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魂》2010,(1):48-52
来信《中华魂》编辑部的老师们: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我很爱读"忘年交书简"栏目的文章,因为它们能为我释疑解惑。最近我从《炎黄春秋》2009年第10期卷首读到一篇文章《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署名余孚,随信附上复印件),感到困惑不解。  相似文献   

2.
望之 《中华魂》2013,(5):32-34
来信 《中华魂》编辑部:我是一个在读的高校文科学生,贵刊的《忘年交书简》是我爱读的栏目。最近我在《炎黄春秋》2013年第一期上看到一篇文章《我反对神化和特权的代价》(署名戴煌),该文作者的遭遇,按照他自己的记述.那是值得同情的,但文章的结论却令人惊诧:“现在,有些人还认为毛泽东时代是清廉的、公正的。从我亲身经历的情况看,其实那个时候特权横行,腐败丛生,对不同意见的残酷打压.全社会万马齐喑,使人窒息。”  相似文献   

3.
望之 《中华魂》2013,(21):37-39
来信 《中华魂》编辑部的同志们: 最近我在《炎黄春秋》2013年第8期上读到一篇文章:《关于对鲁迅的阅读与研究的一点建议》(署名曾彦修,以下简称“曾文”,见附件),思忖再三,觉得难以理解。例如。该文说,“解放后一下子把他(指鲁迅)变成了‘民族神’,  相似文献   

4.
望之 《中华魂》2014,(13):32-33
来信 《中华魂》编辑部的老师们: 贵刊的《忘年交书简》栏目我很爱读,因为它能够回答我们年青人有时感到困惑的问题,现在我又有一个问题向你们请教。  相似文献   

5.
宁玄武 《中华魂》2012,(1):20-22
亲爱的同志: 《中华魂》编辑部转来了您的来信。大概是因为我曾经按照杂志的要求,回答过一封读者来信,题为《岂能如此看待新中国的思想文化?》(见《中华魂》2011年第1期),所以这次又把写回信的任务交给了我。不知是属于巧合还是编辑部的有意安排,  相似文献   

6.
李革新 《中华魂》2012,(19):34-36
复信魏秋实同志,你好!来信及附件均由《中华魂》编辑部转来,已认真读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如今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固然不少,但毋庸讳言,令人困惑的奇谈怪论也层出不穷。《"红色文艺"的困境》(以下简称《困境》)即是一例。让我们来看看它究竟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是否真有道理(哪怕一丁点儿)吧!  相似文献   

7.
史晋升 《中华魂》2010,(12):58-61
复信亲爱的倪冠雅同学:来信和附件已由《中华魂》编辑部转来。我算不上什么专家学者,但在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怀有浓厚兴趣这点上却和你相同,所以很愿意就你提出的问题同你切磋琢磨。  相似文献   

8.
李革新 《中华魂》2013,(3):36-37
赵春华同志:来信及附件均由《中华魂》编辑部转来,已认真读过。这里我试着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怎样评价斯大林以及“斯大林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程 《中华魂》2010,(4):54-59
复信 欧阳凡同志: 《中华魂》编辑部转我的来信及附件均已读悉,我想就着你所提的话题,着重谈谈怎样评价斯大林以及“斯大林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远古神话到到当代小说,从考古、民俗到文学想象,“蛙”意象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富有变化的过程。文章结合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对莫言长篇小说《蛙》中的“蛙”意象进行深度分析,追溯到“蛙”原型中的“蛙女神”,将其与小说中突出的人物“姑姑”进行对比,揭示这一原型意象的运用对小说文化蕴涵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仲葵 《中华魂》2010,(11):48-50
《中华魂》编辑部的老师们: 前些日子我从《炎黄春秋》2010年第2期上读到一篇文章:《大地主刘文彩:集体记忆的重构》(署名王永华),着重介绍笑蜀的《大地主刘文彩》一书,说根据该书的记载。刘文彩根本不是残酷剥削农民的恶霸地主,而是热心教育事业的开明绅士。王文最后发表议论:  相似文献   

12.
樵夫 《中华魂》2011,(8):52-56
文一同志: 你好!《中华魂》编辑部将你的来信和复印件转给我,作为一个年长的理论工作者,我很愿意同青年朋友进行思想交流.我们虽然还未曾谋面,但从你来信所谈的看法中,知道你是一位是非观念明确、思想十分敏锐的青年同志.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主要是就探求治道而言的,其核心内容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天人”、“古今”两个方面建立起自己的政治思想体系。司马迁继承了孔子著《春秋》以道义的传统,通过撰史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满当时政治思想领域中的各种政治理论;并与历史上寻求治道者相区别,提出自已的卓越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与其他作家相比,莫言是能把风景、心景、声景有机结合起来的著名作家,其创作中的风景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观和情怀.在他的笔下不仅有原始野性的自然风景、惨败绝望的民生风景,还有神秘灵动的幻化风景,但这些风景都不是外在于创作主体的客观存在,而是蕴含了莫言20多年的故乡生活和童年体验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不仅表明了莫言对民间...  相似文献   

15.
王金胜 《东方论坛》2014,(5):98-105
在众多批评莫言小说的评论家中,李建军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的否定性批评的代表之一,其《直议莫言与诺奖》可谓全面评析莫言创作的论文。针对此文,孟祥中的《对话〈直议莫言与诺奖〉》从各方面提出了商榷意见。鉴于孟文对一些事实的轻忽,在论辩过程中也存在割裂李文论述的连续性、抽离具体语境和跨论域批评等问题,未顾及全篇全人,而未能切实而有效地达到对话和商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莫言的《蛙》的审美形式主要体现为复调,多种话语交集冲突与对话,具有混沌繁复、难以把握的特点。书信体文体形式设置了对话语境,间离原则使现实陌生化,戏仿与狂欢的语体造成严肃与戏谑的混通,叙事视角的自由变化造成多种声音的回响,这些共同促成了复调的形成。众声喧哗的复调揭示出现实的荒诞与存在的悖论。  相似文献   

17.
黄植 《中华魂》2011,(6):56-60
程明清同志: 《中华魂》编辑部转来你的来信,希望我能就辛子陵的观点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望之 《中华魂》2012,(21):24-26
复信 王爱真同志,你好! 来信及所附《炎黄春秋》上的那篇文章均己拜读。对于陔文的看法。我和你深有同感。现将我的一些看法写在下面,供你参考。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短篇小说篇幅虽然不长,却有着丰富的内涵。他早期创作的《枯河》,就是一篇向度深、广度泛的短篇小说。《枯河》中,莫言显露出他陌生化叙事的特点,以语言、感官、心理、结构的变异为突破点,对乡村权势和奴性的压抑进行了一次向死而生的反抗。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乡土文学作家莫言以代表作《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蛙》以计划生育为题材,以农村为背景,是一个高度隐喻的乡土文学作品。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本文以《蛙》为例分析隐喻在表达情感和揭示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