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三则     
胡荣兰 《老友》2011,(11):45-45
吝啬的邻居甲邻居:“我家的磨刀石坏了,把你家的借我用一下,可以吗?”乙邻居:“可以,不过你就在这里磨。”过了几天,乙邻居到甲邻居家去借梯子。乙邻居:“我家的梯子坏了。可以把你家的梯子借我一用吗?”  相似文献   

2.
李保 《百姓生活》2011,(12):35-36
2011年4月25日下午,湖南省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女医生高宏的手机响起了铃声。她一看显示就按掉,再将电话回拨过去。高宏和手机那端的孩子早有约定,有什么事只管找她,但话费由她来支付。“是阿雅吗?你还好吧?”“我好,阿姨……谢谢您寄来的衣服,真漂亮!”电话那头,是一名女孩。高宏亲切地说:“阿雅,告诉巴桑,阿姨过段时间就去看你们。”阿雅和巴桑是姐弟俩,是高宏资助的3个孩子中的两个。  相似文献   

3.
木子 《社区》2014,(4):13-13
“不好意思,问个事儿,你们主任在吗?我有点儿事情想找她。”一位老伯来到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北桥社区办事大厅,向一名工作人员问道。“主任不在啊,您这会儿碰不到她的。”同样来办事的朱阿姨“抢”在工作人员之前回答了老伯的问题。见对方一脸困惑的样子,朱阿姨忙热心解释道:“老师傅,您看门外那块板上,钱主任的一栏上标着‘开会’呢!您肯定不常来社区吧?我们总来,都有经验了,来了就先看看板,就知道要找的人在不在了。”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9,(35):8-8
启发一:自信中不要失去谦虚,谦虚中不要失去自信 台湾规定6岁上小学。李开复5岁的时候.就跟父母说想读小学。母亲看他很自信,让他去考,结果李开复果然考上了。邻居阿姨听说了。就开玩笑:“你读得来吗?”“我还没看到过99分呢。”李开复的言下之意,自己每次都考100分。  相似文献   

5.
我家的邻居     
一阵刺耳的敲门声把我从美梦中惊醒。“谁呀?”我懒洋洋的问。“我,请问你家大人在吗?”糟糕,又是她——我那:“吝啬”的邻居。我一下子从床上弹起来,很不情愿的开门,她家里并不穷,但三天两头来借东西,这次也一定是。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9,(18):13-13
最让人反感的邻居行为有哪些?以下这些劣迹你有吗?某小区论坛发起话题,评选小区业主“劣迹”,引起了不少业主的共鸣,短短几天时间跟帖如云,以下就是最令人反感的邻居行为:  相似文献   

7.
浪漫的老妻     
冠豸 《社区》2011,(26):60-60
爬上六楼,我正喘着气开门时,妻子已经把门打开了,她兴奋地对我说:“对门邻居张阿姨最近又开始忙碌了,成天往楼下的专业美容店跑。”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社区》2009,(26):34-35
他叫我爸爸 有一个菜鸟问我:“MM是什么意思?” 我乱答:“妈妈!”她又问:“PLMM是什么意思?”我又乱答:“婆婆妈妈!” 然后。问她怎么了?她答:“有一个人加我为好友,他问我是‘婆婆妈妈’(PLMM)吗?我说不是。他又问我是‘妈妈’(MM)吗?我又说不是。接着。他就叫我‘爸爸’(88)!”  相似文献   

9.
悼念姥姥     
想念 《百姓生活》2010,(4):18-19
一 姥姥,叫申淑英。这是我上了小学三年级才知道的。有一次,一个跟我玩耍的小伙伴突然问我:“你知道你姥姥的名字吗?”我听她这样问,一下子不知所措,摇着头说:“姥姥不就是姥姥吗?怎么还有名字?”她睁大眼睛.故作惊讶地反问道:“每个人都有名字,姥姥当然也有名字了。她把你从小看到这么大,你怎么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10.
邻居辛阿姨的女儿曲歌,一直很挑剔,处过好几个男友都不成功,前段时间终于与医生秦健喜结连理,辛阿姨乐得合不拢嘴。但才一个星期,辛阿姨脸上的喜悦就被愁云覆盖,她说女儿婚后好像很不开心,问她她又不说,想从秦健那里得点信息,他也躲躲闪闪。辛阿姨对我说:“你是看着曲歌长大的,你帮我问问这俩孩子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1.
朱文雅 《社区》2013,(3):38-38
“阿姨,你身体好吗?”“阿婆,你最近血压高吗?”“老师傅,你最近怎么样?”她一出家门,一路上只要遇见空巢老人,一连串亲切的问候声,让人听来感到心里暖暖的。“小俞,谢谢你!你真好,这么关心我们!”老人所说的小俞,是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丰二社区六街坊小区组团式服务队队长俞秀娟。  相似文献   

12.
居家养老     
《社区》2014,(6):28-29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独居老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他们的“近邻”——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知道辖区独居老人的情况吗?作为邻居,你知道旁边有独居老人居住吗?作为子女,你把家中老人的情况告诉过邻居、社区或物业公司吗?据笔者调查发现,以上种种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女儿临睡前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老人与海》里老人的结局吗?”她刚刚读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想了想说:“是老人与一群鲨鱼搏斗,最后胜利了,拖回一条大鱼,发财了吗?”她表示鄙夷:“叫我怎么说你?真是看书越多越迷糊!”我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漫画     
贺多庆 《老友》2012,(2):44-44
过生日 有天晚上,业务组开全组大会时,突然停电了。可是会又很重要,员工只有买来一大捆蜡烛接着开。开到一半,组长好像想起什么,就问了一句:“今天.有谁过生日吗?”  相似文献   

15.
谢众恩 《社区》2013,(3):60-60
入住小区已经两年了。上楼下楼,遇到对门邻居先是微笑而过,后来发展到站在楼道里聊—下天气。仅此而已。长假,隔壁男邻居敲开我家门。他显得很难为情的样子,说:“我们要回老家过节,能不能把两盆花寄养在您家半个月?”我欣然答应了。不一会儿,隔壁的女邻居抱来一盆芦荟和一盆仙人掌。妻子忙上前迎接,拉她坐下聊天、喝茶。这是他们第一次到我家来,聊了会儿家常,告辞的时候夫妻俩说添麻烦了。我和妻子都说:“邻里邻居的,不麻烦,一点儿都不麻烦。”  相似文献   

16.
    
“咚咚咚”,不知是谁敲响了大门,我连忙打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位陌生的阿姨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请问,您是……”“噢,我是你妈妈的朋友,我姓韩。”“原来是韩阿姨呀,您请坐。妈妈,韩阿姨来了。”妈妈下楼后,便和韩阿姨拉起了家常。没办法,我也只好和小男孩聊了起来:“你叫什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好客     
周云海 《新天地》2016,(6):31-31
母亲聪慧勤劳,朴实善良,街坊邻居都亲切地叫妈妈“小阿姨”(老上海话里母亲那边的朋友一律叫“阿姨”)。总有许多邻居、熟友喜欢找我妈妈谈事,说心里话;妈妈在物质方面很愿意帮助别人,在老房子客堂间的公共炉灶旁,邻居做饭临时急用鸡蛋、菜蔬、油盐酱醋之类的东西,妈妈从不吝啬,总是大度地帮送别人。尤其是她热情好客,凡是到我家做过客的人,都会对我母亲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相似文献   

19.
毕淑敏 《可乐》2010,(2):50-50
某天,碰到一位美丽女子,长发飘飘。她妩媚一笑说:“我和您是同行。” 我这半辈子从事过好几种职业。一时不知她指的是哪一行,便问:“你是军人吗?是内科医生吗?或是写作?要不你开了心理诊所?”  相似文献   

20.
杨朝清 《社区》2013,(13):5-5
福建省厦门市永升彩虹花园171号1楼的陈阿姨正在家里吃着早饭,享受安静的早间时光。“啪”的一声巨响划破了早晨的宁静。什么东西掉下来了?原来是邻居又从楼上丢垃圾了。“玻璃瓶丢下来碎了一地;没掐灭的烟头丢下来把阳台的衣服烧了一个又一个洞;牛奶盒子从窗口飞出……”说起这些“极品”邻居,陈阿姨实在气愤。(《海峡导报》)4月12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