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陈璐 《北京纪事》2016,(11):48-55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这首《梨花颂》自作为2003年轰动全国的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面世,在海内外就一直传唱不衰.清丽悠长的旋律,隽永优美的唱辞,凝结着梅葆玖先生一生继承、发扬梅派艺术的心血,展现了京剧艺术在新时代中焕发出的新生魅力.  相似文献   

2.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其四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代表剧目,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与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一生中排演的最后一出新戏,堪称梅(兰芳)派的艺术高峰,也是梅派剧目传承最为广泛的剧目之一.该剧始创于上世纪50年代未,在梅兰芳大师亲任团长的梅兰芳京剧团为班底,创作演出了《穆桂英挂帅》,轰动一时.后梅兰芳京剧团并入北京京剧团,也在演出这个戏.80年代北京京剧院成立梅兰芳京剧团,梅兰芳大师哲嗣梅葆玖先生亲任团长,传承演出了该剧,并且将该剧传授给董圆圆、胡文阁等弟子传人,使这出梅派经典剧目在北京京剧院成为经典保留剧目.  相似文献   

3.
韩旭 《北京纪事》2013,(7):42-44
尚伟:北京京剧院演员,生于1970年。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与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是亲兄弟。丈夫高彤是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尚伟1981年考入北京戏曲学校,1988年毕业。在校期间受业于张玉英、贾世政、李慧芳、孙毓敏等老师。学习主演的剧目有《龙凤呈祥》《贵妃醉酒》《望江亭》《捧印》等。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京剧院工作至今。1996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为师,潜心钻研梅派艺术。1998年考人中国戏曲学院,在校期间曾从师朱文相、赵景勃、陆兴才、李金鸿等先生,受益良多,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02年9月考入第三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相似文献   

4.
《北京纪事》2016,(4):50-53
2106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推广交流项目--由北京京剧院当红京剧名家、张派表演艺术领军者王蓉蓉领衔主演的“京剧《西厢记》《状元媒》《赵氏孤儿》全国巡演”将于3月25日在河南大剧院正式启程演出。  相似文献   

5.
洪业 《北京纪事》2016,(10):50-53
(一) 《党的女儿》与北京京剧院及王蓉蓉、朱绍玉有着25年的艺术之缘.1991年当歌剧《党的女儿》上演时,北京京剧院就邀请歌剧的执笔编剧阎肃先生将歌剧其中的两场戏改编为京剧.由当年的优秀青年演员王蓉蓉饰演剧中主要角色田玉梅,由当时还在外省初露才华的朱绍玉担任作曲和唱腔设计.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看京剧,北京京剧院从小剧场话剧一直颇受年轻人的青睐中受到启发,大胆地将京剧搬进小剧场。2000年北京京剧院的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是我国第一部小剧场京剧,此后剧院又相继推出了小剧场京剧《阎惜姣》《玉簪记》《浮生六记》《昭王渡》等。这些剧目自上演以来反响强烈,成为北京京剧院的一张招牌名片。  相似文献   

7.
麻雯 《北京纪事》2013,(11):48-51
为了能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看京剧,北京京剧院从小剧场话剧一直颇受年轻人的青睐中受到启发,大胆地将京剧搬进小剧场。2000年北京京剧院的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是我国第一部小剧场京剧,此后剧院又相继推出了小剧场京剧《阎惜姣》《玉簪记》《浮生六记》《昭王渡》等。这些剧目自上演以来反响强烈,成为北京京剧院的一张招牌名片。  相似文献   

8.
8月2日,梅葆玖大师逝世百日,北京京剧院及梅兰芳艺术基金会等四单位,假座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梅派经典剧目中的经典唱腔,以传统乐器伴奏与中国电影乐团大型交响音乐结合演唱,这当然并非首创,昔日的一些样板戏,大都引入交响音乐伴奏。但将传统剧目的优秀唱段,特别是像梅氏父子两代百年来的经典唱段,融入西洋交响乐中,这就不能说不是一个创举,这也是梅葆玖生前的强烈愿望。于今,他的单位--北京京剧院,在其院长李恩杰的策划下,联络一批领导和志士仁人,克服一切困难,推出了这样一台以一个旦角流派--梅派的在社会上经久传唱的新旧经典唱段的交响音乐会,以此来纪念和缅怀梅葆玖大师仙逝百日,可谓用心良苦,并获得圆满成功,既满足了葆玖大师介入交响音乐的心愿,又让更多的青年人步入京剧的圣洁殿堂。  相似文献   

9.
韩旭 《北京纪事》2015,(12):50-54
2015年3月20日,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办、资助,北京京剧院承办的“梅派艺术青年人才培养基地”正式在北京京剧院挂牌成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派传人梅葆玖、杜近芳、李玉芙、王志怡悉数到场,他们将在梅派青培班今后的教学中倾囊相授。此外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资深戏曲评论家教育家蔡体良、谭志湘、傅瑾等也亲临现场。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2月4日,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在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完美落下帷幕。许多观众的热情不亚于年轻人看摇滚音乐会,在谢幕期间围在乐池前里外三层,一边为辛苦了一个晚上的演员、剧组成员大声叫好,一边用手机拍照留念。可以说,这部传递梅派两代掌门人艺术理念,梅派第三代传人倾情演绎的舞台艺术作品,已经让在场的所有人折服、为之倾倒。  相似文献   

11.
北京京剧院历史悠久,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如京剧界金牌作曲家朱绍玉先生,是走在京剧最前沿的一代名家,刚刚创排完成新编现代戏《宋家姐妹》。  相似文献   

12.
正在北京京剧院新生代演员中,张馨月是出类拔萃者:这位第6届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获得者,刚于2011年获得北京京剧擂台邀请赛青衣组擂主称号。张馨月自幼学戏功底扎实,17岁拜梅葆玖、姜凤山二位尊师,曾是梅葆玖老师最年轻的徒弟。舞台上的她扮相端庄,台风大气,唱念  相似文献   

13.
不久之前,由北京京剧院带来的《四郎探母》《状元媒》《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龙凤呈祥》四出经典大戏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次第上演,拉开了北京京剧唱响之旅大型巡演活动北大首演的精彩序幕,为开学初的校园增添了一抹灿然的文化色彩。众所周知,京剧看的是角  相似文献   

14.
韩旭 《北京纪事》2015,(11):63-64
早在2015年年初,北京京剧院公布了年度品牌活动,其中就包括了为纪念裘盛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展开的各种演出活动,以及特别推出一部新编现代戏《裘盛戎》。《裘盛戎》也成了继《梅兰芳》之后,第二部以京剧艺术讲述京剧艺术家的戏曲。裘先生的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对北京京剧院来说,将是充满挑战性和富有意义的一年。新的一年中,"唱响之旅"的200场巡演将继续推进;与梅兰芳大剧院联合举办"每周一星",连续52个星期推送老中青演员高水准的演出;为庆祝党的十八大召开的献礼剧目《中关村》,新编历史剧《孝庄皇太后》《连升三级》《杨七娘》,正在投入紧张的创作与排演中……本期,本刊采访了北京京剧院副院长刘侗和著名武生叶金援,同时附上刘景玉追忆父亲、著名京剧小生刘雪涛的文章。正是一代又一代京剧演职人员的努力和敬业,才成就了北京京剧院如今的光彩。  相似文献   

16.
正梅兰芳(1894—1961),祖籍江苏泰州,中国近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戏剧大师。他有三儿一女:梅葆琛,高级建筑工程师;梅绍武,著名翻译家;梅葆口(女),著名京剧老生;梅葆玖(在世),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孙辈有三男孙三女孙、一男外孙:梅葆琛长子梅卫平,外企高级职员,次子梅卫华,中国工艺美术集团总公司经理,女儿梅卫文,北京梅兰芳纪念馆研究员;梅绍武儿子梅卫东,外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底,北京京剧院和北京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举办了赵燕侠舞台生活80年的庆祝活动,她的艺术传人在长安大戏院连续演出了赵派经典剧目《白蛇传》《花田八错》《潇湘夜雨》和《沙家浜》,发行了大型画册《赵燕侠》、 《赵燕侠唱片专辑》和传记《自成一派赵燕侠》.今年元月14日,北京京剧院为剧院九大流派的奠基人塑像揭幕,赵燕侠的塑像作为唯一的健在者和唯一的女性与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尚小云、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并列在北京京剧院的大厅.  相似文献   

18.
《北京纪事》2013,(10):112-112
著名京剧教育家李文敏教学生活50年纪念演出活动,将于10月11日和12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此次活动是由北京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长安大戏院、北京京剧院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联合主办。李文敏老师的优秀学生代表,来自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等单位的郭玮、赵欢、张茜、莎霏、李丽、孙明玉等青年演员,将与须生新锐凌珂、穆雨、陈圣杰等联袂演出《玉堂春》《汾河湾》《三娘教子》《贺后骂殿》《武昭关》等程派经典剧目。影视红星刘蓓也将再次登舞台,为恩师献贺。  相似文献   

19.
观闻 《北京纪事》2015,(11):65-66
2014年底,新编京剧《裘盛戎》的创作便提上了北京京剧院的日程。2015年是著名京剧花脸演员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按照往常的惯例,一般剧院会举办演唱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纪念。这一次,李恩杰院长希望能有所突破,提出创排一出展现裘盛戎先生舞台经历的新编剧。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提议让剧团为之一振,尤其是裘派艺术的继承人,都希望通过新剧目的形式,更好地再现裘盛戎先生为戏痴狂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120周年是中华农历纪元的两个周期,称为"双甲子"。为纪念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革新、发展的一代宗师,也为更好地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京剧院精心策划,推出了"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