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齐鹏飞 《中华魂》2014,(14):34-37
将危机重重的两国边界化为和平、发展、合作的睦邻纽带 ——第三次中苏(俄)边界谈判和双边东、西段边界的基本划定 自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逐步恶化,至60年代、70年代进入全面对抗之僵局的中苏两党、两国关系,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逐步解冻。而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逐步改善和正常化,为中苏两国政府之间重启被迫中断的关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双边陆地边界问题之外交谈判,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齐鹏飞 《中华魂》2012,(20):30-33
在当代中国睦邻外交史上,在当代中国陆地边界划定、勘定史上,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初的中缅边界谈判,无疑是具有"率先垂范"意义的成功样板,留给我们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印方的"曲解"由于"麦克马洪线"问题不仅存在于中缅边界问题中,更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中印边界谈判中加强法律应对,有利于实现我国的谈判策略。在中印边界谈判中,我国可以利用国际法驳斥印度提出的划界主张,论证“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以及中印争议地区的领土主权属于我国。此外,我国还有必要依据衡平原则对中印传统习惯线进行合理调整,以求中印两国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一揽子”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4.
齐鹏飞 《中华魂》2014,(12):32-37
正在迄今为止已经持续了60余年的新中国陆地边界谈判史上,前后时间长达整整40年的中苏(俄)边界谈判,是最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典型案例。中外陆地边界谈判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及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在中苏(俄)边界谈判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相似文献   

5.
齐鹏飞 《中华魂》2012,(24):33-35
92.45公里长的中阿边界,是新中国成立时与12个陆地邻国之间长达约22000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中最短的一段,而且由于中阿边界谈判以前两国关系友好,边界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简单,两国边界“沿穆斯塔格分水岭而行,地形明显,边沿地区几无人烟,平均海拔5500米左右。近数十年内,中阿边界一直平静无事,不存在争议。”所以,中阿边界谈判也就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分阶段进行的中外边界谈判中用时最短的一次。按照当年中国外交部上呈报告之总结的话就是——“中阿边界谈判从今年(1963年)6月17日起在喀布尔举行,至8月1日历时一个半月,双方已就边界条约草案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6.
齐鹏飞 《中华魂》2013,(24):38-39
体现“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互谅互让”的基本精神——中蒙边界谈判和“中蒙边界协定”的签订 历史上,中蒙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着基本上是以1945年蒙古“独立”时的“国土以及边界现状”为基础的一条传统习惯线,但是从来没有正式划定、  相似文献   

7.
齐鹏飞 《中华魂》2012,(18):23-25
中缅边界,是新中国正式划定的第一条双边陆地边界线;中缅边界谈判,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邻政策为基础,通过外交谈判,彻底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之“率先垂范”的成功样板。之所以有如此圆满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值得深刻总结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在外交谈判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准备工作扎实、细致,所以才在边界谈判正式开始以后可以应对从容。  相似文献   

8.
齐鹏飞 《中华魂》2013,(4):21-23
“中阿边界条约”,是中阿边界谈判的“标志性”成果。该条约的“前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阿富汗国王陛下,为了保证存在于中国和阿富汗两个独立和主权国家之间愉快的友好睦邻关系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决定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等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本着友好合作和互相谅解的精神,正式划定和标定中国和阿富汗在帕米尔地区的边界,坚信,两国边界的正式划定和标定,将进一步加强这一地区的和平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小诗体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作为中国新诗史上的诗歌品种之一,小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里已走过90年的漫漫长途,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风貌,文章拟对上个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小诗体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再度兴起的小诗体进行对比研究,从产生背景与原因、艺术风格等方面探讨两个时期小诗体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时,中缅边界“存在三段未决问题”。从1954年6月开始,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经历了提出问题、交换意见、谈判与磋商和签约等几个阶段;中国政府提出的原则性建议迈出了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第一步;“一揽子”方案则奠定了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准则。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时,中缅边界“存在三段未决问题”。从1954年6月开始,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经历了提出问题、交换意见、谈判与磋商和签约等几个阶段;中国政府提出的原则性建议迈出了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第一步;“一揽子”方案则奠定了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准则。  相似文献   

12.
审美观念位移是导致19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以1980年代的文学审美观念为基本参照,从社会语境变化和公众审美需求的改变两个角度分析这种审美观念位移的内在原由。1990年代初期文学体现出审美世俗化、审美感官化和审美颓废化三个主要特征,这一文学观念的转变在1990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学转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代遗留下来的中国边界领土争端大致可以分为"位置性边界争端"和"领土性边界争端"。针对不同的边界问题,新中国政府制订了相应的原则与办法。60年代初,国际关系的紧张与中国边疆局势的动荡促使中共领导人加快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步伐,中国相继与缅甸等6国解决了边界问题。中国政府在边界谈判过程中所贯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保障了这一时期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体现出中国领导人尽快解决边界争端的意愿。从国家长远利益来看,在中国对外战略从"一边倒"转向"两条线"的60年代,陆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为中国赢得了较为安定的边疆局势。  相似文献   

14.
齐鹏飞 《中华魂》2012,(10):3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当代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陆地邻国最多、陆地边界问题最复杂的民族国家之一。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基本依据新中国陆地边界谈判的历史时序,逐个介绍新中国与14个周边陆地邻国之间进行外交谈判以划定、勘定双边陆地边界线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边界谈判到上海五国再到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发展、扩大息息相关。中国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与成员国发展多边合作,对亚欧及整个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有利于中国周边环境的稳定,而且有利于中国实现构建和谐地区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中缅边界问题研究》是由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朱昭华副教授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 本书是在《中缅边界问题研究——以近代中英边界谈判为中心》(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的《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丛书系列,再次出版。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小说作为中国新小说的开山之作,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促进了新小说风气的形成与规范的确立,成为新作家步入文坛创作必然要阅读的“范本”。尽管30年代的时代风气发生了转变,20年代小说在30年代仍保持着范本的地位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力。这一结论对更深入地研究30年代小说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子皓 《华人时刊》2009,(3):62-65
日本经济强大催生了我我是个舶来品,上世纪70年代末发源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到中国。我渗透于企业中,像个"隐形大侠",时隐时现,难于察觉。人们常常忽略了我的存在。这是因为:我的组成部分难以捉摸。假定让人们对我进行描述,即便是那些来自相同氛围的人,给出的回答也可能相去甚远,因为人们关注的方面各不相同。只有当人们有意实施一些与我的  相似文献   

19.
在60年代,中苏关系最低落的时期,两国边界出现严峻的武装冲突的同时,也有许多重要的利益相互重叠;两国不仅避免了战争的爆发,而且建立了相当频繁的接触;两国关系的改善,是由于两国谈判达成的谅解,对缓和中苏关系注入有限的、可贵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永久性研究课题。随着张恨水研究的深入 ,我们对张氏其人其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文章阐述了 90年代以来 ,张恨水研究在四个方面取得的成绩 ,并且提出新世纪张恨水研究需要在二个方面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