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其四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代表剧目,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与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一生中排演的最后一出新戏,堪称梅(兰芳)派的艺术高峰,也是梅派剧目传承最为广泛的剧目之一.该剧始创于上世纪50年代未,在梅兰芳大师亲任团长的梅兰芳京剧团为班底,创作演出了《穆桂英挂帅》,轰动一时.后梅兰芳京剧团并入北京京剧团,也在演出这个戏.80年代北京京剧院成立梅兰芳京剧团,梅兰芳大师哲嗣梅葆玖先生亲任团长,传承演出了该剧,并且将该剧传授给董圆圆、胡文阁等弟子传人,使这出梅派经典剧目在北京京剧院成为经典保留剧目.  相似文献   

2.
韩旭 《北京纪事》2015,(12):50-54
2015年3月20日,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办、资助,北京京剧院承办的“梅派艺术青年人才培养基地”正式在北京京剧院挂牌成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派传人梅葆玖、杜近芳、李玉芙、王志怡悉数到场,他们将在梅派青培班今后的教学中倾囊相授。此外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资深戏曲评论家教育家蔡体良、谭志湘、傅瑾等也亲临现场。  相似文献   

3.
2016年4月25日,我们敬仰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幼子、京剧梅派艺术的嫡系传承者和当今梅派艺术掌门人、中国戏剧艺术的代表人物,梅葆玖先生与世长辞。给京剧艺术和中华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更给所有爱戴他的广大观众、同行及社会各界带来巨大悲痛,引无数人泪洒天地人间,无不为痛失梅葆玖先生这位德高望重的京剧大师扼腕叹惜。  相似文献   

4.
韩旭 《北京纪事》2013,(7):42-44
尚伟:北京京剧院演员,生于1970年。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与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是亲兄弟。丈夫高彤是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尚伟1981年考入北京戏曲学校,1988年毕业。在校期间受业于张玉英、贾世政、李慧芳、孙毓敏等老师。学习主演的剧目有《龙凤呈祥》《贵妃醉酒》《望江亭》《捧印》等。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京剧院工作至今。1996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为师,潜心钻研梅派艺术。1998年考人中国戏曲学院,在校期间曾从师朱文相、赵景勃、陆兴才、李金鸿等先生,受益良多,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02年9月考入第三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相似文献   

5.
7月22日?8月30日,北京京剧院4部经典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杜鹃山》《沙家浜》在长安大戏院轮番上演。名角新秀齐上阵,唤起一代人的青春回忆,也让年轻一辈看到经典的魅力。
  此次展演由钱浩梁、刘长瑜、耿其昌、曲素英、李崇善、阎桂祥、谭孝曾等老艺术家倾心传授。北京京剧院对复排剧目进行严格把关,决不让不合格的剧目登上正式演出的舞台。连续24场演出原汁原味、精准呈现,展示了剧院在人才培养和改革方面的卓越成果。新老观众好评如潮,场面火爆,剧场里充满了热烈的怀旧情绪。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和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相似文献   

6.
胡文阁、李玉刚都为当代京剧梅派表演者,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是为数不多的男旦,二人继承了炉火纯青的梅派艺术,表演剧目以梅派传统剧目为主。二人从艺的社会背景不同,其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与表演风格与所处时代有直接联系。多元文化的时代,宽松的艺术氛围,是梅派男旦继承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记者:这次"双甲之约"赴港演出,您做了哪些工作?李宏图:香港是"双甲之约"走出内地的第一站。经过院领导和梅葆玖先生的考虑,一共策划了三出戏,分别是《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和《梅华香韵》。其中《梅华香韵》是梅派几折戏的经典荟萃。在这三出戏中,我演两个杨宗保和一个裴力士。经过这次演出,  相似文献   

8.
飘雪 《北京纪事》2015,(11):67-67
的感觉”。裘盛戎大师将全部的热情放在现代戏的创作与改编中。在生活中他随时随地想着戏,为体验戏中的生活不顾身体爬上井冈山;为表现雪天行走,不顾寒冷冒雪体验……在裘盛戎大师的心中,京剧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排出更多更好的新剧目是他努力的目标。传统与时代的结合,才能让京剧这一艺术之花开得更鲜艳。而这一主张,也正是新一代北京京剧院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韩旭 《北京纪事》2016,(10):54-57
由北京京剧院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手推出的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将于2016年12月3、4日在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隆重上演.众所周知,《大唐贵妃》是梅葆玖先生与杨乃林、翁思再、郭小男等戏曲界大家创作的极具创新意义的大型京剧舞台艺术作品.此次北京京剧院启动重排《大唐贵妃》,是梅葆玖先生生前提出并多次组织研究、着力推动的艺术创作项目.斯人已逝,梅韵犹存.在梅葆玖先生溘然长逝后,《大唐贵妃》项目团队化悲痛为力量,发挥剧院的一棵菜精神,将先生的新想法、艺术理念与遗愿凝聚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0.
《北京纪事》2013,(10):112-112
著名京剧教育家李文敏教学生活50年纪念演出活动,将于10月11日和12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此次活动是由北京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长安大戏院、北京京剧院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联合主办。李文敏老师的优秀学生代表,来自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等单位的郭玮、赵欢、张茜、莎霏、李丽、孙明玉等青年演员,将与须生新锐凌珂、穆雨、陈圣杰等联袂演出《玉堂春》《汾河湾》《三娘教子》《贺后骂殿》《武昭关》等程派经典剧目。影视红星刘蓓也将再次登舞台,为恩师献贺。  相似文献   

11.
咪拉 《北京纪事》2013,(1):52-53
一部新编剧目能够成为北京京剧院的经典剧目实为难得,《风雨同仁堂》便成就了这样的传奇——演出130多场,囊获包括"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中国京剧节金奖、北京市"十个一工程奖"、  相似文献   

12.
今年适逢"伶界大王"、谭派鼻祖美誉的谭鑫培诞辰170年,逝世100周年,据悉北京京剧院要举行活动,纪念这位卓越的老艺术家.因为谭老先生的孙子谭富英、曾孙元寿、玄孙孝增、来孙正岩,祖孙四代都任职于北京京剧院,同工文武老生,同是各个时期的主演.因此喜欢听谭派戏的观众,总要到北京京剧院来欣赏;还有一绝的,一百多年前,谭老先生以《定军山》做为谭派剧目的杀手锏,而他的后辈富英、元寿、孝增、正岩莫不以这出戏为拿手杰作,而且延续了百余年.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这种现象也是绝无仅有.那么,这出《定军山》,还有《阳平关》,再早谭鑫培也唱这出戏的主角赵云,而他的来孙正岩,也是既演《定军山》也演《阳平关》,黄忠、赵云老生、武生两门抱,也算是无独有偶了.  相似文献   

13.
从2011年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跨年度的“唱响之旅”、“每周一星”;2012年为赵燕侠、赵葆秀、燕守平等名家举办专场,全年完成惊人的800场演出,在“青京赛”斩获多个金奖,送别张学津、姜凤山等艺术前辈;到2013年的“传承之旅”、“双甲之约”,以及为张建峰、张云、侯宇等青年演员举办专场--“唱响之旅”“传承之旅”“魅力春天”“每周一星”“双甲之约”等品牌及“九大头牌”“青年领军”“八十精锐”等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并有了市场号召力。再到2014年,“双甲之约”的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海外巡演,纪念程砚秋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北京京剧院建院35周年新编剧目的展演活动,“梅花香韵”北京京剧院梅花奖获奖演员展演活动,小剧场京剧《惜·姣》《马前泼水》《浮生六记》等展演活动……四年来,北京京剧院无论在全年演出场次还是青年领军的塑造上都领跑全国京剧院团。那些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让海内外的戏迷、观众朋友大饱眼福;院里一批批新生代青年演员的出现,又让关注京剧的人们看到了这门艺术的未来与希望。而在一场场新戏、好戏上演的背后,在一位位实力新人脱颖而出的背后,是京剧院的体制改革--项目制发挥着它无形无限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120周年是中华农历纪元的两个周期,称为“双甲子”。为纪念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革新、发展的一代宗师,也为更好地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京剧院精心策划,推出了“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 本期我们采访了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的化妆师佟凤翔、服装师郭春慧,以及“大管事”李春林的孙子李正森,请他们来谈谈梅兰芳大师在服化道方面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5.
提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剧演出舞台的鼎盛繁荣景象,总离不开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四大头牌"为领衔主演的北京京剧团的好角好戏,而其中最流行最叫座最巅峰最经典的代表作,当数《赵氏孤儿》.按当时的话说,这本是一出推陈出新的新编新创剧目,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舞台风云变幻、艺苑流转淘洗之后,这出《赵氏孤儿》仍旧在舞台上久演不衰,不但成了北京京剧院的品牌"看家戏",而且成了内外行一致公认的传统经典老戏.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底,北京京剧院和北京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举办了赵燕侠舞台生活80年的庆祝活动,她的艺术传人在长安大戏院连续演出了赵派经典剧目《白蛇传》《花田八错》《潇湘夜雨》和《沙家浜》,发行了大型画册《赵燕侠》、 《赵燕侠唱片专辑》和传记《自成一派赵燕侠》.今年元月14日,北京京剧院为剧院九大流派的奠基人塑像揭幕,赵燕侠的塑像作为唯一的健在者和唯一的女性与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尚小云、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并列在北京京剧院的大厅.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看京剧,北京京剧院从小剧场话剧一直颇受年轻人的青睐中受到启发,大胆地将京剧搬进小剧场。2000年北京京剧院的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是我国第一部小剧场京剧,此后剧院又相继推出了小剧场京剧《阎惜姣》《玉簪记》《浮生六记》《昭王渡》等。这些剧目自上演以来反响强烈,成为北京京剧院的一张招牌名片。  相似文献   

18.
京剧经典剧目《状元媒》,讲的是杨延昭和柴郡主的爱情故事。整出戏前文后武,既有精彩绝伦的武打场面,亦有绕梁三日的韵味佘音。这出戏作为北京京剧院2013年的压轴大戏,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台前幕后的阵容堪称豪华。  相似文献   

19.
王彬 《新天地》2016,(6):48-48
2016年5月3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他由于哮喘发作,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深度昏迷去世。而同日恰是每年一度的世界哮喘日(每年5月第一个周二)。我们在缅怀一代京剧大师的同时,不禁要提出关于哮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兼具艺术性和流行性的音乐剧经典唱段做艺术的分析和歌唱实践的探索,将有利于音乐剧的研习者从全剧唱段分布以及唱段歌唱实践这些新的视角去学习、创作和表演。以《悲惨世界》中的经典唱段 Bring Him Home 为例,对音乐剧唱段中的主要表现手段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