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恐病症”是当看到别人生病、致残或死亡后而怀疑自己也身患某病,虽已到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却整天忧心忡忡,坐立不安,食不甘味,惶惶然而不可终日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恐病症”患者认识自我寻找对策。“恐病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坏女孩的恶作剧》是以男主人公里卡多和女主人公坏女孩若即若离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开的,小说从他们小时候在利马相遇写起,直到在马德里的老年时期,其间经历了无数次分分合合的游戏。虽然两人是相爱的,可他们的爱情却是与众不同、支离破碎的。本文试图用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来解读该小说,并指出爱情之所以支离破碎,是因为他们各自“暗恐”心理作用的结果,同时指出,这种“暗恐”心理也是略萨本人“暗恐”心理的流露。  相似文献   

3.
西方主流媒体“恐中”报道对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同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其报道镜像囊括了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表现于微缩层面的“中国防疫”“中国倡议”“中共党史”“国家形象”等。“恐中”报道的底层逻辑建立在丑化、贬损中国形象的基础之上,具体表现为黏附时代议题的新闻炮制、冠以“正名”的意识形态内容嵌套、扩大“恐中”传播的措辞加工、强化“恐中”传播的“媒体联盟”等。审视西方主流媒体“恐中”报道的镜像表现和内在逻辑,目的在于从聚焦并澄明西方主流媒体“恐中”报道的具体内容出发,揭破西方主流媒体“恐中”报道的存续逻辑,“有的放矢”推进内生性新闻报道和充实国际话语传播场域,形成内外双向一体化格局的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同建设进路,共促新形势下国际认同建设取得实质化成果。  相似文献   

4.
有一种戏谑叫无奈 什么是“恐加族”?笔者一位从事农药生产职业的刘姓朋友(以下简称刘化工)说得好,“加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天天加班”。所谓“恐加族”,恐惧的并不是加班,而是天天加班,每到快下班的时候都不确定今天是否还会加班的这一部分人群。  相似文献   

5.
《邶风·谷风》:“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毛传:“育,长。鞫,穷也。” “昔育恐育鞫”,郑玄、孔颖达、朱熹都把“恐鞫”理解为动宾结构,意思是恐怕穷困。这样两个“育”字就不好解了。郑玄笺:“昔育,育,稚也。”“昔幼稚之时,恐  相似文献   

6.
说话的意义     
池莉 《社区》2013,(11):57-57
一种是焦虑带来的累。由于感叹“社会太现实”,不少人感觉“压力山大”,过年没钱“恐归”,节Et消费“恐慌”,忙于应酬“恐疲”,焦虑心理油然而生,弄得频频喊累,累“读”连篇。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著文《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1],分析了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主要体现在社会宏观论的颠倒,本文则围绕马尔库塞最重要的美学思想或概念之一──艺术形式进行剖析,以待由宏观入微观,从而全面深入.“形式”一词,尽管已被人们运用得得心应手,甚至熟视无睹,但其真义恐已如影逝去.如果说这一简单而基本的哲学术语已成为最为模糊、最易纠缠不清的概念,恐不为过.笔者信服亚里斯多德的“四因说”中对于“形式”的论断,传统的或习惯的“内容与形式”的提法仅仅相当于亚氏的“…  相似文献   

8.
读《西游记》一书,仔细品味孙悟空师兄弟的姓名,却显现出一组很有趣的谐音词来,这就是:孙勿恐、朱无能、杀无敬。“恐”,即惊恐,也就是害怕;而其中的“朱”,则正是《西游记》成书时的明朝皇帝之姓。那么这组谐音词的语义就是:儿孙们不要害怕,朱明皇帝是无能的家...  相似文献   

9.
杨晓丽 《国际公关》2023,(23):43-44
<正>近两年来,随着MBTI性格测试的参与热度攀升,相关话题也成为了各大媒体平台的流量密码。微博关于“MBTI”话题阅读达到了37.9亿,小红书相关话题浏览量近50亿……“社恐”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的通用标签。然而,据心理专家介绍,所谓的“社恐”更多是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态度。这种回避型社交态度的流行,也为品牌与消费者对话带来了新思路,由此“社恐经济”也成为了品牌营销新风向。如何抓住“社恐经济”红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暴恐犯罪具有恐怖主义操控、情节恶劣、危害国家人民安全的特征.阐述了中国暴恐犯罪出现新特点,分析了基层暴恐预防体系存在的问题,基于对风险社会的前馈控制理论和“核心—边陲”理论针对基层暴恐预防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提出了基层暴恐预防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红学界普遍认为,林黛玉的婚姻悲剧是封建礼教叛逆者的悲剧。笔者认为“爱情至上”与“个人主义”的嫁接是导致林黛玉婚姻悲剧的基本原因。她在爱情问题上并未受到贾府上下人等的任何压抑,她本人也未有任何反叛之举,不存在所谓“叛逆”问题。林黛玉的“乖僻”性情与多病之体“恐不长寿”是贾母决心将其舍弃的终极理由。她的婚姻悲剧是她自身造成的。她很早就陷入了“爱情至上观”的泥沼。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14,(7):30-31
制造“与死者相会的场所” “看见故人的灵魂,如果能够会话,这或许是件多么好的事情。”相信有这种想法的人绝不在少数。 在日本的青森县的恐山有这样一种职业,被当地人称为“伊塔科”,所为伊塔科就是呼唤死者灵魂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灵媒”或者“女巫”。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关于“陶潜浑身是静穆”说,曾受到鲁迅的批评。沉默若干年后的朱光潜,对自己的“静穆”说作了进一步的充实、修正和阐发。对此,陶学家恐有疏漏,仍停在鲁迅的批评上,就失之公允。  相似文献   

14.
宗平 《老友》2012,(3):4-5
2012年被视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敏感年”。在这一年,发达经济体债务危机可能深化,全球性社会动荡恐将持续,多国政府面临转换与“过大关”,内外重压之下各国政策调整加快。在此背景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近期黄金市场震荡剧烈,市场关于黄金避险功效的认识产生分歧,因此当市场恐凰情绪激增时,美元及美国国债成为投资者首选的“避险天堂”,加剧了黄金价格的波动。  相似文献   

16.
李长林 《国际公关》2023,(23):41-42
<正>随着MBTI人格测试的火出圈,“i人e人”成为社交新名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亮出标签,为自己定义“社恐”,就在大家都乐此不疲的时候,各大品牌却敏锐嗅到营销的另一个风口,重塑行业新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行业迭代层出不穷,社恐经济是否会如“社牛”效应带来的流量?商家又该如何紧抓风口,搭上新经济的快车?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从“社恐”现状讲起。  相似文献   

17.
胥子婷 《社区》2011,(4):8-10
“为了生活几乎不睡。点头哈腰就差下跪;日不能息夜不能寐,单位有事立马到位;屁大点事不敢得罪。一年到头不离岗位;劳动法规统统作废,身心交瘁无处洒泪;逢年过节家人难会,领导检查让人崩溃;工资不高还装富贵,稍不留神就恐得罪;抛家舍业愧对长辈,身在其中方知其味;不敢奢望社会地位。全靠傻傻自我陶醉。”这个题为“社区工作者真实生活泣血写照”的帖子,引发网友跟帖无数。  相似文献   

18.
钟欣 《百姓生活》2010,(3):46-46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身体“小毛病”,很可能是病症萌芽的暗示。下面9种症状,或许正暗示女性的身体在闹“情绪”。  相似文献   

19.
中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我们发现了自然的神奇;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我们发现了母爱的细腻;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们发现了攀登的快乐;从圣火传递、抗震救灾中,我们发现了……  相似文献   

20.
“乱臣十人”语出《尚书·泰誓》,见于《左传》《论语》等文献征引,历代学者对其解说存在诸多分歧。其实,武王言“乱臣十人”,与孔子言“九人而已”本非一事,后人据孔子之言注《尚书》,致二者牵混。综合文本差异、史实情况、人情物理等诸种因素,今传《论语》引马融注“乱臣十人”恐遭后人窜改。有关“乱臣十人”的争议,大致经历了据经文改注文、由注文改经文、再由经文证注文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