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尝试运用可变参数模型实证分析非线性非均衡蛛网理论模型框架“猪周期”是否满足稳定的条件。研究表明,利用非线性非均衡蛛网理论模型框架下价格趋于收敛的充要条件:每一期价格对前期价格的一阶导数恒小于1,再结合可变参数模型可以对猪肉价格等具有周期性波动的时序数据是否趋于收敛进行实证检验。该分析框架下猪肉价格缺乏稳定性条件,并有发散的趋势。相对于猪肉市场的需求,供给对猪肉价格变化更为敏感,以致“猪周期”反复出现。基于此,政府有必要平衡猪肉市场“高价”和“低价”情况下出台的支持政策,加大“猪肉低价”状态下的支持力度;其次是推广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降低“低价”时养殖户的损失,保证生猪供给的稳定;最后,尝试试点生猪期货交易,提高“预期价格”在养殖户生产决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X12季节调整模型及HP滤波法,分析生猪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周期性及趋势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从河南中牟生猪收购到浙江余姚猪肉销售各环节价格变动及成本费用的构成数据,分析价格波动对生猪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繁自养方式的收益高于专业育肥方式;生猪价格是全产业链价格波动的振源,并以非对称方式传递到猪肉价格,生猪养殖环节收益波动最大,是产业链中最脆弱、风险最大的一环,生猪市场的供求矛盾取决于供给。因此,推进生猪产业链一体化、推动生猪保险产品多元化、提高养殖户专业知识水平等对于解决生猪价格大幅度周期性波动问题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选取1985年至今的猪肉价格为研究对象,将我国猪肉市场分为城乡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根据均衡转移模型的理论,从供给、需求及营销三个方面,分析外部因素对猪肉价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生猪供给受投入品价格、养殖技术及风险等因素的影响,而猪肉消费受替代品价格、收入及人口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变动,都会刺激市场产生新的均衡,发生价格波动.城乡两市场对外部因素波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猪饲料产业链的市场整合程度,对于把握我国猪饲料市场总体运行状况,进一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选取玉米、饲料、生猪、猪肉这4种商品的价格共同组成猪饲料产业链价格体系,分析中国猪饲料产业链整合程度。研究发现:"玉米-猪饲料"链条、"猪饲料-生猪"链条、"生猪-猪肉"链条的短期整合程度较高,长期整合效果不佳;处于上游阶段的玉米价格对中游猪饲料价格、下游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短期内玉米、猪饲料、生猪、猪肉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受自身惯性冲击的影响,长期内自身惯性冲击影响不断下降,源自于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价格的影响加强。最后,提出了提高各环节之间的整合程度、不断提高饲料企业的实力、积极引导产业链结构调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猪肉价格的超常波动给人民生活与相关产业发展均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有效识别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并对猪肉价格进行科学的预测,从猪肉价格影响因素的时变特征入手,提出一套基于动态模型平均理论的猪肉价格影响因素与预测分析框架。 检测猪肉供给、猪肉需求、我国经济环境和国际市场等四个方面11个价格影响因素,研究并识别猪肉价格影响因素的时变特征,进而构建猪肉价格预测模型,并通过预测误差指标和Diebold Mariano检验比较其与基准模型的预测能力。研究发现:我国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时变特征,且因素间差异明显;自2009年以来,猪肉价格的决定机制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为多元;基于动态模型平均的猪肉价格预测模型的预测表现明显优于基准模型。政府部门在制定生猪市场调控政策时,需充分考虑到供给、需求、我国经济环境、国际贸易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并且可以借助准确的猪肉价格预测信息以增强调控政策的主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基于产业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揭示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风险与特征,在可储存商品市场理性预期的假设下,基于产业链视角建立扩展的GARCH簇实证模型,运用2000-2015年月度价格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特征。结果显示: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ARCH效应和非对称性,价格上涨信息引起的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大于下跌信息引起的价格波动;我国生猪饲料市场并不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该市场的多数交易者在做决策时非理性因素大于理性因素;在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中,玉米价格收益率显著影响了生猪饲料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为此,未来我国应从产业链视角进一步完善包括玉米价格在内的生猪饲料价格波动的预警系统;提高对饲料价格上涨及驱动因素的关注度和警惕性,并不断完善生猪饲料市场,引导饲料市场相关主体理性投资与决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特别是短期内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秩序和物价稳定。基于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的月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农产品期货价格和货币供给的增长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从中发现: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趋势与货币供给的增长是一致的;农产品期货价格是短期内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为避免我国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应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的现代流通体系,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规范高效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的差别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形成与控制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表现为正常波动和非正常波动两种形式,其中非正常波动是阻碍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生猪价格非正常波动的根本性原因是生猪市场体系不完善、生产经营主体行为不协同和政府调节滞后/过度、错位/缺位。抑制生猪价格非正常波动需要遵循重点突出与整体兼顾、事前控制和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提高政府调节的有效性,完善生猪市场体系,加强生猪养殖主体行为的科学性和协同度,促使生猪价格由非正常波动向正常波动转变。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猪期货对冲产业链风险理论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非对称误差修正和门限模型,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生猪八阶段产业链价格传导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生猪产业链中多阶段存在长期非对称传导关系和短期均衡关系,玉米价格对生猪价格的传导、仔猪价格对生猪价格的传导、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之间的相互传导、仔猪价格对玉米价格的传导这五个阶段的价格传导存在门限效应;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生猪价格和仔猪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玉米价格是仔猪价格和生猪价格的Granger原因;生猪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对中游的短期修正调整速度较快,而中游对下游和上游的短期修正调整速度相对较慢.生猪产业链上中游企业积极主动地发挥期货避险职能,低买高卖,实现差额收益,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降低企业生产风险;生猪产业链下游企业参考市场生产以保证原料供应,下游零散农户推荐采取保险和期货相结合的避险模式,避免个人进行期权交易,应当通过农民合作社统一向保险公司或期货期权公司购买价格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2-2008年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等8个省份面板数据,使用扩展的Nerlovian模型,检验了原料奶供给的反应程度。结果表明:前期产量对原料奶供给的正向作用最大,单产、存栏和WTO规则的影响次之,技术进步的作用较小;饲料价格的反向作用明显,是阻碍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原料奶收购价格缺乏弹性,其短期和长期供给弹性分别为0.109和0.773,均衡状态调整周期约为7.1年。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及对策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以来,四川省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抬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耕地和劳动力的减少影响了农产品的供给、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增加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流通环节过多增加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价格与均衡价格错位以及游资炒作造成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为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应完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利用、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发展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2.
    
作为居民日常消费品之一,蔬菜近年来价格的频繁波动直接影响到了其消费和生产.蔬菜流通是蔬菜价格形成的基础,研究蔬菜各流通环节间的价格传递效应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蔬菜价格的形成和波动.文章基于2014年1月-2016年4月黄瓜、西红柿、茄子和尖搬四个蔬菜代表品种的周价格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三元BEKK-GARCH(1,1)模型考察了山东寿光到北京产销地批发市场间蔬菜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山东寿光产地批发市场与北京销地批发市场间蔬菜价格的均值传递效应因蔬菜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单个市场的蔬菜价格同时受到其自身前期波动和其他市场同种蔬菜价格波动传递效应的影响;销地一级批发市场蔬菜价格对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二级批发市场同种蔬菜价格具有显著的传递效应.因此,在调控北京市蔬菜价格异常波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销地一级批发市场这一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基于VAR模型的安徽省猪粮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价格的波动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玉米作为主要的猪饲料来源,对生猪价格的变动产生重要影响。根据2000年1月~2014年3月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安徽省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价格和生猪价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二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生猪价格、玉米价格均具有传导作用,二者相互间的影响低于各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对稳定市场价格、合理配置资金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产品,是国家经济和国民生活的重要支撑,出于国计民生的考虑,国家对玉米价格波动进行政策干预,其中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价格影响显著。从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视角,以玉米期现货价格数据为基础建立VECM模型,通过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期货市场,并单向引导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随着非市场因素干扰的消除,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发挥中贡献度有所提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提出通过推动资产定价市场化、加强期现货市场关联性、提高商品定价国际话语权、鼓励机构投资降低投机性等策略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5.
运用极值理论,分析1998年1月至2014年6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以识别生猪市场4个指标的价格风险,并建立预警机制。首先利用仔猪、活猪和猪肉的价格序列构建了生猪市场价格指数,然后以断点检验对其波动率进行了阶段划分;计算得出仔猪、活猪、猪肉及生猪价格指数阈值估计在0.064、0.045、0.040和0.060,基于此对历史数据进行了识别,以确保阈值估计的科学性;以阈值和不同分位数下的风险度量建立了预警机制的单一规则和分级体系,为政府决策部门对生猪市场的价格风险进行识别和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铁路货运运价已初步形成面向市场的国家与行业双层管理体制,因而基于市场供需因素对铁路货运展开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铁路货运量价格敏感度模型表明:铁路货运量对宏观经济、铁路供给能力、铁路运营价格以及季度因素的敏感度依次降低,而运价并非唯一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铁路货运政府指导价、铁路运输企业价格的制定均应充分考虑市场供需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以提高铁路货运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猪肉市场总供给波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我国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采用Nerlove供给模型分析了生猪供给的价格预期和成本调整周期,结合自回归分布滞后—误差修正(ARDL-ECM)模型对猪肉总体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猪肉价格的长期供给弹性小于短期供给弹性,而在诸多影响因素中,饲料价格对猪肉供给的短期影响最大。由此认为,由于价格预期对猪肉供给的影响存在着严重的滞后,国家宜采用逆周期补贴政策对生猪的生产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我国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内在机理,首先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成因、价格波动与影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多Agent技术,构建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动态模型,并对多因素间的协作过程与工作原理进行了设计;在多Agent模型下,以小麦市场价格趋势数据为对象,借助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对价格波动规律及强度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对ARCH模型进行变换形成TRCH模型,进行了模型的检验与估计。通过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波动动态模型能有效的反应价格波动的内在机理,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事先预警。  相似文献   

19.
猪肉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其价格波动备受关注。采用X12模型和H-P滤波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7年12月四川省猪肉价格的月度数据,将其波动分解为季节性、不规则波动、趋势性和周期性4种类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猪生产、消费的季节性规律是猪肉价格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天气变化、市场突发事件、政府政策措施实施等因素是猪肉价格不规则性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生猪生产成本上升推动猪肉价格趋势性上涨;猪肉价格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波动周期约为32个月。对此,需扎实推进猪肉生产各环节稳定发展、健全猪肉全产业链信息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生猪价格保险制度,确保养殖户收益稳定增长和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6年1月4日到2009年12月30日国内外燃料油期、现货日价格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新加坡燃料油市场以及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对我国燃料油现货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新加坡市场燃料油价格与我国燃料油现货市场价格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和价格引导关系,其中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对我国现货市场价格起主导作用,新加坡市场也对我国现货市场存在相当大的影响力。短期内,新加坡市场对我国现货市场价格影响略大于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对之的影响;而从长期看,后者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