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站在好莱坞与中国电影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演就和导体一样,感应一个东西之后,再通过导演传递给观众,刺激他们的情感、想象力和思考;而电影最基本的是我们进到一个黑屋子里面跟一群观众去共享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地域性跟共通性有的时候并不冲突,他们是你的左右两手。拍电影重要的是讲好故事,而好莱坞游戏规则则是我们应该要很虚心学习的。导演需要和制片人、制作班底合作,导演的电影其实只是导演的电影现象。《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的改编要注意的是它们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2.
从“荷莱坞”、“荷来胡特”、“花坞”到“好莱坞”,中国人心目中的Hollywood逐渐演变成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和一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天堂。好莱坞的中国影迷,在物质迷恋和感官慰藉的层面上走近好莱坞。但在1949年以前,中国电影仍然企图通过各种途径,向好莱坞学习并寻求与好莱坞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进而试图在中国境内建立另外一个“好莱坞”,最终实现中国的好莱坞梦想。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电影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好莱坞商业电影仍旧引领着世界文化的潮流,好莱坞商业电影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拥有着相当成熟且稳定的市场。随着好莱坞商业电影继续不断地向全世界迅猛扩张,中国影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好莱坞商业大片之中,这些满载着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影片高效地充当着传播中国文化使者。本文从研究好莱坞电影运用中国影像的成功案例出发,以期分析出适合中国电影利用本国影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韩国犯罪片是韩国电影的代表性类型,它的范式系统、感官体验,明显承袭好莱坞"黑色电影"对粗粝现实的关注;警匪片、犯罪片对男性英雄偏好,对女性角色刻意渲染。好莱坞犯罪电影意图营造"梦幻"体验,在"梦"中校正、修复观众的意识形态,而韩国犯罪片则希望直面残酷的现实图景,让"问题意识"在影像中得到充分表达,进而回到现实纠正痼疾。韩国犯罪片并不是止于借鉴,而是对所承袭的惯例、范式做出更符合民族历史、现实图景的改写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如各色各样的华人形象、中国功夫、中国的风土人情,等等。好莱坞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有拼贴、移植和融合三个层次,建构的也是"美国式的中国文化形象",即"美国式的中国人物形象"和"美国式的中国国家形象"。好莱坞之所以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主要基于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占据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以及中国有着丰富的故事题材等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期电影不仅在影片摄制上努力模仿和借鉴卓别林,在"观念"层面上同样受到卓别林的深刻影响。卓别林"电影将成为人类之写真"和电影"归根结底都不过是一种对人的认识"的观念,让中国电影家、影评人和观众认识到电影应该表现真实的社会人生,认识到电影应该关注和描写人,促使中国电影观念在"现代"层面上前进一大步;卓别林喜剧片注重"有艺术价值的滑稽",又让中国电影家、影评人和观众懂得滑稽喜剧片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这些认识,对于中国早期影坛建构现代民族电影和电影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主旋律电影与好莱坞电影被认为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畛域,不具可比性. 在追踪历史、考量现实后,对此进行否定. 在此基础上,从意识形态表达的显隐、题材类型的多样、主创人员创作环境的自由与否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指出好莱坞电影对中国主旋律电影来说确实是一个可资借鉴的对象,中国主旋律电影在与好莱坞电影的持续碰撞中,在坚持固有特色的基础上,也在逐渐吸纳好莱坞的某些精华,从而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时代的全球化背景之下,以美国为中心的好莱坞电影改变叙事策略以期敲开华语电影市场之门,世纪之交的《安娜与国王》恰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导演借爱情讲述了一个基督教文化如何挽救非基督教世界的神话故事,借异教徒的他者之镜构建西方福音传播者的"自我"之像,借异教徒的他者之像重新构建美国电影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好莱坞电影恰当运用中国元素以及中国文化借助于好莱坞电影得到广泛的海外传播问题,通过案例进行论证。研究认为,好莱坞电影要肯定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需要观察者站在理性的立场去尊重、描述差异;中国电影要建立文化自信,重新审视电影的基本理念,借鉴好莱坞电影工业的运作模式,立足本土现实和民族情感,发掘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优势,对制作和传播具有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国内外电影进行积极正面引导,实现中国形象的良好建构与正面传播。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物塑造的戏剧理论,是否还能对两千多年后的西方电影业起作用? 本文选取西方电影业的代言人——好莱坞电影为例,分析了好莱坞电影所塑造的种种银幕形象,从中解读出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物塑造的戏剧理论的价值内蕴  相似文献   

11.
好莱坞电影中的生态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促使生态主义思潮在学术界波澜壮阔,为大自然的讨伐声音此起彼伏.以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作为直面生态危机的放大镜,无疑具有更直观的感性力量.通过梳理生态主义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具体表现,挖掘影片的生态意义,从而对人类命运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从英雄片看吴宇森的“暴力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宇森经过近二十年香港电影文化的浸染,在继承了香港电影优秀传统的同时,勇于革新,形成了“暴力美学”的个性化风格,并拍摄了一大批以“暴力美学”为指导的英雄片系列。激烈、火爆、诗意、唯美的影像,传递了动作美学、风格化表达及传统文化精神,给暴力题材电影带来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3.
当代武侠电影暴力美学的渊源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力美学主要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追求,其目的是消解暴力。受中国传统文学中暴力表达及暴力与侠义共存的江湖文化的影响,当代武侠电影显示出鲜明的暴力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暴力的神圣化、伦理化,暴力动作的舞蹈化,暴力的浪漫化,暴力的喜剧化。当今电影创作有渲染暴力的趋势,无论从道德意义还是从美学意义讲,这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从战争题材、个体知识分子的精神剧变、群体知识分子的"位移"几个方面来探讨抗日战争与战时电影对战后电影在美学、文化、心理及现实主义认知深度上的影响,以此揭示二者之间的深刻关联。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方式:娱乐艺术及其文化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娱乐媒体十分发达的今天,好莱坞电影娱乐艺术何以就构成了异域大众的生活方式并最终成为他们文化价值取向系统中重要的选择内容?当人们说中国的电影不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里,好莱坞的电影在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里的时候,我们怎么去面对自身的困境并有效转化它者的经验?诸如此类的问题表明,我们首先必须跳出好莱坞娱乐艺术的叙事形式辨析抑或好莱坞称霸全球的意识形态动机和文化野心批判,在生活方式、娱乐艺术和文化道路的复杂缠绕中寻找一个更为广阔的阐释背景,依托这个背景,我们也许能够对好莱坞电影的娱乐力量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文化整体视野,并从这个视野出发全面透析好莱坞娱乐艺术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6.
“新世俗神话”与“泛审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作为大众艺术的电影无可回避地承受了"泛审美"的历史和时代命运.电影形态的变革在不断的分化中重组、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商业、主流与边缘在整合与圆融中建构当代电影的新世俗神话,通过"泛审美"的美学关联,实现艺术与大众、市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美国电影叙事学家大卫.波德威尔最新的叙事学研究成果———故事与情节的关系为依据,以好莱坞经典类型片《关山飞渡》为文本,从人物、初始情境、因果关系、结构、结尾、时空习惯与风格、剪辑、视点等方面对该文本的叙事因素进行了全方位考察,试图以此来探索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揭开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8.
电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9世纪末自西方传入中国,并迅速崛起为一门广受国人欢迎的大众艺术,随之,以塑造女性形象为主要特征的电影女演员出现在银幕上,成为人们赏析的对象。至20世纪20年代,在女性解放思潮等因素的推动下,一些知识分子尤其是归国华侨和留学生加入电影公司,拍摄了一批"女性题材"影片,培养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女演员,女演员的形象和演技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初步奠定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基本品格,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接受美学理论的简要阐述,发掘这一理论又一现实价值,即用以解析好莱坞电影预告片宣传语翻译研究。此类翻译目的性极为明确,其目的实现主要在于目的语观众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视角下好莱坞电影预告片宣传语翻译研究通过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中接受美学行为的分析证明:译者只有在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完成翻译过程中两次"视野融合",才能达到译文读者"期待视野"与译作的"最佳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