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疆民族文学研究一直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和挫折发展变化着。因此,一九七六年对新疆民族文学研究来说,同样意味着一个转机的即将出现,而这一转机的真正开始,则是在一九七九年之后。人所共知,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2.
我国文学语境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从最初的偶然使用到多元化、普泛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当前主要集中在六个研究层面:运用语言学的或泛化的"语境"概念进行的文学研究、文学语境的理论探索、文学文体的语境研究、文学修辞的语境研究和文学翻译的语境研究.我国文学语境研究伴随着"语境"概念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泛化发展业已形成一股趋势,但对"文学语境"的独特性关注不够,尚未形成系统的文学语境理论.  相似文献   

3.
张毅  王园 《文史哲》2007,6(6):5-19
近年来文学的文化研究,实际上存在着相互关联但又有不同的几种倾向,一是从文化的视角观照文学,二是文学的文化批评,三是社会文化语境里的文学文本研究。在文化研究成为显学的时代,文学自身特性的探讨亦引人关注,于是有对"纯文学"的讨论,对"文学性"问题的回顾,对文学"经典"形成过程的思考,为对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行反思,提供了从整体上观察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理论视阈。其焦点是文艺审美现代性与社会世俗现代性的矛盾。现代性已成为后现代语境里的一项未竟的事业,面对文学消费的大众化与时尚化,以及图像文本与网络文学对传统的文学感知和表达方式的颠覆,文学研究除了坚持追求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伟大文学传统外,是否还可以从后经典叙事学和互文性理论获得一种非文学的另类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进一步的加大了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力度。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重要专业之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应加强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各高校应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为国家特色专业,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语言水平。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加快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步伐,研究出更加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特色的教学方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为我国输出更多高质量综合性人才。本文基于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究,探讨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新路径,以期实现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在新旧体制的转换,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种观念的碰撞,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心理。随着新时期文学角色的大转变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文学也面临着新际遇的挑战。面对挑战,文学及文学工作者如何调整心态,重新审视自我地位及功用,这是本刊文学专题笔谈的主题。本刊连续刊载“哲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史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文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是部分社会科学工作者对新时期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作的一些思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这种思考必将更加深刻,本刊编辑部欢迎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继续参加讨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为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学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重新认识自身价值和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重大问题。为此,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广东中国文学会、汕头大学和《汕头特区报》社年初在汕头大学召开了“文学与市场经济”研讨会。由于讨论涉及的问题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刊特此摘要编发会议的部分论文,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来,关于文学经典的讨论正成为我国当下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我国当下文学经典研究是由文化研究引起的,是新时期以来文艺学研究的一个合乎逻辑的演进和发展,同时也受到当代西方有关文学经典研究的触动和影响,体现了文学审美标准的辩证综合,反映了文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变化.当下文学经典研究,由于其自身问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得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教育等领域均获得了一个共同的平台,因而对于整个文学研究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经典将是一个开放的文本世界系统或相似的家族系统,新的文学经典将在多样化的文本及其价值之间的对话、沟通乃至质疑和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8.
李旭 《兰州学刊》2012,(11):80-8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媒介对传统文学样态造成冲击,文学话语的图像转向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学研究应该改变文学观念,采取新的策略,将媒介纳入到文学研究中来,注重媒介发展和变化对文学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更好地为文学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张军 《河北学刊》2008,28(1):110-113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和较长的发展过程。本文以断代史为观照点,重新审视美国黑人文学,并提出在断代史框架下研究美国黑人文学的三个重要方面,即研究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意义、划分美国黑人文学为五个阶段的主要依据以及如何从整体视角来分析各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
从一种文学现象的探讨到成为跨文明视野下比较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的一部分,文学误读和文学变异的研究越来越指向跨文明对话和融通的时代命题。从文学误读和文学变异产生的深层原因,再到其可能产生的建设性的价值和意义,构成我们进行文学误读和文学变异研究的出发点;而面对误读与变异可能引发的价值失范和文化互信危机,构建多元文化生态,并保持这种文化生态的动态生成性,才是文学误读和文学变异研究的理想出路。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作品中 ,作家有意无意间经常运用一种突出某一细小之物 ,且强化其承启作用、实现其缝合功能、显示其结构价值的创作技法———“草蛇灰线法”。这种技法在创作实践中 ,运用简易而功效奇妙 ;在欣赏中与之邂逅相遇 ,会使人怦然心动 ,继则兴致盎然。对文学创作或欣赏 ,“草蛇灰线法”都是经常运用或频繁出现 ,并具有独特功效、韵律隽永的技法。  相似文献   

12.
老舍文学世界的构建与五四文学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兴泽 《东岳论丛》2003,24(2):127-131
老舍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老舍在新文化运动中成长 ,接受了新的文化和文学信息 ,实现了人格精神的现代性转变 ;其文学世界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都与五四文学传统保持密切联系 ;老舍发展了五四文学传统 ,为现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主体间性文论是当前文学理论领域中较为突出的一种思想形态。探讨其与主体性文论之间的关联是研究这一理论的重要视角。对于主体性理论缺陷的个人确认是杨春时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问性文论转向的前提性思考。这一转向表现为在新的哲学语境下对主体性文论批判的延续和深化。其实,主体性文论和主体间性文论是在主体伸张文论建构理路之下存在密切关联的两个环节的理论书写;而这一关联就是一种批判性关联。  相似文献   

14.
洪本健 《文史哲》2003,(6):38-44
朱自清古典文学修养十分深厚,文学观又是沟通古今的,因此,他的美文创作很好地继承了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从他的审美观念及以情动人、写景如诗如画、构思注重文眼、语言新而不失自然的创作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古代散文的现代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庄华峰 《江淮论坛》2005,(2):156-160
邺下文人集团是建安时期的一个文学团体,它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邺下文人的创作特征及其在文学上的贡献,并就这一文学团体对当时文学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文首先对于文本进行了当代审美经验描述.然后在结构主义视野中,对一个女人和她流通于其中的婚姻系统之内在关系,在析取与合取的角度分别进行了分析,发现艺术魅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结构机制:特定地域中典妻制度的合理性,即婚姻流通系统的合理性,与作为人妻及人母的女人极度痛苦之间的张力.一个女人成为流通物而产生的文学意味,是中国文化语境中"归化"的结果.时代的差距更强化了这个作品在读者归化中所挥发的艺术魅力.而精致的叙述也是使作品成为完整的艺术世界的重要因素.这是一篇具有久远艺术生命力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7.
晚唐五代,温庭筠词的客观精美,极富音乐性和装饰性;韦庄词的清丽婉转,充满生命和感情;冯延巳词特有的文雅、忧患和执着;李煜词对人生的怀疑和反思,都各具特色.他们各以其独特风格的创作,一步步拓展与深化了词境,为宋词的全面繁荣做了极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18.
卜召林  丁燕燕 《文史哲》2007,12(5):112-116
成仿吾曾被称为"抡板斧"的文学批评家,其激情贯注的批评文字,带有鲜明的"左"的倾向,表现出泾渭分明的宗派色彩。一方面是他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使然,另一方面又与他直率坦诚的性格气质息息相关。在文学本体论上,他认同"表现说",带有唯美主义倾向;但在文学价值论上,他又力倡文学活动对社会人生的责任感。在理论提倡上,他推崇批评的同情与公正,但在批评实践中又不时流露出宗派情绪,表现出思想的丰富与驳杂。而逆向思维与辩驳式的鉴赏习惯又使他的文学批评不同凡响,其色彩鲜明的批评文体与激情澎湃的人格魅力相得益彰地留在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  相似文献   

19.
凌晨光 《文史哲》2004,2(1):116-118
体裁分类问题的意义内涵表现于三个方面:具体文本与总体文学的中介;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的桥梁;文学传统与个人写作的纽带。文学文本分类的根据有两点,一是文本的语言形式因素,二是文本与现实的艺术处理关系。分类根据不同,分类结果就会有差异,于是就有了中外文论史上的不同文学文本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文学治疗作用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学治疗的心理学依据、美学依据、文学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的现实性、预见性以及文学治疗实现途径等理论探讨中,提出了文学的治疗作用应是文学的第四功能的观点,以期给当代作家提供历史借鉴,并呼吁进入文学理论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