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方庄芳古园一区17楼,住着一位耄耋老太太。她获准在这里长住,却没有北京户口,持的是美国护照;她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血统,儿孙们却长的是金发碧眼,高鼻子白皮肤;她看起来与普通的知识界人士相差无多,结识的人中却不乏党和国家的革命元老。这位可敬可爱的“特殊”老人,就是美籍华人李效黎女士。她的传奇经历,犹如一部可歌可泣的史书,读起来让人惊心动魄,也让人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读书时,她是一位普通的女高中生,然而自16岁那一年,她与一位善良的美国老人不期而遇且留学美国之后,她就变得不普通了,她的奋斗经历和所取得的成绩引起美国华文报刊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黄河之滨的旅游名城永济市,流传着一位83岁高龄的退休老教育工作者为繁荣家乡文化,坚持数年如一日,推动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事迹。他就是永济市栲栳镇南苏村退休教师邓占岚。生活中,许多老人把退休后安享晚年,视为最大的幸福。邓占岚却另有追求,他在乡村这个大舞台上,演绎出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系列节目中,有一位神采奕奕、思维敏捷、穿着时髦、步履轻盈的老人。她不是演员,但她比笑星还会逗乐;她不是医生,但她会让许多身患疾病的人感到心情愉快;她不是专家学者,但她讲的生活哲理却深入浅出。这位老人越活越精彩,越活越年轻,她就是北京市民宋书如老人。宋书如,1921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曾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退休前是中科院植物所学报的副编审。她60岁开始学习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6,(6)
在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内一栋老式灰色将军楼里,住着一位腿有点的跛的76岁老太太,她是国际蚕桑学界知名学者、教授,她叫徐静斐,是中国美术巨匠画坛宗师徐悲鸿先生长女。徐静斐生母蒋碧微1978年病逝于台湾,而比徐静斐仅年长6岁陪伴徐悲鸿度过8年幸福生活,今已82岁高龄、现任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的廖静文,是徐静斐的继母。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徐悲鸿绘画事业的伟大东方女性,用她巨大的牺牲付出与高尚的人格魅力演绎出一对继母女之间感人至深的亲情之歌。这两位徐悲鸿生前至亲至爱的女性一脉相承大师有口皆碑的高尚人品,增添了巨匠传世之作的无穷魅力。这是2006一个春日午后,在徐静斐老人简朴得有点寒酸的二楼会客厅里,她向记者追忆起与继母相识相知亲情浓浓连绵50多载难忘岁月中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6.
王瀛 《北京纪事》2011,(9):22-24
一位北京老人,退休后奔走在北京到河北阜平县马兰村的山路上,她奉献支教,8年带起一支山村小乐队,用歌声改变一座山村。这位老人就是老一辈革命家、优秀的人民新闻家邓拓的女儿邓小岚。邓小岚说,马兰村在我生命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我是马兰村的孩子。2011年6月23日晚,马兰小乐队的孩子们登上"红歌嘹亮唱响中国"演唱会的大舞台,与著名主持人、歌唱家同台献唱,共庆建党90周年。截至7月1日,为期一周的马兰村小乐队"寻梦北京七一行"大型系列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为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市徐汇区肇家浜路一幢老楼里,住着一位特殊的老人朱餐霞,她年过百岁,依然皮肤白皙、风度优雅、谈吐流利. 朱餐霞个子不高,满头银发,正在午休.见客人登门拜访,随即整一整自己服饰,又叫保姆替她梳理一下头发,随口吟咏:“好梦初回人乍起,一帘晴日照梳头.”她笑意盈盈地解释:“这是清代华亭才女袁镜蓉《月蕖轩诗词》所录一诗名句.华亭就是上海古时之名……”这位知识渊博的老人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8.
彭清华 《老友》2016,(4):33
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敬老院,有一位中年妇女,她一会儿给老人端茶送水,一会儿给老人端屎倒尿……她就是该院院长吴菊连。20多年来,她把青春奉献给了五保老人,先后获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和"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又当选为"孝老爱亲"中国好人。1995年,23岁的吴菊连从萍乡卫校毕业。与其他同学争着到医院工作不同,她选择来到青山镇敬老院  相似文献   

9.
《新天地》2007,(1)
王文英是北京展览路的“老街道”,对居民工作有深厚的感情。退休后,她仍热心为街坊邻居们排忧解堆。后来,年届70的她干脆当起了小区里的“义务理发师”当“义务理发师”缘于为一位老人理发。那是2004年6月,老王听说有位住在新街口的老人,  相似文献   

10.
在对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百岁以上老人的生活健康长寿状况的走访调查中,我们驱车来到青山镇七一村442号拜访了罗月英老人。一进大门,我们就见屋内厅堂里有位老人正在抹桌子擦凳子,打扫卫生。她就是1910年2月11日出生的百岁老人罗月英。老人和她孙子、孙媳见我们到来都非常热情,一边请我们就座,一边端茶倒水。落座后,我  相似文献   

11.
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被人们誉为"常胜将军"。然而,这位战场上的骁勇将领,在情场上却是一个屡受挫折的腼腆男子;好在他豁达、睿智、诚挚、坚贞,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反而信心百倍,终于赢得了意中人楚青的芳心……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率领的游击队被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  相似文献   

12.
王军 《老友》2013,(10):41
9年前,我与老伴相识。当时,我在公园里组织一个联欢会,我见她搀扶着一位老人来看我主持节目,便递上两个小方凳,让她和老人坐在前面。演出结束后,我和她聊天,得知她在一个监狱里面已经工作了20多年、已离异、身边有一个小女孩。打这以后,我与她有了更多的接触,并向她表露了爱慕之心。也许是我的真诚和坦率打动了她,她欣然同意。经过深入了解和慎重考虑,我  相似文献   

13.
等待     
由部队转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探望父母的机会很少。母亲80岁那年,我调回到原籍县城,让母亲到城里住,她不肯,所以只好每周六下午下班后骑车回家探望,并在星期天安排好母亲下周的生活用品,实实在在地解决老人生活中的困难。从此,每到星期六下午五六点钟,母亲总要拄着拐  相似文献   

14.
文明 《山西老年》2014,(3):28-28
王淑萍,62岁,2001年从运城市建筑工程公司退休。自己的五位老人去世后,她就把目光锁定在身边的老人身上。她传承母亲乐善好施的美德,邻居或街巷里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只要她知道了,就一定去帮一帮。平日里陪老人聊天,逗他们开心。逢年过节买些好吃的送过去。经她照顾的老人去世了,她就又另找目标。当她得知一位80多岁的范阿姨是独居老人时,  相似文献   

15.
90岁的老人,还能做些什么事情?茂名市这三位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答案。·邱惠文在茂名市红旗社区,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就是被尊称为"邱大姐"的邱惠文。今年92岁的邱惠文老人,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信宜地下革命抗日妇女救护队,解放后曾任信宜县副县长。退休后的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各居民区,一直在静悄悄地开展着"四门行动",它如同早春的和风细雨,滋润着居民区每一位居民的心。"敲门行动"让独居老人不再无助"咚咚咚!"文苑一居民区内一位独居老人的房门被敲响,老人打开房门,笑容漾上了脸颊。原来,这是和他结对的一位党员志愿者又来探望他了。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地工作,这位党员志愿者定  相似文献   

17.
郭华元 《老友》2014,(7):30-30
在江西省永丰县龙冈畲族乡,有一位普通妇女,她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了畲乡38位孤寡老"人的"家",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为他们尽孝送终,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乖乖女"。她就是全省五保供养工作先进个人、吉安市巾帼爱心模范、该乡光荣敬老院院长罗芬英。(一)11年前,43岁的罗芬英放着村支书不当,只身来到离家8里路的乡敬老院,当上了孤寡老人的"保姆"。  相似文献   

18.
严格说起来,刘静和女士算不上什么名人。别说比不上影星、歌星、球星的名气,就连趁千八百万的大款也比她名声响多了。她穿着自己剪裁的衣服,出门挤公共汽车,甚至可以自己挎着篮子去菜市场买菜。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普通的人,普通的女人,普通的老人,以饱经沧桑的经历,以非凡的智慧,以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以一种忘我的境界做出了一番伟大的事业,被誉为儿童心理学领域的奠基人!艰难的来学刘静和出身于书香门第,很小就上了私塾,初高中在教会学校,再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她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应该说刘静和的家境是清贫的,她之所…  相似文献   

19.
2月20日,老干部局的领导按照惯例来到医院看望1947年在西北战役中失去右腿的二等甲级残废、离休干部李文芳同志。 李文芳老人因患早期腋下肿瘤住院做切除手术,手术后,他感觉很好,坐在床上,对我们的探望充满了感激。当我们问他因生活不便,由谁来照料时,他指着站在床前的一位年轻女子,兴致很高地说,有她呢。这一话  相似文献   

20.
张应松 《华人时刊》2011,(10):72-73
2011年5月的一天,在俄罗斯萨玛拉市一幢普通的民宅前,一位风尘仆仆来自中国78岁的耄耋老人。与一位满头银丝的72岁俄罗斯老妈妈,像久违的恋人一样目光定格凝视良久。中国老人老泪纵横,疾步上前抓住老妈妈的双手,深情吟唱起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热播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歌《千万次地问》……唱着唱着,懂得中文的俄罗斯老妈妈早已泪眼婆娑。这个中国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