特殊地位。它们不仅构成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而且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社会学角度 ,论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三农”问题 ,实现三个转变 ,即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农村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业和农村不能成为“短板”;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实现农业强国的一个重要方面。产业融合贯穿“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可以充分发挥产业部门的协同作用,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强国建设。产业融合是路径,建设农业强国是目标,应充分把握两者的逻辑关系;应加强政府和市场的融合,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充分融入现代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7.
蒋国宏 《兰州学刊》2011,(9):157-162
为了降低成本,应对人造丝挑战,繁荣农村经济,扩大生丝和蚕种出口,自开港后不久,日本就学习欧洲先进蚕业科技,大力发展教育和科研事业,加强对蚕种的生产管理和监督,繁育和推广优良蚕种,并统一蚕品种,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仅提高了蚕茧产量和生丝出口量,促进了日本蚕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为日本取代中国,在国际生丝市场中获得霸主地位立下汗马功劳,也为日本的工业化甚至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提供了财力。日本蚕种改良的成功为中国提供了压力和借鉴。中国有识之士以日为师,聘请日本教习,选购日本蚕种,学习日本蚕业科技,进行了蚕种改良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为浙江进行深层次的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机遇.浙江农业结构调整要走出小打小闹的传统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农业资源,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要依靠新的农业科技进行品种创新并诱导市场需求的形成,引导农民将生产要素投入边际报酬较高的优质高效农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通过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经营方式等的变革,率先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关于农业农村发展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锦涛农业农村发展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胡锦涛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明确了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边疆服务运动是基督教为实践其提倡已久的“社会福音”而展开的改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状况的实践,推进这一运动的机构是边疆服务部。试图改善边民物质生活的农业生计服务是边疆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边部在川西和西康的彝羌藏地区的农业生计服务工作,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生计干部,为边胞提供了进修机会,还更新了边民的农耕观念,大大改变了边胞对政府的敌对观念,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对推进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做出过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