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鬼谷子作为中国历史中很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其身世始终是一个谜.在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考证,结合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历史传说、鬼谷子祠堂、毛真人遂降鸞书等,断定鬼谷子身世,为鬼谷子的身世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楚人尚武,名扬两周,誉称后世。楚人为何重军崇武?一部楚国发展史表明:这是由楚人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及其生存发展的切身经历所决定的。自商朝至于西周,楚部落、国族一直在强邻的夹缝中顽强的求生,在穷山僻壤里奋发图强。不尚武,何以立足?不尚武,何以继宗?从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楚终于从睢荆山区走向江汉平原,继而兵锋北指,辟地千里,数战强晋,称雄中原。春秋后期至战国中期,楚又拓土  相似文献   

3.
炎帝与楚人     
炎帝是上古传说中的华夏族祖先,楚人则自称是炎帝的后裔,文献中也多有楚人先祖听命和从属于炎帝的记载。炎帝与楚人的关系,也就是华夏族与楚民族的关系;楚人习炎帝的结合,也就是楚民族与华夏族的融合。一、帝高阳之苗裔兮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开篇就“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帝高阳之南裔兮,联是考日伯庸。”王逸《楚辞章句》;“高阳.新项有天下之号也……伯庸,字也.屈原言我父伯庸……”古往今来,文人学土多从此说,以为屈原所称的“带高阳”即指古帝撷顶、“伯庸”乃指其父。加之《史记·楚世家础文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撷…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中的黄金矿藏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叫岩脉金(脉金),一种叫冲积金(砂金)。在现代,从金矿中提取黄金的方法主要有汞剂法(混汞法)、氰化法、淘洗法等,在两千多年前的楚国,人们只会用淘洗法一种,这主要受到矿石加工条件的限制。与银的情况一样,试图从矿石炼金属铜时,利用熔点的差别炼出黄余来,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难以办到的。楚国人用淘洗法采集黄金,并且主要从砂金矿中提取黄金,这有下述几条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佐证:  相似文献   

5.
《汉书·地理志》称“楚人信巫鬼,重淫祀”,这句话给后来人们研究楚人的精神现象定下了基调,多数意见是把它作为楚人的精神信仰特征。宗教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认为,信巫好鬼在世界各地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独楚人。本文通过对楚人招魂行为的讨论,指出其包含有萨满教的图式。楚人的宗教形态属于萨满教,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宗教形式。  相似文献   

6.
楚人先民的史迹,从汉代以来的两千多年中,相继有人作过一些探索,也的确有过贡献。但他们遗留下来的文字材料,粗疏简略,零碎散乱,很不完整,且有不少脱漏讹误之处,远远不能构成一个恰当的研究系列。很清楚,对楚史及其文化上的黎明时期不做出应有的研究,就难以上溯其朦胧时期,也难以论断其后来的历史发展。因此,本文试对楚人先民的世系、年代作些初步探讨,以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不妥之处,诚望专家学者批评指正。楚人先祖的世系,最早可上溯到五帝时代的颛顼。《史记·楚世家》云:“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屈原《离骚》亦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屈原“与楚同姓”,其先屈瑕乃楚武王熊通之子,为楚国莫敖,受屈为卿,因以为氏,故其说反映了战国以上千百年间在楚人中世  相似文献   

7.
李倩 《江汉论坛》2001,(12):44-46
楚人招魂的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意向都有着强烈的地域性色彩.楚人招魂的传承性、民俗性特征较为鲜明,是楚巫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8.
巴和蜀都在商周时期就已建邦立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战国初期,巴占川东,蜀据川西,与中原诸国交往不多,但两国间敌侔争战,成为世仇。①秦惠文王时,秦国趁巴、蜀间战事又起,以援巴为借口,出兵灭掉了巴蜀。从此,巴、蜀便成为秦国版图的一部分,四川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巴蜀地区位于楚国上游,秦有巴蜀以后,使楚西北两面受敌。所谓秦“得其地足以  相似文献   

9.
黄淑仪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101-110
春秋时期楚人的南土观念,是楚人在春秋时期形成的地理思想观念,是对南方政治疆域空间的体认。随着出土文献的涌现,楚民族的北方起源与向南迁徙的历史得到了印证。《左传》书写中,楚民族的北方记忆铸就了楚人对征服北方的渴望,艰辛的南徙与创业经历促成了楚人对南土的地域意识。楚人效仿周王朝的都城格局,多次迁都以适应楚国在南方的扩土进程,且统一都城"郢"之称谓,使之成为镇抚南土的政治威权空间。《左传》对春秋时期楚人南土观念的地域意识、核心都城以及整体政治疆域空间的三重书写,体现了《左传》文本对于春秋时期诸侯征伐所致的地缘政治结构的理解与构建,亦反映出南北对抗的背景中楚人借鉴中原文化的政治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0.
周公本为巫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巫、祝是古代人和神之间的中介人。他们通过占卜、祭祀、祈祷、歌舞等仪式,招请神灵,并用神的降临或附体的表现方式,向人们传达神的意旨。殷商时代,大量出土的甲骨卜辞正是巫教与巫术的生动材料。巫祝集团主持祭祀礼仪,掌管典章制度,记录卜兆筮辞,权力很大。周人灭商后,继承了殷礼,宗教职务分别由巫、祝、卜,史等分管,在西周政权中仍居有显赫地位。而宗教职务的首脑人物,我则以为是周公。周公原本为巫祝,证据有五:  相似文献   

11.
小小的汨罗江,只有253公里长,世界上象这样的河流不知有多少条。因了屈子,天教汨罗波澜壮,日夜江声涌洞庭,名扬中外。汨罗江养育了两岸人民,屈子精神,培育了岳阳人的求索精神。岳阳“土尚三闾俗”,千载不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左右。他经历了楚怀王、顷襄王大动乱、大变化的年代,最初曾得到过怀王的信任,担任左徒要职,对内主张“举贤授能”推行“美政”,刷新政治,限制旧贵族的权利。对外他曾两次出使齐国,主张联齐抗秦,收  相似文献   

12.
从楚人尚钟看钟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每每将钟鼎并称对举。在周朝,钟是音乐的表率,鼎是王权的象征。在楚国,钟既是音乐的表率,又同鼎一样是王权的象征,尚钟之风,于楚为烈。其证甚多,择举如次。(一)从出土文物看。楚之王公贵族,以随葬钟乐来显示自己的显赫声势和文化素养。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传世和零星出土之楚钟主要有楚公钟(吴大徵《(?)斋集古录》卷二),楚王媵邛仲(?)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65页),楚公逆钟(同上),楚王领钟(同上),楚惠王钟(《七国考》卷七引赵明诚《金石录》)等。出土成套编钟的墓,主要有楚令尹子庚墓、信阳长台关大墓、临澧一号墓、楚幽王墓等。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  相似文献   

13.
《鬼谷子天机妙意》序杨向奎《史记》说苏秦、张仪俱师事鬼谷子先生。《汉书·艺文志》纵横家著录《苏子》三十一篇、《张子》十篇,而不及《鬼谷子》。《隋书·经籍志》著录《鬼谷子》三卷,有皇甫谧注本和乐壹注本,而不及《苏子》和《张子》。《旧唐书·经籍志》著录《...  相似文献   

14.
《鬼谷子》是我国古代探讨社会互动理论的最为系统专著之一 ,其社会互动原则主要体现在“自知而后知人”、“变鬼神以得其情” :知彼知己的互动原则 ;“从其所长”、“避其所短” :利用对方特点与弱点的互动原则 ;“因事而裁之” :因势利导的互动原则 ;“同情而俱相亲”、“同欲而相疏” :同情相亲的互动原则等几个方面。《鬼谷子》的社会互动原则 ,侧重从互动前的准备、交往行动、因势调节等整个过程来思考如何进行互动 ,是《鬼谷子》社会互动理论的基础 ,对当今时代人们进行社交活动颇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楚武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10年),楚国始见载于《左传》,至楚文王十四年(公元前675年),计三十五年,时当春秋初期。其时,楚人刚刚步入阶级社会,一切政治制度尚不完备,政治理论亦不甚成熟。茲就管见,将其时楚人的政治思想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贺入蜀为宰考黄震云李贺仕途虽无多繁曲,但一直未能很好理清。尤其他任奉礼郎官的所从来,至今不详。我以为,李贺曾入蜀为宰,然后入京补授奉礼之职。《全唐诗》卷八一四僧无可《送李长吉之任东井》说:“江盘栈转虚,候吏拜行车。家世维城后,官资宰邑初……万里千山...  相似文献   

17.
世谱和故史是楚国文化传承的两项重要内容.《国语·楚语上》记申叔时为楚太子所开列的九门课目中便有《世》、《故志》、《训典》三门分别属于世谱和故史的范围.这三门课目虽然也是中原的王公世子和国子们传习的对象,但没有任何一个方国象楚图这样明确地将之列入施教受业的范围之内.《管子·山权数》说:'诗'者所以记物也;'时'者所以记岁也;'春秋'者所以记成败也;'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易'者所以守凶吉成败也;'卜'者卜吉凶利害也."《史记·滑稽列传》引孔子说:"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从这两说可见,每一个方国都有各自的文化传承的侧重点.楚人重世谱、故史的传习,既是楚国文化传承的一大  相似文献   

18.
刘利 《江汉论坛》2013,(6):89-93
婚俗既是社会风俗和伦理关系的重要表现,又是内涵深广值得认真研究的基础科学命题。由于楚国社会直接从原始社会脱胎而来,所以,它比中原地区保留了更多的原始社会的习俗。其奇异的婚俗和充满浪漫的情调与中原地区大异其趣。特别是楚人在婚姻方面能打破繁琐的礼节,比较尊重人的个性,这在今天仍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19-125
源于中原华夏族的楚人,在其所封楚蛮之地筚路蓝缕,励精图治,融楚蛮、并越濮、占诸夏,由"蕞尔之邦"到"地方五千里",由"蛮夷"而"华夏",成就了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楚国楚民,壮大了华夏族,为统一的秦汉帝国及"华夏—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疆域与民族基础。楚人坚定的华夏观及其对华夏文化的接受与认同,特别是对黄帝世系及华夏神话的尊崇与认同,是楚人实行疆域扩张、民族融合、兴邦强国、回归华夏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楚人到峡江地区以后,主要占据长江及其支流的沿岸地区,其聚落就分布在长江及其支流沿岸的低海拔地区.楚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坪坝台地以及缓坡地,使用先进的铁制生产工具,主要发展早作农业,在条件具备的地区种植水稻.渔猎经济虽然存在,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家畜在肉食资源中的比例有所上升.楚人控制了巴人的盐卤资源,制盐业成为楚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