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8年发生于上海“孤岛”的关于“鲁迅风”杂文问题的争论,是现代文学运动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由于各种原因,这场争论在以往的新文学著作中不被重视。本文对这场争论的起因,理论建设上的意义,以及《我们对于“鲁迅风”杂文问题的意见》的由来诸问题,在澄清史实的基础上作出了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2.
“国家大计系于教育,教育大计系于教师。”作为教师教育的主阵地,培育教师的摇篮,师范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教师的艰巨任务和神圣使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究竟该如何定位?是培养优秀教师还是合格教师?这是最近大家比较关注、争论较多的问题,也是亟待澄清、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毛锐多年来,关于列宁何时提出和平共处思想这一问题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由于苏联和平共处外交政策是以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为理论基石的,所以只有首先澄清这一问题,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苏联和平共处政策的形成,进而对苏联建立初期的种种外...  相似文献   

4.
概念主义者与非概念主义者之间的争论主要源于对“经验”和“概念”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不澄清这两个概念的情况下,双方很难通过争论来达成共识.两者对于“经验”的不同定义则进一步导致了两者对“概念”的不同定义.若不能对概念的形成机理问题达成共识,就很难消除两者间的分歧.另外,对概念形成机理的研究同时可将该争论引向更具价值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冯梦龙《丘长孺》一文所述故事内容的考实,对长期以来就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产生的分歧和争论,作一次全面、系统的辨析。以澄清至今仍然困惑学界的几个问题,并希望能对《金瓶梅》的成书、流传、作者等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产力的要素问题,是研究政治经济学首先碰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正确认识生产力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对于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现仅就我个人学习体会,不怯浅薄,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同志们。关于生产力争论问题简况建国以来,关于生产力的问题,我国学术界一直进行着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生产力的构成是三要素还是二要素的问题。较大的争论有四次。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是国外学者长期争论的论题之一。争论的焦点在于,马克思是否拒斥正义,马克思是否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非正义,共产主义社会能否超越正义,马克思是否反对分配正义。要厘清这些问题,只有在重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深入把握国外学者争论的实质,才能澄清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从而厘定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的关系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长期以来存在着争论的问题.“四人帮”把这两个问题搞得混乱不堪,虽经近年拨乱反正,但还有待进一步澄清.教学工作中有关这方面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要求从理论上作出回答.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服务补救悖论是否有效,是否能够被实际运用一直是服务营销的一个争论内容。只有在清晰的界定其内涵,分析和评价了服务补救悖论的有效性和道德性以后,才能指明实施服务补救悖论的条件、程序和注意事项,从而澄清在此问题上的理论分歧和企业面临的实际困惑,有助于服务类企业更好地实施服务补救悖论以提升顾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杨承训 《中华魂》2013,(17):6-10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79年在全国理论务虚会议上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以来,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一直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改革中争论的焦点。吴敬琏屡次提出“中国向何处去”的命题,实质就是对我国根本道路的挑战。为澄清这一最大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应当认真辨析吴敬琏所采取的种种手法。  相似文献   

11.
"龙崇拜起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龙崇拜起源"研究新的原型说继续出现,新旧观点辩论亦走向深入。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出新,学术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的考古发现等,都有助于澄清一些长期争论的问题,形成一些比较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对孔子是否提倡愚民政策,是否轻视妇女,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提倡搭便车等四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而澄清鲁迅、钱钟书等大师和时贤们对孔子相关论述的误读或曲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无差别原则的历史演变为基本线索,简明扼要地展现了概率归纳逻辑的历史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哲学史上自休谟以来争论已久的归纳合理性问题。与此同时,文章对于概率归纳逻辑的主要派别作了分析和比较,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些派别包括:古典概率归纳逻辑、经验主义概率归纳逻辑、逻辑主义概率归纳逻辑和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最后,作者提出一种新的无差别原则以及对归纳合理性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问题?它是研究社会问题首先必须回答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本文认为,构成社会问题,必须同时具有四个条件,即:社会问题影响的对象必须具有社会性;社会问题的起因必须具有社会性;社会问题的价值判断必须有社会性;社会问题的控制和治理必须具有社会性。并提出了社会问题的客观性、普遍性、相对性、多元性等四个基本特征,进而澄清了对社会问题的三种误解。  相似文献   

15.
论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理解物流固有属性和非固有属性,可以澄清和理顺当前有关物流的一些模糊认识问题。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是基于物流非固有属性物流服务、管理、技术和经济上的区别。我国正处于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并存发展且逐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时期,应注意消除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四个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6.
“非线性”本来是一个数学概念,只有运用数学语言才能对它进行严格精确的定义。非线性概念的哲学化,造成了语义混乱,并引起了无谓的哲学争论。哲学的任务在于语义明晰,在于不断地澄清问题,在于澄清语言混乱现象,而不是要制造虚假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百年来对待汉字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批判汉字,改造汉字,争论汉字,现在正进入第四个阶段:整理汉字。整理汉字的关键在于确立字种和字体的概念,并在实践上予以区分。  相似文献   

18.
诉诸先进神经科学的道德增强技术可以直接提升人类的道德水平,但也引发了人们关于自由意志、自主性、同一性等伦理问题的思考。面对道德增强技术是否干预了人的自由意志这一问题,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展开了争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澄清人是否在道德增强前后保持了身份与自我的连续性,即论证道德增强会不会影响人的自由意志。通过对叙事认同理论的解释与分析表明,适当的知情同意程序可以使道德主体积极地融入叙事身份的被动变化中,从而维护人的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19.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以及莱布尼茨在《人类理智新论》中就语言任意性问题提出了相对立的观点。双方都赞同语词是观念的符号,语词的意义在于其所指示的观念;但洛克认为语词与观念的结合是任意的,莱布尼茨则主张这种结合有一定理由可寻。本文首先分别阐述两人的论点,然后分析双方各自立论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梳理相关争论在历史上的脉络,澄清不同学者在术语、思路等方面的相似与差异,最终尝试提出洛克和莱布尼茨论证中的共同问题,以及对此类问题解答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说话”艺术在宋代出现了分为“四家”之说,近现代学者对“四家”具体所指一直存有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说经、说参请、说诨经是否可以归于一类成为四家子目之一等三个方面。对有关争论加以梳理并结合有关材料进行分析,可以深化对宋“说话四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