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行政改革开展了30余年的今天,社会资本和社会动员备受中国学者关注,但极少有学者关注过当代中国新媒体、城市动员与社会资本相关性这一问题。当代中国的新媒体在城市动员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在辨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统城市动员与新型城市动员的基础上,本文对当代中国新媒体、城市动员与社会资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3.
灾难中的社会动员机制就是指灾难管理中政府与民间社会力量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较稳定的活动模式。促使社会动员动员机制得到较好运行的关键是要完善其运行机理,正确处理社会动员与社会管理的关系是有效进行灾难救助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角度,依托并着眼于以社区建设和发展来谋求社会的发展,并将社区建设和发展置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已日益成为人类共识,而推动社区发展或社区建设需要适度社会动员.将社区发展视为一项社会运动,通过发动、宣传、激励方式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通过社会动员推动社区发展,正在成为推动社区建设或社区发展实践的重要行动策略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准社会化动员"是体制外公益组织适应"后总体性社会"的产物,其精髓是"倚靠体制,面向社会",其特点是:借用体制因素、以社会资源为目标、采用社会化手段和社会取向。"准社会化动员"显示了"后总体性社会"中,公益组织体制外出生,自下而上,走向与体制良性互动、合作发展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和政府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其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如何将宣传动员和专项治理实现有效整合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建构了新时代社会治理中宣传动员类型和实践策略:通过政治动员实现压力传导;借助社会动员形成共识;通过共意动员建立共同体;依托行动动员实现资源聚集。本文以S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动员作为案例,阐释了超大规模国家如何在有效动员与避免社会失序、内部动员与外部动员等不同议题之间实现策略性平衡,以及政府部门如何在示范、刺激和信任的多重机制约束下达成治理预期。  相似文献   

7.
范斌  赵欣 《学术界》2012,(8):77-84,268,272
社区建设中情感和行动间的逻辑缺环是社区动员的研究起点.社区建设可视为一种社会改良运动,将社区动员放在社会运动的理论范式下考察,可以从中提取出动员结构、组织与话语的三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在社区动员之中依然基本处于客体地位,居民作为行动主体的认知框架没有被完整形塑;社区动员的制度化建设逐步推进,但是社区动员的主体居委会,容易因循行政动员的路径,动员效果受限;社区自组织开始呈现“授权式动员”的特征,但是自身制度建设的完整性和组织合法性地位制度化不足成为发展的瓶颈;动员行动的话语选择缺乏与居民生活和社区地域特征的契合,流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意志,缺少激发共同情感和集体行动的能量.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对人类社会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新媒体的社会责任功能在传播中严重缺失,令人担忧的文化单一性成为了新媒体传播的现实图景,而技术决定论已成为媒介社会发展的高调。如果新媒体传播缺失社会责任感,网络人继续无度膨胀,鼓吹媒介技术决定社会形态、决定人们的思维形式,那么人类和谐的媒介生态环境将会受到破坏,〖JP2〗文化多样性也会消失,文化仅仅作为信息“全球化”工具而存在,成为技术现实的附庸,人们被技术奴役而失去智慧,人类在信息社会中迷失自我的“人生困境”和“生态危机”就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9.
社会不稳定一直是困扰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动员不当则是造成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保持适度的社会动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利于推动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社区组织是推进社区社会协调发展的微观基础。社区组织的职能是在与政府、企业、社区其他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的互动关系中体现出来的。由于组织的职能是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动的,因此,社区组织面临的社会职能也是可变的,会呈现出不规则的非线性的变化趋势。社区组织通过基层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完善,减少基层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促进基层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社会动员的时代价值日益凸显。社会动员本质上是一定的国家、政党或社会团体,通过思想发动充分激发和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共同完成社会任务的活动。社会动员是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核心是思想动员,重点在于通过组织引导,发动社会主体参与和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动员作为思想发动群众的重要的社会活动,往往具有目的性、参与性、协同性、反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个体行动建构的关键不仅在于行动者对自身行动意义的主观赋予,而且在于外在社会规范的价值引导。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动员,其关键在于通过积极介入个体对自身行动意义的生产,为人们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正当的根据,以育化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重建个体对行动意义的认识的重点在于:在行动意欲上,引导社会成员反思和重建主观世界,将其思想导引至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上来;在行动动机上,引导社会成员超越实用主义倾向,提升实践智慧,实现其行动目的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在行动规约上,实现政治权威和理性权威的结合运用,以警示激励和宣传教育促成社会成员的思想自觉和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动员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式灾害动员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信息管理逐渐公开.与此同时,在灾害动员的内容机制和对待国际救援的态度等方面也都有了长足进步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湖南近代反洋教社会动员的乡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曙光 《云梦学刊》2003,24(3):41-45
湖南近代连绵不断的反洋教斗争成为卫道救时的传统乡土社会动员的又一翼;盲目排外、护卫圣道、维护伦常、忠君救主、闭塞迷信、固守陋俗,以及在思想上以封建落后思想甚至迷信乩语来指导,使用原始落后的武器,以乌合之众采取大轰大嗡的打、砸、抢、烧、杀、谩骂和制造讹言等为主要斗争方式,都是反洋教的局限性;反洋教的社会动员被蒙上了一块乡土社会灰头土脸的色布。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农村社区能力偏弱的根源在于农村社区的结构特质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相适应,资源不足仅仅是其表征。通过引入社会动员视角,一方面能提升社区内部各要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改变社区内部自身特质。在农村社区能力建设的实践中,应把社会动员当成一种社区的发展策略和具体的工作方法,用来解决如何提升社区构成主体的能力;如何优化社区内部的结构,使之能有效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和获取发展所需资源;如何提升社区外显功能的效能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表明,新农村建设必须依赖于理性的基层动员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而理性的基层动员只有依靠政府和农村草根组织以外的社会组织的介入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危机管理的有效运作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与配合。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危机管理的成本,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因此,对于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危机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基层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往实施的行政全能主义的传统治理模式正面临挑战.社区自治是培育基层社会自治能力的起点,也是重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结构与服务型的治理模式.为了实现治理模式的重构,社区自治要实现三个转变,即自治主体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自治手段由简单向复合的转变,自治目标由行政管理向民主自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的社会动员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动员作为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重大社会进程的社会传播手段,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2008年南京文明城市创建的个案研究,总结了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动员实践的可行模式.动员主体面对日益分化和疏离的社会现实,针对不同特征的动员客体需要采取不同的动员模式.面向绝大部分普通市民,通过开放主流空间和建构异质性空间,进行参与动员;对其中一部分直接影响动员进程的个人和群体,通过以人际传播为特征的情理动员方式,确保他们接受规范、完成动员行动;针对动员客体中的一部分积极分子,通过内化动员让他们成为动员客体的表率,甚至将之转化成为动员主体;而针对违反动员规范的动员客体,及部分工作不力的动员主体,则采用软性或硬性惩戒式动员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处于急剧转型之中。与职业流动相结合的青年人口流动对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中国青年人口的流动有着较为明显的失衡特征。本文认为,社会动员作为一种组合协调机制,可以在个体理性和社会发展的矛盾中,在现有的社会结构框架内,为探求青年人口职业流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平衡点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