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三个方面就王蒙在其"季节"系列创作中对<红楼梦>技法上的继承吸取进行系统的比对分析和疏理题名的遍地开花--前者借鉴了后者在文本中众多书名共存以从不同层面表达丰富内涵的方法;真真假假捉对的人物设置--前者吸取了后者两个形象真假相映、互为影子同构展开的人物塑造技巧;元小说的技术操作--两部小说都采用了把小说本身、叙述本身的法则、技巧作为言说对象的手法.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既是王蒙创作道路上一部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王蒙对民族百年历史深刻反思的经典奉献。作家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文明、文化、历史、人性和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形象的思考和深刻的反思。作品通过倪吾诚的家庭纠纷和争斗,写出了资本主义与封建家庭的极端腐败和溃灭,资产阶级及其意识形态的软弱性,人民革命的必然性,以及改造中国文化形态的艰巨性。同时也写出了在这种蜕变期里,知识分子及没落地主分子的绝望、扭曲和痛苦。  相似文献   

3.
王蒙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奏出了殖民地后殖民地下倪家几代人文化个性的变奏曲 :从拒斥西方文化到中西文化接触、碰撞、冲突再到文化交流中的清醒、尴尬与希望。由这一变奏所经历程 ,我们可以透视出文化霸权语境下中西文化关系的变迁及当下中西文化交流的尴尬与希望  相似文献   

4.
运用影响比较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就王蒙的“季节”系列对《红楼梦》艺术上的多方面的继承、借鉴进行了比对分析和论述。情与政的双线交织:王蒙在构思和设置“季节”系列的主线和具体谋篇布局时,从《红楼梦》的“以兴衰为经,以情为纬”结构艺术中得到启示并加以借鉴吸收;日常生活的注重和艺术直觉的崇尚:王蒙在“季节”系列的创作中受到了《红楼梦》的“善写日常生活诸事、写得津津有味”艺术旨趣的启发、感染和影响;闲笔与陌生化手法的采用:王蒙非常欣赏《红楼梦》中的“闲笔”和“陌生化”手法,并在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基础上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季节”系列对《红楼梦》艺术手法上的借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时空及对象的变化而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5.
1894年2月至5月,澳大利亚人莫理循在中国西南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旅行,著成<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中译本名为<中国风情>)一书,引起西方社会的关注.该书从客观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晚清四川和云南两省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诸如鸦片的普遍种植、官吏的颟顸腐败、乡土社会的凋敝、边疆军备的废弛、传教士和外籍人士在西南的事工、民众对现代化设施的破坏等等.莫理循还在书中提出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对认识晚清西南社会乃至中国社会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通知名作家蒋琏先生,因多次获得省市文学奖而蜚声江海文坛。他在继长篇报告文学《海安老师》荣获江苏省1993—2003年度优秀文学奖;南通市“五个一工程”精品图书奖;抒情散文集《品绿》获市政府文学艺术奖之后,更加意气风发,跃马扬鞭,以“十年磨一剑”的顽强毅力,矢志奋斗,破关夺隘,一举拿下28万字蕴藉厚重的妙品佳作——现代长篇小说《通扬河》,列入江苏作家文丛,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接受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宋代诗词借《长恨歌》或感慨小我的命运无常,或流露浓郁的麦秀之悲,或以“梧桐夜雨”状写离别之凄清,或以“梨花带雨”写花、写人、写雨,或以“分钗”叙本事、咏七夕,等等.  相似文献   

8.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陆机的《文赋》之间,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边陲线上》是骆宾基的处女作,也是骆宾基的成名作。它是骆宾基把文艺作为为民族主义革命斗争服务的一个具体例证。骆宾基的创作风格在这部小说中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0.
陈赓平,浙江临海县人,我校中文系退休老教师。今年四月十一日不幸病故于原籍,享年八十一岁。其生前所著《阮籍<咏怀诗>探解》,曾陆续发表于本刊,下面是他为全文所写的“代序”。陈赓平同志在他临终前夕,还于病榻之上逐字逐句地对本文加以修改润色,表现了他刻苦勤奋、治学谨严的精神。在此谨志,以示悼念。  相似文献   

11.
中英诗歌中都涌现了大量借景抒情的诗作,虽然二者存在着一些相似性,但由于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中英抒情诗情景表现模式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主体观念的差异性和情景关系的差异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长于写感觉印象和好奇个性的岑参,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风物人情与军旅的悲壮与豪迈,用慷慨激昂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大气盘旋,奇情逸发,表现了他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3.
晚清诗界革命主张以新意境和新语句入诗,但又不能摆脱和突破旧诗格调,诗界革命未能成功。中国新诗的创立,不能无视或绕过近代诗歌改良运动的主张和实践。近代诗界革命是“五四”新诗革命的先驱,它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前奏。鸦片战争以来的社会危机,是中国新诗产生的巨大背景,新诗运动的目的、方向及价值取向均取决于此。对新诗社会功利的超常重视,是新诗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的症结所在。内容与形式、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格律与自由,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新诗。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初崛起的新边塞诗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学现象,是观察当代诗歌发展历程重要的西部坐标。本文试图将新边塞诗放回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之中,以其他诗派和文学现象为参照系考察新边塞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文学史角色。  相似文献   

15.
诗歌形式是诗歌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但相形之下,诗味与诗魂在诗歌翻译中的传递应该优先于诗歌形式。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视角,以一首英诗汉译为个例,探讨诗歌翻译中因源语、的语差异与不对称性而必然产生的矛盾,指出诗歌翻译贵在传情。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能否实现充分就业 ,这与高校就业环境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要正确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努力加强建设大学毕业生就业软环境 ,应该是当前以及今后很长时间内值得高校关注和重视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旧体诗词具有十分明显的气盛言宜的特点。细究此期作品,大致可以把气分为三类,即不平则鸣、怒发冲冠的豪壮之气;感荡心灵、情景互动的愁怨之气;陈诗展义,低回隐忍的幽咽之气。  相似文献   

18.
论教学气氛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创新及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现行教育中的课堂气氛存在着负面因素,主要表现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的单向性、使学生能力构成受损等方面,所以应培养学生主体精神,构建新型教师现,进而确立真正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19.
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求教师运用准确精炼、鲜明生动的教学语言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品尝到喜悦和欢乐。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新时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学风建设将必然成为各高校必须认真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高校学风建设的特征和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战略意义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拘建高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