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克川 《社区》2002,(17):39-40
热心做“傻”事今年54岁的余金娥是华北社区的居委会主任,经常干“傻事”。居民家的水龙头坏了,来找居委会;老人外出不慎跌倒摔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赶紧告诉居委会去”。因此,有人称余金娥领导的华北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的110。一年春节,余金娥的女儿、女婿来家团聚。半夜时分,她家的门被敲得震天山响,一个妇女来找余金娥。“我丈夫喝多了,把电视砸了,立柜也给劈了,我也不敢回屋,怕他打死我。”大过年的,正是阖家欢乐的日子,怎么出了这样的事。看到眼前这妇女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得伤心,余金娥哪能还顾得上休息。她马上穿好衣服跟着这位妇女…  相似文献   

2.
王新 《社区》2011,(15):22-22
走进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古林街道润泽园社区,人们经常看到一位戴袖章、精神抖擞的老年人在小区内巡逻,居民群众常常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这位老人便是社区“红叶”义务巡逻队队长、64岁的共产党员云龙。  相似文献   

3.
李佳徽  王瑶 《社区》2014,(18):30-30
家住山东省青岛市台东街道台东三路的张成信老人,今年76岁。由于疾病缠身,腿脚不灵便,张大爷只能躺在床上打发时日,非常苦恼,子女也被拖得筋疲力尽。听说街道成立了一个“失能老人之家”,张大爷的子女就到这里来咨询。经过工作人员对老人的需求评估后,现在不但会安排“阳光养老事业平台”的大夫定期上门为张大爷做康复护理,而且社区的志愿者也经常上门与他聊天下棋。张大爷的女儿高兴地说:“老爷子能得到专业的护理保健和心理疏导,他的身心肯定都会逐渐好起来,我们一家人真是太感激了。”张大爷所享受到的服务,就是近日在台东街道芙蓉路社区“阳光社工助老服务社”正式启动的“中央财政一市北区失能老人社区支持项目”。这也是目前市北区首个失能老人社区支持项目。  相似文献   

4.
小李,家住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太阳社区。做了5年营销工作后,他想跳槽换个岗位,因为技能单一,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下家。一位大伯知道后,马上就跑到了小李的家。“你有什么技能,有什么样的求职意向,我可以试试来帮你。”小李半信半疑。到居委会一打听,才知道眼前这位热心的大伯并不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照片上这位长者,是一位无儿无女却幸福生活着的105岁健康老人。他名叫孔庆春,居住在北京市安贞社区。我问老人家高寿健康有何秘诀,老人坦然笑道:“好多人都问我这个问题,可我的回答很令人失望——没有,真的没有。”  相似文献   

6.
今年春天的一个早 晨,我刚起床,就听见有人 敲门。开了一看,来人竟是 山西日报的郭春塘老师。 郭老师手拿着他新出版的 《对“通州对”记》,原来他 是来送书的。 “郭老师,您打个电 话,我去取就是了。何必这 么老远地……” “我每天早晨骑车到公园打网球,公园到你这儿不算太远,多骑一会儿就来了。” 他说的是那么轻松,这哪像一位年届古稀的老人呢。 认识春塘老师,还在十年之前。不久以后《山西老年》和一家单位联搞杂文征文,我到山西日报去找他这位省  相似文献   

7.
卞文志 《社区》2013,(12):50-50
最近,笔者所在社区的一位退休老人患重感冒,在去市医院治疗时因看病的人太多,仅挂号就用了两个多小时,加上去医院的路程有2.5公里,他乘公交换了两次车,整整—上午也未能就诊,这让这位65岁的老人苦不堪言。他在医院输液取药回来后,不住地向笔者抱怨说,老年人看病太难了'虽然社区内有几家私人诊所,但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医疗费无法报销,自己不愿去,他希望医疗机构能够设立专门的“银发门诊”,帮助老年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武胜县长安乡裕丰村九社赵玉兴老人,靠捕鼠加工一年获利10万元,为开发利用鼠资源找到了新路。赵玉兴老人喜欢读书看报,订有《农民日报》、《专业户》、《农村新技术》等报刊。2002年他在报刊上看到一农民捕鼠发财的消息,就写信向这位农民请教。学会了人工捕鼠绝技,并钻研自制出神奇捕  相似文献   

9.
品味时尚     
从前有位王子,他走到了外面的世界,只见他心事重重,面带忧伤。他抬头看着天空,天是那般的碧蓝,他叹息道:“一个人能在天堂上该有多好啊!”这时他看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向他走来,样子十分可怜。他和老人打了声招呼,并问:“我怎样才能进天堂呢?”那人答道:“通过贫穷和谦卑!穿上我的破衣服,到人间去游荡七年,去尝贫困的滋味;不要钱,如果饿了,就向有同情心的人要点东西来充饥,这样你就接近天堂了。”  相似文献   

10.
桩桩 《社区》2010,(11):9-9
我网上的写作专栏叫“微园”.名字源于一位老人家中的清雅小园。这位老人连小学都没有读过.但却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同时也是位书法家。他和我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心里有花有希望有梦想,就一定能活出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六化一结合”:包揽为老服务家住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岳王路社区的王彩香老人独居多年,但生活过得还是很滋润,老人逢人就说:“社区对我真是好!”天气好的时候,社区工作者上门把她带到日托所,和老姐妹们闲聊,中午就在社区食堂用餐。遇到下雨天,社区工作者也会打个电话来问候一下  相似文献   

12.
我珍藏著一支红、蓝、黑三色圆珠笔。虽然它非常普通,却能使我经常想起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感人故事。那是4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神田的一间居酒屋里打工,每天都要和许多日本客人打交道。有一天,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看到我胸前林的名字一便主动与我搭话。“你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中国人。”“中国的什么地方来的?”“哈尔滨。”老人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那眼神,似乎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我也去过哈尔滨。”老人显得很激动。“不过,那是50年前的事了。”老人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无限回忆Z中。我顿时明白了,这是一个“老…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个挚友的伯父,善吹奏笛子,曾做过笛子演奏家林乐平的老师。我由朋友带着去拜访过他几次。一日遇上卖竹笛的,我便顺手挑了一支,请老人家鉴赏。老人仔细看过后说:“这是支没用的。”我很奇怪,拿过来重新审视,并没觉得有何不妥的地方。老人吹了吹热茶:“这是用当年竹做的笛,经不起吹。”我知道这里头一定有学问,连忙请教他。  相似文献   

14.
“在我苍凉的晚年,真正陪伴我的是我的这位学生。就算我的儿子爱我,说在嘴里,挂在心上,却伸不出手来,那真爱也成了假爱。相反地,我这位学生实实在在帮我十几年,连句怨言都没有,就算他对我的感情是假的,也应该算是真爱……”这是一位老人的遗嘱。  相似文献   

15.
逝者:李克勤性别:男籍贯:湖北武汉享年:64岁过去,在百步亭社区中心花园里,你经常可以看到一个60多岁、头发花白的瘦削老人,搀扶着一个90多岁、行动不便的老者在那里散步,呼吸着新鲜空气,活动着身体……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60多岁的老人已经身患癌症好几年了,而他所照料的老者,是他的邻居。在热热闹闹的百步亭社区传统节日“千家宴”上,这位60多岁的老人也呈上了他精心烹制的一道用虾仁为主料的菜肴,以示他对社区活动的热心。临近2006春节,这位老人还精心书写了许多春联送给居民,其中一幅春联送给了社区党委,上联是:以人为本,领千家万户共创…  相似文献   

16.
人老了,没事喜欢到处走走,看到好镜头,就拍下来上上报刊。这天去晨练,我向儿子借了台数码相机。在社区公园一角,见一群老人在引吭高歌,一个个神采奕奕的样子,实在让人感动。这不是现代老人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吗?我飞快掏出相机把这个场景拍了下来。  相似文献   

17.
卞文志 《社区》2013,(8):50
最近,笔者所在社区的一位退休老人患重感冒,在去市医院治疗时因看病的人太多,仅挂号就用了两个多小时,加上去医院的路程有2.5公里,他乘公交换了两次车,整整一上午也未能就诊,这让这位65岁的老人苦不堪言。他在医院输液取药回来后,不住地向笔者抱怨说,老年人看病太难了,虽然社区内有几家私人诊所,但由于医疗条件落后,  相似文献   

18.
王弋 《山西老年》2008,(4):46-46
人老了,没事就喜欢到处走走,看到不少"镜头",都值得拍下来上上报刊。于是,这天去晨练时,我就向儿子借了台数码相机上了路。在社区公园一角,见一群老人在引吭高歌。一个个神采  相似文献   

19.
俞利娟 《社区》2012,(13):35-35
最初,对于社区工作者这个职业,我的想法很简单——做好本职工作,为社区居民服务,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但是主任给我上的第一堂课改变了我的想法。一次,我与主任和同事一起走访社区,和十几位居民促膝谈心。我们给每人发了一张意见表,让居民们写下希望社区可以改善的地方。几位老人来找我,因为老人们眼睛花了、手颤了,所以请我帮他们写。我问老人们对社区改善有什么要求。有位老人说希望能把路修一下,这样下雨天路就不会太难走了。有位老人说,  相似文献   

20.
我在去菲律宾之前,就听说其首都马尼拉有一座闻名于世的“华侨义山”,因此决心去拜访一下。 在马尼拉街头,我向人们打听“华侨义山”时,找了一位操福建话的老华侨,当他听明白我是来自墨尔本的一个老华侨后,他就热情地陪我走到市区北面的“华侨义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