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式母女     
正在我的心里,母亲是一条河,接纳我的悲伤和欢乐。母亲这条河辽阔而深邃。我出生后,夜夜啼哭,母亲以为是奶水不够,让父亲从村头的小河边捉鲫鱼熬汤喝,老人们说,鲫鱼汤催奶。母亲喝着熬得雪白的鲫鱼汤,奶水真的很旺,可我仍然啼哭。天一黑,我就闭上眼睛哭。母亲把我抱在怀里,摇啊摇啊,红血丝布满了她的双眼,夜夜不得安眠。父亲的脾气暴躁,嚷嚷着,丫头片子不省心,再哭就把你送门外,门外有狼,小心让狼叼去。父亲越是这样吓唬,我就越是哭的厉害。父亲一生气,真就从母亲怀里夺下我,拉开电灯泡,打开门栓,把我丢在门口。那时,我已多少懂点事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像看不见的魔爪从四处包抄过  相似文献   

2.
父亲是个脾气暴躁且无甚学识的男人,不喜欢看书,也不喜欢听音乐。不过有件事,我却怎么也弄不明白,每次只要父亲一发火,母亲就会打开留声机,放上那首古老的音乐——最后的华尔兹。然后,父亲就会收起脸上所有愤怒的表情,面带微笑却笨拙地和母亲跳上一曲华尔兹。多少年来,父亲发脾气的次数真是不少,可母亲这一招却是屡试不爽。  相似文献   

3.
邱朝平 《老友》2010,(6):45-45
父亲去世那年,母亲58岁。当时她和还没有成家的弟弟在乡下,母子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相依度日。生活虽然说不上什么富裕,倒也过得衣食无忧,平平安安,和和美美。村里的乡亲们赞母亲有福气,夸弟弟能干,他们眼里对母亲充满了羡慕  相似文献   

4.
母亲年龄大了,就爱唠叨两件事:一是父亲,二是盆景。唠叨父亲是数落父亲的缺点;唠叨盆景是责怪盆景不给她争气,她那么不辞辛劳地养护,盆景却时不时回报她几片黄叶。有一次,为了讨母亲高兴,我顺着母亲的意思说:是啊,父亲年轻时不顾家,又很粗心,而且脾气暴躁好  相似文献   

5.
父亲年轻的时候,脾气不太好,总是和母亲闹别扭,不懂得关心爱护母亲.后来,父亲和母亲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 那年,我12岁,弟弟10岁. 离婚后,父亲不让母亲带走我们其中任何一个.母亲只好去外地打工,父亲留在家里照顾我和弟弟.自从母亲走后,我就对父亲有了深深的成见. 我一直怪父亲心狠,让我们像飞离鸟巢的幼雀,失去了母爱的庇护.  相似文献   

6.
淑女三代     
雷芳 《今日南国》2006,(15):76-76
姥姥是那种富贵人家的小姐。后来家世有点没落,于是,就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我母亲身上,希望能把我的母亲陪养成一代淑女。在我幼年的记忆之中,母亲的确很优雅。后来因病耳朵有点背,说话的声音就日渐高涨。加上我自幼淘气得很,母亲让我磨得脾气也大了,也会打人了,有时候气极了也要骂骂人。父亲都说母亲一点也不像年轻时候的样子了。一说起从前,父亲一脸神往。父亲说:“你母亲年轻的时候像个公主,无比的优雅,无比的动人,我一生从没再见过能比你母亲更有气质的女人了。但是现在,一见你们娘俩的样子,唉,不提也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我正一脸坏笑地看着他。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秘密     
贾利娉 《老友》2012,(10):42-42
接完父亲打来的电话,我坐在沙发上愣了半天。父亲说,母亲的身体不太好,希望我回老家看看。他的脾气我很清楚,向来报喜不报忧,母亲的状况肯定不像他轻描淡写的那样。想起母亲,我的思绪回到一年多以前。那是我怀孕  相似文献   

8.
终于说动父亲和母亲,去作一次体检。母亲起先有些不情愿,几十年来她都是病后求医。在她看来,没病花钱问诊,显得过于奢侈。但禁不住我再三劝导,她还是勉强答应了。从儿时至青年,每逢我生病,父母都如影相随,饭食不香。而我带着他们走进医院,这是第一次,一路上,父亲和母亲沉默不语。清晨的阳光,照耀着他们略显苍老的面庞。春节时,他们去染过一次发,现在,白发新生,半白半黑,恰似故乡那白墙黛瓦的老屋。医院里静悄悄的。在一台仪器前,他们彼此谦让着。母亲瞪了父亲一眼,父亲这才解开衣扣,躺了上去,露出瘦而扁平的腹腔。母亲不敢看医生,也不敢看父…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刻     
小幽默找对象有个小伙子非常听母亲的话,每认识一个女友,就带到家里征求母亲的意见,但都被她一一否定了:"这个太蠢,那个太丑……"终于他找到了一个跟母亲长相、脾气和习惯都非常相像的女友。但是,被他父亲否定了。  相似文献   

10.
从小,我一直不喜欢母亲,与父亲倒很亲近。我和父亲说草讲鱼、谈古论今,母亲在一旁时,总想插几句话,问些问题,我总是不耐烦地用三言两语打发了她。后来渐渐的,她也就不再问了,只是默默地听。此时,我心里总有一种隐隐的报复后的快感,我认为这怪不得别人,母亲完全是咎由自取,谁叫她这副怪脾气!  相似文献   

11.
我的双亲     
文英 《社区》2005,(3):57-57
人一过40,突然之间好像领悟了很多东西,对平时轻视的、漠视的都重新有了认识和理解,让人突然间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心中也多了很多责任,生活一时间变得沉重起来。一个人的时候,我总是想起我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今年62岁了,母亲比父亲小5岁。父亲是个厚道人,老实了一辈子。母亲是个十分精明的女人,在那个时代,可以称作是女强人了,她一直都是家庭的中心,而父亲则心甘情愿地在母亲身边做配角。父亲家里兄弟多,哥6个,没有姐妹,爷爷奶奶在那个穷山沟里能把他们都养活得壮实高大,我一直认为是个奇迹。母亲和父亲是属于青梅竹马那一种,父亲16岁的…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与伴侣》2006,(1):50-50
有这样一则“病例”,李女士的父亲今年80岁,身体很硬朗,70多岁的母亲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近两年来,母亲经常发现药片少了,后来才知是被父亲偷吃了,子女们劝阻却遭父亲斥责,骂他们不孝。不仅如此,母亲只要持吊瓶,父亲便也要求输液,医院的大夫不同意,父亲便跑到个体诊所,诊所大夫没办法,只好给他输上葡萄糖。  相似文献   

13.
紫然 《山西老年》2013,(4):24-25
"父亲节"那天,我生平第一次做伴娘,而新娘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后妈。父亲和母亲已经离婚好些年了。像两只受伤的刺猬,他们彼此都不肯为对方做一些小小的让步,离婚后他们不肯见面。我只有在母亲伤感的时候,赶去安慰母亲;父亲寂寞的时候,赶去陪伴父亲。去年冬天,热心的居委会阿姨为母亲介绍了一个老伴,母亲没有怎么推脱,就答应了。父亲得知这  相似文献   

14.
苏丽萍 《社区》2005,(20):31-33
被称为“江南神偷王”的王同山,一生7次入狱,累计时间长达30多年之久。就在他第七次出狱、走出江宁监狱时,他决定金盆洗手。如今,这个曾经一天偷盗60多起的神偷王,在一小区当起了保安。小区业主说,自从老王上任以后,小区一辆车都没少过。“这也算是发挥我的强项吧。”王同山笑着说。生在一个少爱之家王同山的父亲是个军官,母亲是一位富家小姐。1946年1月21日生下王同山以后,母亲再也无法忍受父亲的粗暴脾气,便和父亲离了婚。年仅4岁的王同山从此跟着父亲生活。尽管失去了母爱,但王同山对父爱充满了渴望。父亲工作很忙,再加上性格暴躁,和王同…  相似文献   

15.
《北方人》2007,(12)
我的父亲是个脾气粗暴的人。我不记得上次他温柔地抚摩我的脸颊或用爱称叫我名字是什么时候了。他有糖尿病,经常大嚷大叫。看到别的父亲温柔地亲吻他们女儿的额头,我总是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16.
我中学时的好友符梅,她自小死了母亲,父亲带着他们兄妹经商,没给他们找新妈妈。十多年下来、除了房产外也小有积蓄。符梅父亲去年因病去世。父亲的遗产由符梅哥哥一个人独占了,理由是出嫁女是别家的人,没有继承权。符梅问我,她哥哥这样做对不对,自己已出嫁了,有没有继承权?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9,(6):4-5
有时我怀疑,父母之间是否存在着真爱。他们每天都疲于奔命,为我和弟弟赚学费,我从没见他们像我在书中或电视中看到的那样浪漫。在他们看来,将“我爱你”这句话说出都太奢侈,更别说在情人节互赠鲜花了。父亲脾气很糟,特别是经过了一天辛苦工作的劳累之后,糟糕的脾气更容易爆发。  相似文献   

18.
异国忘年交     
这张照片上两个好朋友,一个是5岁的中国小女孩庄迈亭,一个是85岁的德国老人魏德迈·克拉英。年龄相差整整80岁。女孩父亲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母亲在大学学德语,学习之余打打工,给克拉英老人打扫房间。老人一条腿致残,行动不便,很少下楼。老伴7年前去世,女儿女婿住在底层,女婿在造纸厂工作,外孙住在阁楼。他们三代同堂,倒也和睦。但各人  相似文献   

19.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在这个日子,我这个做儿子的本该陪伴在母亲身旁,为她庆贺生日,而我却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偏远小镇的工地上。母亲22岁那年经媒妁之言嫁给了28岁的父亲。当时的母亲是村中的一枝花,父亲是人民公社的会计。可父亲的家当却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那种寒伧。分家时,他们得到的全部财产就两间土砖房和一张桌、两副碗筷。  相似文献   

20.
《新少年》2012,(12):40-41
从事摄影师工作的单身母亲小律和动物医生阿岛相恋了,二人希望能够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点点麻烦的是,小律的儿子天一,正在念小学三年级,似乎还无法接受将要搬到新的城市和新的爸爸生活在一起。二人正为此事烦恼,小律突然接到一份紧急的工作,要去热带岛屿拍摄几个月,只好把天一送到阿岛所在的城市拜托他来照顾。阿岛先生原本就不擅长交际,前妻去世后,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他不知道该怎么接近天一,而天一也很不适应新环境,两个人相处得十分尴尬。直到有一天,天一捡回家一只狐狸幼崽,他们的关系也因为小狐狸的到来而慢慢改善。阿岛细心地帮小狐狸做了身体检查,多年的兽医临床经验让他很快发现小狐狸的异常之处:它又聋又哑又瞎!这个结果,给他们带来不小的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