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英语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在语言中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即我们常说的“性”、“数”、“格”三大特点中的“性”。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名词、代词中阴性和阳性的明显区分及其他一些方面。本文不仅探究语言中的这种差别,也探究其社会影响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名词的数(Number)和主谓一致(Concord)是英语语法体系中两个重要的语法范畴。然而汉语语法体系中根本就没有这两个语法范畴,也就给我们学英语带来极大的困难,往往受母语的影响乱用名词的数,也不管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数是否一致。 谈到名词的数当然就要涉及到单数(singularity),复数(plurality),可数名词(count nouns)和不可数名词(noncount nouns)等概念。可数名词的复数是通过字形的曲折变化来体现的,即在名词单数形式后附着表示复数概念的词位(morpheme)“-s”,由于受字形结构的影响,该词位附着于名词形式时有一些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3.
本文说的英语音译词,是指译者在翻译英语词语时采用的汉字是用来表示英语词语的发音特征的,实际上,这是一种以“音”代“义”的直译方式.一般说米,这样的汉字不具备对英语原词所含意义的表意功能.例如,“雷达”就是通过英语原词radar的发音特征,来传达radar字面承载的意义:无线电探测仪.这类音译词不像意译词“书”(book)、“桌子”(table)那样直接传达英语词语字面承载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方位词附在其他语言成分后面,可以构成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以下简称时地名词)或短语(又称“方位短语”).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的是时地名词,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的是方位短语?对这个问题,目前的很多语法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意见:  相似文献   

5.
《周易》是一部在占筮的形式下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的古老典籍。在这部古老典籍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范畴体系。其中以“——”“—”两爻画象征的阴阳范畴是根基,以八卦及其六十四卦象征的类范畴是本体,而在阴阳、类范畴之上,形成了《周易》最大的范畴——“易”。 (一)关于“阴阳”范畴 、“阴阳”是《周易》的基本范畴。在《周易》古经中是用“——”、“—”两爻画具体表示的。“——”和“—”两爻画是构成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最基本的东西,称作阴爻和阳爻。《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这话是对的。虽然在《周易》古经中没有阴阳二字并举的例证,但决不能由此无视《周易》正是用“——”表示阴爻,用“—”表示阳爻进行组卦的事实,也不能由此否定《周易》的阴阳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概念是“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列宁《哲学笔记》第194页)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和对象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也就是说,一切概念都是有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古文的时候,我们常常接触到大量的方位名词。如“东面”、“西面”、“南面”、“北面”、“上”、“下”、“左”、“右”等等。这些方位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并不表示方向。如东汉时曹操作《答袁绍》书说:“诸君北面,我自西向。”所谓“北面”,是“称臣”、“臣服”的意思。又如宋代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凡在左右通贵之人,  相似文献   

7.
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各·格林有一个精辟的观点:“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①对于学习汉语的外籍学生来说, 他们对于汉语的表层意义理解并不困难, 真正感到困难的是对隐含在语言表层之后的深层文化的理解。张永言教授在他的《词汇学简论》一书中谈到词义和概念的关系问题时说道: “词义是具有民族特点的语言范畴, 而概念一般说来是各民族共通的逻辑范畴。”②比如, 作为概念, 冰和玉的含义对于中国人和英国人来说, 在理解上不会有什么差异。但是汉语中, “冰”、“玉”含有高洁、清纯等意味, 所以汉民族用“冰清玉洁”来形容高尚…  相似文献   

8.
英语否定句的类型很多,否定概念的表达方式有多种多样,否定概念与否定形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摸索一下这个方面的情况,是很有趣味的,也是颇有益处的。本文仅就否定与间接否定作一个简单介绍。先谈谈英语中表示否定概念的各种形式。这些形式,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词汇手段与句法手段两种。用词汇手段表示否定概念的方法通常是构词法,即用带有否定前缀或否定后缀的词来表示,或者利用含否定意义的反义词(antonyms implying negation)来表示。否定前缀(negative prefixes)和否定后缀(negative suffixes)有如:a—(ape  相似文献   

9.
曾祥云 《学术界》2002,(5):133-140
很长时期来 ,“名”被解释为“概念” ,“名学”被等同于传统逻辑的“概念论”。实际上 ,名表达概念或观念 ,但不等于概念。“名”的本义是对事物命名 ,用作名词 ,“名”即事物的名称 ,它的表现形式是语词或字。全部中国古代名学都是围绕如何规范名实关系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的。因此 ,名学从其实质来说 ,属于语言符号学范畴 ,具体说是一种语词符号理论。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存在图式表征现象,图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从无数的实例中抽象出来的结果。一种语言图式涵盖大量的实例,呈现出典型成员到非典型成员发展的“连续统”。语法的概念核心是由名词范畴与动词范畴构成。这两个范畴与现实世界的事体及其关系对应。对事体及其关系的有效定位是人类能够实现有效交际目标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名词非范畴化,即名词丧失原有范畴某些典型特征的过程。从认知层面分析,这一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概念转喻”。在隐喻与转喻思维的影响下,语义大多发生了泛化,由于言者主体的介入,名词非范畴化过程中的词义也产生了主观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力动态(Force Dynamics)概念是由认知语言学家Leonard Talmy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力动态系统置于认知语义学广阔背景中,用来表征物体间力的互动方式,从而表征我们的动觉系统.力动态作为一种基本的概念体系普遍存在于语言中,用来构建语言中与力互动相关的概念材料.力动态系统被认为是一种封闭类概念范畴,就像数、体、语气和证据性( Evidentiality)等范畴一样.用来表达力动态模式的词汇不仅表示物理力,而且通过隐喻扩展,还用来表达心理和社会领域的抽象的力概念.用来表达力互动的概念系统内置于语言结构中,并与其他的认知域相连.  相似文献   

13.
李巍 《中国社会科学》2023,(10):141-161+207
理解古典中国思想,首先要理解中国古人表达思想的概念语言。但中国哲学的概念研究通常只关心“天”“道”之类的抽象术语,这是将概念语言限定在抽象语言的范畴,以为只有从抽象表达中才能洞见思想的哲学性。实际上,中国古人更倾向以描述具体经验的方式运用其概念语言,其典型如文献所见,许多描述身体、时空与运动的经验词汇,可以超出其日常语义,被挪用于说明精神、政治、人伦、价值等领域的问题。这种说理策略即中国古人推崇的“能近取譬”,实质则是以特定经验素材为模型,构造表达思想的概念语言。  相似文献   

14.
蒋翃遐  师彦灵 《兰州学刊》2002,(3):69-70,55
一、英汉在造句方面的差异1.词类选择上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在词类选择上的最大差异表现在汉语多用动词表示动作 ,而英语表示动作的方式则多而灵活。汉语动词丰富 ,因此中国人很擅长使用动词 ,句子往往以动词为主 ,如“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等等 ,一个短语或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的情况在汉语中随处可见。英语表示动作的方式很多 ,如用名词、介词等。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 ,在英语写作中 ,学生不由自主地大量使用动词 ,造出了许多虽然符合英语语法结构要求 ,但却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Familieslivingupsta…  相似文献   

15.
余东涛 《云梦学刊》2016,(4):123-127
英语中表达时间意义的词语繁多。根据词类划分三标准,即意义、形态变化和句法功能,英语时间词语可以划分为时间名词(名词的一个次类)、时间副词(副词的一个次类)和时间词(一个独立的词类)。同时,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跨语言研究也可为英语时间词的独立词类地位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6.
符号在日常使用中只是思想意指对象的声音记号(音响形象).索绪尔把符号定义为音响形象(能指)与概念(所指)的联想性统一,这构成了“符号”的理论概念.在思想使用“语言”的“言语活动”中,符号是具有意指性的音响形象,其意义来自思想和事物,语言与思想和事物的三元关系是在自我意识平面上展开的.而在语言学的理论平面上,能指与所指的符号统一体不具有意指性,其意义来自符号之间的对立关系,它把思想与事物的外部对立扬弃为符号的内部联想关系.“联想”不是意识的能动联结,而是在社会—语言形式平面上实现的“差异性的相似性”.“符号”的理论概念作为语言学的科学基础,具有重大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所以它是绝对的,“然而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94——295页)毛泽东同志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制定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这对科学范畴,深刻地揭示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且把认识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之问的关系问题具体  相似文献   

18.
冠词在英语中的使用十分普遍 ,是英语的特点之一。英语名词前使用或不使用冠词常常表达不同的含义。如 :a .Clearlytheirvictoryisoutoftheques tion .b .Clearlytheirvictoryisoutofquestion .第一句由于“question”前有冠词 ,意为“显然 ,他们获胜是不可能的。”后一句由于“question”前没有冠词 ,意为“显然 ,他们获胜是不成问题的”。从英语语法的角度看 ,虽然冠词起着限定名词的作用 ,但是 ,当泛泛地谈及某事物时 ,通常用“a” ,“an…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王夫之在三本诗选中评诗用“声情”达二十余次这一基本诗学文献事实出发 ,力图对“声情”范畴作文化语言哲学的阐释。作为与“辞情”相对的“形式情绪” ,“声情”既体现了诗歌声韵在形式功能上的表现性或情感性 (音可显情 ) ,也体现了诗歌语言在情感表现方式上的形式性 (情以音生 ) ,从而最终昭示了诗歌的表现性与形式性的高度统一。置于汉语古典诗学形式范畴系统中 ,“声情”是堪与“意象”相提并论的重要诗学范畴。  相似文献   

20.
田飞洋 《殷都学刊》2012,(1):109-113
名词语法性别为约定俗成,但约定并非等于无理。即使是无生命名词与抽象名词,其语法性别虽无自然性别基础,其约定过程也有据可寻。本文旨在结合法语、俄语、德语以及梵语等印欧语言材料,探讨此类名词性别标记约定过程的理据性。文章认为,理据性有单一性和多重性之别,而所谓无理实属表象,是多重历时理据在共时交叉的结果。历史语言学关于语法范畴演化进程研究的一个根本任务,即是对有关理据做出分门别类的梳理。理据性不等于普遍性,不同语言其性别范畴的划分依据,有共性更有个性,有客观性更有主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