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学之所以在18世纪晚期的欧洲兴起,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被称为东方学的奠基人.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东方学的组织——亚洲学会,对梵语、波斯语的研究推动了东方语言研究的发展,通过论证梵语与希腊语等东西方语言的亲缘关系拉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更为重要的是,他把印度的《沙恭达罗》、波斯哈菲兹的诗歌、阿拉伯的《悬诗》和中国的《诗经》等大量东方文学经典开创性地译介到欧洲,还萌生了先进的东方文学与世界文学观念,对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影响既广且深.琼斯开创了东方学的纯学术传统,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与萨义德所说的“作为帝国主义帮凶的东方学”不可同日而语,却是欧洲历史上反对西方中心主义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夜读《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王步贵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及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湖南省孔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游唤民先生,新近赠我他的大作、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欣喜之余,挑灯夜读,其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意境极大地吸引了我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存在着新儒家、民族主义、新左派、新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浸染其中的传统家庭文化无论在组织理念、结构形式还是在特性上都不可避免地发生着转变,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二重性.正是这种二重性使当代中国的家庭文化处于“义利”难以协调,稳定与自由不断纠结的诘难中,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危机.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能够勾连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文化思潮的涌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主流社会思潮,由于其自身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西方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一重任.  相似文献   

4.
本刊作者     
黎跃进 1957年生。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东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东方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参编参著专业辞书、教材和著作30余种。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当代中外文学名著导论——一种比较文化的透视》、《外国文学新论》、《外国文学争鸣评述》、《东方文学史论》、《文化批评与比较文学》、《简明东方文学史》、《湖南20世纪文学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与超越》、《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  相似文献   

5.
《优雅》2022,(4):32-39
时尚,各个文化元素之间的融合与碰撞.身处时尚圈上流的诸多大佬,尤其钟爱东方元素,他们不仅将极具东方韵味的东方元素融合在自己品牌的设计中,更将东方独有的气质美学营造于自己的居所内.他们极富巧思地将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融会贯通,凸显出个人空间的艺术情调.  相似文献   

6.
日本佛学家、东方学家中村元的名著《东方人的思维方法》,不仅展示了独特的立场与方法,而且涉及"东方"与"西方"的概念何以成立、各民族的特性与作为区域普遍性的"东方"是什么关系、何以见出"东方思想"的联系性和共通性、对一个民族的思维方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等重要的理论问题,具有"理论东方学"的意义.中村元认为,"东方"不是单一性的文化,但东方思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他以"民族"为基本单元,在对印、中、日等东方民族思维方式及其特征的概括中,强调各自的民族特性,重在各民族的"辨异"而不是东方的"认同",同时又以"佛教受容的形态"作为东方人思维方法的共同层面与研究的切入点,从而使得"东方"这一区域共通性的概念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正> 山东大学和滕州市联合主办的首届墨学国际研讨会将于1992年10月5日至10日在墨子故里滕州市召开。本次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墨家学说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墨子思想与东方传统伦理道德;《墨经》所涉及的问题及对它的研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的写作主题一直离不开关于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家族史,而《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最具自传性的一部,也是描写母女关系最深刻的一部。谭恩美对自己文化身份的定位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现代文明、东方信仰与西方价值标准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由于《东方丛刊》上时有老师、朋友、师弟、同事的大作,我才有缘与它相识。读了该刊的1992年第1至第4辑,收益颇丰,深感该刊很值得向学术界同行们介绍。可以说,《东方丛刊》在中华大地的哲学社会科学园地里,独树一帜,异彩纷呈。《东方丛刊》创刊伊始,就旗帜鲜明地告白刊物的宗旨:在东方这个定义下,将它办成一个研究东方文化机制、东方美学、东方文艺理论、东方文学、中国与外国及东方与西方比较研究的丛刊(见该刊主编梁潮第1辑上的代序《国内东方文艺、美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及本丛刊的研究方向》)。从1992年所出的4辑刊物来看,这一宗旨是已经付诸实践了。这  相似文献   

10.
【知识者精神的守望与自救】谭桂林在《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发表如题文章认为,《沧浪之水》等两部小说在精神品质上强烈地显示出一种对话性:既有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对话,也有自尊与自虐、情与理、爱与欲、独醒与同醉、历史与现实、真与假、仕与隐、虚无与实在、神性与魔性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描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的悸动、理性的茫然、文化的尴尬、人格的失落,从而揭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世俗化潮流中的精神守望与自救问题。在文章最后,作者郑重提到《沧浪之水》结尾的两个细节:一是远远地看到父亲的坟时,“我心中忽然有一种…  相似文献   

11.
苏联的党和政府遵照列寧关于注重东方各國人民在革命斗爭中所起的作用的指示,从苏維埃政权建立之日起,对东方学的研究便特別重視。苏联科学院設立了东方学研究所,几年來同各人民民主國家的东方学家和其他國家的進步学者建立了联系。苏联的东方学家对于研究东方各國的歷史、經济、文化和語言作出了不少的貢献。 1950年,苏联科学院为了提高东方学領域內的科学研究工作,改組了东方研究所,使它成为綜合型的研究机構,并以东方各國的現代史作为研究工作的重心。几年來出版了若干專門著作以及各种东方語言辞  相似文献   

12.
一、西方人的东方观 当现实中的东西方社会形态差异影响到人们相互交往的深度和交往方式的时候,这种差异就具备了探讨与反省的价值。东方学存在的价值,在于现实中的人类关注着东西方彼此间的交往及其所产生的结果。对于西方人来说,探讨东方社会问题无非是在于如何与东方人打交道,以及这种交往给自身社会造成的影响。在这一点上,纯粹的书斋里的学者单凭自己的兴趣与好奇心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因而,西方的东方学家研究东方社会问题大都基于某种政治上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中国题材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和"东方主义"等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东西方的不平等和对峙状态凸显,东方要在正确客观认识自身的前提下,识别抵制西方东方主义的文化侵袭与后殖民态势,积极为建设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而努力。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恰好是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制胜法宝,重新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也就有了深远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的研究》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维度和阅读范式。  相似文献   

14.
《灶神之妻》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一直是生活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即美国“主流”文化和民族“边缘”文化中的美国华裔作家们体验最为强烈,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通过其第二部作品《灶神之妻》对中国母亲形象的刻画,将具有东方传统特征的“母亲”与深受西方文化浸润的“女儿”之间的矛盾,艺术地提升到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层面上来,体现其所倡导的“继承母文化,吸纳新文化,东西方文化必然走向融合的文化‘大同’趋势”。  相似文献   

15.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已经从理论上作了系统的透彻的论述,概括起来就是这几个字:“批判地继承”。我们应该坚定地按照这个方针去做。但是现在仍然有来自两方面的干扰:一方面是民族虚无主义,对传统文化持完全否定态度,只讲批判,不讲继承;一方面是民族保守主义,对传统文化只讲“弘扬”不讲批判。当前,后一种倾向是主要的。例如有人严厉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进主义”,主张回到儒家文化的传统上来,以之为基础来建设中国当代新文化,甚至有人鼓吹只有“东方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只有…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伦理学的最重要使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伦理和道德上的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道德观念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必须汲取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决定了发展当代中国伦理学必须综合这三个路径。王泽应的《伦理学》、甘绍平的《伦理学的当代建构》和崔大华的《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作为能够综合中国伦理学发展三个路径积极成果的著作,应该引起伦理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当代台湾著名文化人黄清源先生,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广泛深远。他所编著的《中国传统思想——静道》一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静道”思想所蕴涵的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及社会哲学在现代的重新整理和解读,不仅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它与人类心性的本质联系,分析了它与西方文化思想的接触点和沟通程度,以及它在中西文明冲突中调适与融合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材质美、特殊的艺术语言,凸显出巨大的东方神韵之美。陶瓷绘画作为陶瓷艺术领域的主流特色,在当今这个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时代里,它的艺术语言将不再仅是传统特色。当代的陶瓷绘画艺术在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思维意识的更新中,不断地碰撞着、融合着、吸纳着,融入现代文化,在不断革新拓展中使陶瓷绘画特色的、个性的艺术语言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东亚价值观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人在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富有东方特色的价值观系统,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东方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的独特方式——东亚模式。作为东亚模式文化基础的东亚价值观,保存了东亚传统价值观念(其中以中国儒家观念为核心)的精华,又吸取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因素,是文化观念的一种创新和融合。应该说,东方传统是其精神内核,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西方现代文明因素是外在的、形式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哲学的概括理论的探索──《中国当代哲学问题研究》评介贾红莲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了齐振海教授的《中国当代哲学问题研究》一书,该书收集了作者1977年到1992年期间写的主要学术论文,是作者对中国当代哲学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