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今年的10月22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注定将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那一天“红军长征胜利日”将迎来她的70华诞。在70年的岁月中,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活动始终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着。在众多的纪念活动中,对于南京而言,1965年秋,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长征组歌》大型音乐演出,影响最为深远。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将南京音乐会史上纪念传播“长征精神”的唯一一次大型音乐会重现在广大读者眼前,希望大家能够对41年前的那场“盛会”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3.
曹效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4):139-141
作者通过在指挥《长征组歌》演出中总结的经验,指出鲜明动人的音乐形象是作品成功的基础,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是作品成功的保证,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是作品成功的要素。 相似文献
4.
鲍远航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3):20-26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地记早已亡佚无存。本文以其所征引的河北地区的三种古代地记《冀州风土记》、《中山记》、《邺中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它们的作者、成书与亡佚时代、佚文情况、文史价值等进行辑考、论析。 相似文献
5.
董炜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50多年前,美国的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诺的著名记者,冲破了重重阻力,来到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开创新局面的出发点——陕北。通过广泛采访,这位年轻的美国记者写出了第一本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英勇斗争业绩的不朽名篇——《西行漫记》。作者在这本书中对红军长征这一举世震惊的壮举深为赞叹,他说:“这一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同时他又为自己当时囿于客观困难而未能全面、深入地写出以长征为题材的新闻作品而遗憾,但他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一部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均引自《西行漫记》中文版“自序”及第5页)。斯诺的这一未竟事业和愿望,终于在50多 相似文献
6.
孙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52-54
通过对舒伯特的3首艺术歌曲《地神》、《死神与少女》和《魔王》的分析,阐述了有“歌曲之王”美誉的舒伯特在歌曲创作上娴熟、精湛的技巧及天才。 相似文献
7.
白万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
浩如烟海的蒙古族民间故事是蒙古族民间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传统故事和专人系列故事(或曰故事组、故事群)。专人系列故事中,《巴拉根仓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也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广大蒙古族人民同僧俗封建统治阶级进行战斗的锐利武器。蒙古族民间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源远流长。部落时期的那些美丽的传说、神奇的故事、悠扬的民歌、吉祥的祝词等,在最早的经典著作《蒙古秘史》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然而 相似文献
8.
陈元元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0):160-162
乔叟不仅是“英国诗歌之父”,而且为英国近代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坎特伯雷故事》是诗人一生创作的顶峰,两性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两性问题的艺术表现方面,《坎特伯雷故事》具有对话性的特点,作品中灌注了叙述者的主体意识,适当加入了一些象征、寓意的手法和动物故事。 相似文献
9.
张衍芸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3)
早在1920年,鲁迅先生用日文给青木正儿的信中就曾写道:“我写的小说极为幼稚,只因哀本国如同隆冬,没有歌唱,也没有花朵,为冲破这寂莫才写成的,对于日本读书界,恐无一读的生命与价值。今后写还是要写的,但前途暗淡,处此境遇,也许会更陷于讽刺和诅咒罢。”①这里所说的“幼 相似文献
10.
刘毓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5)
《西游记》有许多久传不衰的精彩篇章,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就是其中的优秀章段。三调芭蕉扇用了长达三回的篇幅:《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五十九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六十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六十一回)。作者用如此浩瀚的篇幅来写调取芭蕉扇,可见他是呕心沥血,苦心孤脂,用尽心力了。但是,三调芭蕉扇并非吴承恩的独创。 相似文献
11.
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体抒情散文。作家通过对长江雄浑壮丽景象的生动描绘,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祖国的嘹亮赞歌,激励人们勇于实践,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战胜困难,创造更加灿烂的新世界。 读《长江三日》,就像在游览一条雄奇瑰丽的长江画廊,又像在读一首格调高亢、雄浑奔放的抒情长诗,令人心荡神驰,感奋振作。 相似文献
12.
刘毓忱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5)
《西游记》有许多久传不衰的精彩篇章,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就是其中的优秀章段。三调芭蕉扇用了长达三回的篇幅:《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五十九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六十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六十一回)。作者用如此浩瀚的篇幅来写调取芭蕉扇,可见他是呕心沥血,苦心孤脂,用尽心力了。但是,三调芭蕉扇并非吴承恩的独创。 相似文献
13.
张丽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
《一小时的故事》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小说篇幅短小,却戏剧性地展现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自由意识的觉醒以及短暂亢奋之后生命消亡的过程。微观文本叙事框架下无不流露出作者反讽的写作技巧,使得该小说在刻画人物、凸显主题等方面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霍现俊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从元杂剧与《三言》、《二拍》的情变故事中看商人形象的变化霍现俊一元代杂剧中书生与妓女的爱情剧,矛盾常集中在青年男女(书生、妓女)与鸨儿、商人之间,郑振铎称之为“商人——士子——妓女三角型恋爱剧”,他们在《云窗梦》、《玉壶春》、《对玉梳》等杂剧中出现过... 相似文献
15.
游容华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98-99
《三点钟》是美国作家康奈尔·伍尔里奇的经典悬念小说之一,本文试图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题目、情节、人物心理以及深层叙事结构上对这篇小说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探讨这一叙事手法在表现主题和体现作品艺术价值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艺术角度对《玩偶之家》作了阐释。文章认为,易卜生找到了“完满的定在”,从而使剧本具有最大可能的涵蕴性和包容性,获得“一粒砂中看见世界”的艺术效果;娜拉圣诞前夕的复杂心态不是语言所能牢笼,易卜生以圣诞舞会为契机,让她直接用舞蹈语汇倾诉自己的内心,显示出不同凡响的震撼力;娜拉离家出走是娜拉性格发展的必然,触及的又是“精神上的地质形态”中的原始地层,因而“在她身后发出的碰门声比滑铁卢或色当的炮声还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17.
陈小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31-35
河北、河南金石文献极其丰富,《石刻史料新编》著录收入了《中州金石记》《河南金石志》《保定金石志》《嵩阳石刻集记》等书。另外,今人还编有《嵩山、少林寺石刻艺术大全》《王屋山名胜诗画》等书。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今利用这些文献辑得宋代佚诗24首,补充作者9人,又校正了作者及补充字句题序若干。 相似文献
18.
徐西亚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1)
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那现实主义作品的光辉代表——《三吏》、《三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其中尤以《三吏》中的《石壕吏》最为杰出,是独秀于群峰之巅的珠穆朗玛峰。 相似文献
19.
20.
姜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3)
《故事新编》一问世,立刻以它那特有的、与众不同的色彩、韵昧,引起人们的惊奇、赞叹.恰如书名所示,作家用新颖的艺术手段去处理过去的事,于是便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天地。其中,一切人事景物都那么遥远,而又那么贴近;那么熟悉,那么特异新奇、富于变幻;看似荒谬,却又包含着无限的真实. 一借古人的酒杯去浇自己的块垒,古已有之,现代小说也不鲜见.郁达夫的《采石矶》和郭沫若的《》,分别借清代诗人黄仲则和庄子的坎坷遭遇,抒写作者因现实不平而起的愤懑.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