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劳分配作为一个客观经济规德,同其他任何经济规律一样,要通过一定的具体形式来实现其作用。要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切实解决好其实现形式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过去对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特别是对全民所有制中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传统的观点往往把社会主义货币工资看作是按劳分配的一种直接实现形式,从而以劳  相似文献   

2.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出现多元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依然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但要适应商品经济条件实行分配模式转换.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模式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模式转换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有计划有控制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不仅在运行上要实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而且在分配上要实现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统一.实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实现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则必然要改革按劳分配体制,即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指出,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上,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要“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继党的十三大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从而突破了传统体制下的单一按劳分配模式以来的又一重大理论突破,其过程图示即为;a,按劳分配→b,按劳分配主体十多种分配方式→c,按劳分配主体 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决定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精辟的理论概括,既是我国市场化改革实践的真实反映,又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配——多元化及公平性李振伦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实...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等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分配,纯粹形态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的,因此必须对按劳分配的主体、对象、尺度重新进行确定,并重新建立收入分配机制。现阶段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不存在两个主体和二次分配;由于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分配的对象只能限定为劳动者的部分收入,而不是全部经济收入;按劳分配的尺度是劳动效益,即劳动者的劳动投入对企业生产利润所产生的效益,与此相适应,要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国有企业必须建立“自主分配、双紧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有些人眼里,按劳分配原则同个人主义总是难解难分的,因此在宣传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时总要加上许多限制词,以防发展了个人主义。 那么,按劳分配原则到底和个人主义有什么关系呢?本文想就此问题谈点意见。 一、按劳分配原则和公有制利益的关系 我们所以要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人认为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似乎必然会分泌出个人主义,好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际按劳分配与接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但是,按劳分配在这里不是作为具体的分配方式而与接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具体的分配方式,而是社会主义分配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不是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而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组成部分的分配制度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分配机制的结合,是社会主义的宏观政策目标与具体分配方式的结合,把按劳分配理解为具体的分配方式是错误的。一、按劳分配不能作为社会主义的具体分配方…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等等。总之,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同时,还要集中财力,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不能并存和互不相容的看法,认为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是以社会主义阶段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为前提的,按劳分配是非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按劳分配的劳动计量只有在商品经济消灭以后才能确定,社会主义改革运动的深刻矛盾就在于要把在逻辑上绝对不相容的商品货币关系与按劳分配硬塞到一个框架中,从而引起一系列极其剧烈的摩擦与冲突,因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是“空想原则”,认  相似文献   

10.
<正>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分配原则。马克思曾指出,在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上,“这种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因此,我们要想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就必须把握按劳分配理论的本质和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一、正确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概念涵义R其特征,为积极推进按生产要素分配改革奠定思想基础技生产要素分配和投劳分配都同属于分配的范畴。有的学者认为,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极端情形①,意指按劳分配包含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中;也有的学者认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是按要素分配②。倘若果真如此,那么,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就无从谈起.其实,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是同一层面或同一层次上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特定的内涵。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市场经济组织以…  相似文献   

1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分配作为整个经济运行的一个环节,无疑要受到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制约和影响。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过程中,要彻底铲除平均主义,就要十分注意和运用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与劳动力商品的内在联系及其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要求按劳分配,市场经济要求劳动力商品化。因此,正确揭示按劳分配与劳动力商品的内在联系和结合形式,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邓小平文选》中,对按劳分配问题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这些论述的精神实质,对于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说:“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家都要动脑筋想一想。”又说:“这个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有好多具体问题要研究解决。”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中有关按劳分配的论述,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理解,下面谈一谈学习中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它的实现条件和实现形式都是不同的。本文试图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条件问题。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前提条件,按劳分配原则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质就是劳动者的所得与他付出的劳动量相对等,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坚持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要实现  相似文献   

16.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合理性及制度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实行、能否实行、如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学术理论界必须作出科学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劳动"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最基本、最根本手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既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市场经济存在一定兼容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有着特定的内涵,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有所不同,诸如劳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同.按劳分配的标准、范围、程度、形式不同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要制度路径是在所有制制度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企业生产经营层面上,实行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分配;在企业内部分配中,规范要素收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在整个社会国民收入分配中,依据按劳分配为主体原则搞好分配调节和调控,确保劳动收入占主体地位,使劳动收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7.
郑志国 《学术研究》2002,(12):18-19
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为什么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怎样认识和实行这项原则?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投资积极性和提供其他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经过5年的实践和探索,认识有了新的飞跃。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产物。按劳分配就  相似文献   

18.
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在改革实践中大胆探索而取得的重大突破.然而,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相关研究中,却出现过不可忽视的偏向.一种一度颇为流行的观点是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按劳分配直接对立起来,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论述的有关按劳分配的理论和原则,是和消除了商品货币关系的产品经济形式相联系的,因而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不能兼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现实在我们面前设置了这样的“二难选择”;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就意味着要否认按劳分配的客观存在;如果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就意味着否定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属性.上述论点的偏颇其源盖出于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质.运行机制及其发展要求缺乏全而.科学的理解.本文拟对此直抒浅见,并进而就与之紧密联系的按劳分配的有关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再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客观必然性●何临勇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运行形式相结合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同时并存、相互结合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的理论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价值判断的角度,论述了“按劳分配”劳动平等的价值实质,阐述了“按劳分配”平等的劳动竞争、团队合作精神及提高劳动效率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按劳分配”的价值目标是要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在价值意义上的相容性,二者对权利与利益的分配对等的要求,是它们能够在中国现实中共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