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节是炎黄子孙共有的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具有全民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春节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春节是推动假日经济快速发展的催化剂,春节是构建和谐生活的润滑剂.在新时代,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春节文化的精髓,又要紧跟时代大胆创新,春节“混搭范儿”将成为新时代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华夏历史文明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建设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就必须明确发展目标、确立战略定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着力培养文化名家,彰显中原优秀传统的文化符号,创建华夏历史文明主题基地,构筑凸显中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可以通过实施理论研究工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文化民生改善工程、文化产业提升工程、文化消费提升工程、文化“走出去”工程和文化政策保障工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程等途径,加快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陶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沟通中外的文化符号.因盛产瓷石和生产青白瓷而闻名遐迩的三宝,在景德镇铸就千年瓷都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重点打造的核心区之一.基于景德镇三宝的文化传承创新做法开展调查,解码三宝传承创新发展密钥,研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交流与合作等实践问题,对高质量建设试验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是要以更高站位谋划试验区的建设,二是要以更大自信保护传承陶瓷文化,三是要以更严标准营造瓷都最优环境,四是要以更深情怀构筑人才聚集高地,五是要以更优方式彰显陶瓷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陶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沟通中外的文化符号.因盛产瓷石和生产青白瓷而闻名遐迩的三宝,在景德镇铸就千年瓷都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重点打造的核心区之一.基于景德镇三宝的文化传承创新做法开展调查,解码三宝传承创新发展密钥,研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交流与合作等实践问题,对高质量建设试验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是要以更高站位谋划试验区的建设,二是要以更大自信保护传承陶瓷文化,三是要以更严标准营造瓷都最优环境,四是要以更深情怀构筑人才聚集高地,五是要以更优方式彰显陶瓷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一大载体——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和象征。绵延几千年以春节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一直在国人的脑海中经久不息、澎湃荡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世界多元化并存、东西文化激荡的今天,加强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发展,对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脊梁源泉。加强以春节为主要代表的传统节日传承发展,既要认清当前保持中国传统节日不变的民族凝聚情结,又要结合新时代特征不断创新继承发展,传承民族感,体现时代性,切实以文化自信的理念、文化软实力的魅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6.
春节不仅是劳动人民庆祝过去、祈福未来的狂欢节,更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培育“共同体”精神、增进家庭和睦、促进社会认同以及实现社会整合的重要载体。春节的附加意义是其他的传统节日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春节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功能,明确传统春节文化的政治社会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适应经济社会变迁,创造性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春节文化。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不是一个静态的符号,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把握大学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于把握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大学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大学文化发展的连续性,而大学文化的创新则体现了大学文化发展的间断性。大学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法即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联,构成了大学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樊荣 《殷都学刊》2012,33(4):62-64
“汲冢书”是西晋时期在战国魏王墓葬中发现的重要文化典籍,在黄河文明传承创新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系统研究汲冢中所发现的文化典籍与文物,去伪存真,能为黄河文明传承创新做出贡献的学问,可以统称为“汲冢学”.文章通过介绍“汲冢书”内容,分析“汲冢学”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探讨了“汲冢学”在豫北所具有的独特性、地方性、创新性和学术性特色,同时对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促进黄河文明继承创新,加强高等院校历史学、语言学、中国文学、民俗学、旅游学学科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符号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成功的文化产业都包含符号文化的因素,同时也是符号文化运用的典范.符号文化不仅是孕育文化产业的土壤,同时也是文化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本.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特定符号文化转化并催生发达的文化产业,需要具备某些必要条件,如特定文化符号的广泛传播、创新基础上的复制、成功的商业运作、法律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通过符号文化的创新,推动中国新时期文化产业的振兴,不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语》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君子”文化尤为典型,并对中国文化的传承绵延产生了深远影响.“君子”既是一个文化象征的符号,承栽了丰厚的文化精神,又是一种文化情怀,被赋予了完备的文化品格,它是孔子人格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学创作领域“小人”文化泛滥成灾,甚而出现文化品格缺失,文学使命游离,从而导致文学的世俗化、侏儒化和唯利是图、急功近利.要改变这种现状,当代作家必须加强文化品格涵养,而《论语》“君子”情怀对此具有重要的现实参照性.  相似文献   

11.
魏本权 《中州学刊》2023,(7):139-145
黄河不仅孕育、承载着中华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也承转、赓续着中华文明的近代转型。黄河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黄河流域落地生根后孕育生成的近代文化形态及其当代发展,原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衍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革命文化的赓续传承,是原生性与衍生性文化的连续体,本质上是革命文化以及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革命斗争精神求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合是黄河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黄河文化红色基因即蕴含其中。提炼具有代表性与标识性的黄河红色文化符号对黄河红色文化传承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小米加步枪”即是黄河红色文化的经典性和代表性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12.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体现出大众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上的主体作用.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市场经济体系的拓展、城乡人口流动的加强、交通工具的发达等原因,当代民众在春节期间的行为具有了更多的开放性、多元性、公共性、消费性等特征.特别是在当代城市化的进程中,各地组织的公共性春节文化活动日益增多,居民由此进入空前开放的节日仪式与节日交往的场域.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之成为我们继承和发扬自身文化优良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13.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根本文化认同中的国家原创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是一项全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文化工程.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事业的开启、推进乃至取得最终的成功都离不开法制的支持与保障.法制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相关主体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手段,是调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社会关系的稳定机制,是华夏文明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立法应遵循文化保真、文化自觉、文化民生、文化资本、文化软实力生成等基本理念,应坚持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和综合保障等基本原则,必须科学处理好文化产业集聚与集约、文化资源独占与共享、文化产业政策与法律、文化法制资源本土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承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体现了高等教育在承接社会文化、加深社会文化底蕴,促进文化繁荣上的重要价值.高等教育文化受理念、物质、制度三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这种风险性主要表现为反文化现象的警示、文化方向的模糊、文化分歧的弊端.规避高等教育文化风险,必须努力实现高等教育文化创新,充分做到“根”、“承”、“创”、“传”,即要牢固把握“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合理传承与吸收内外文化精髓,勇于创新、标新立并,逐步加强文化交流与传递.  相似文献   

15.
概说春节民俗的兴起 ,这一传统民俗的基本特色 ;春节民俗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发生变化 ,它不断吸收体现时代色彩的现代文化 ;春节民俗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优秀的传统“民俗”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是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与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相交织的内在要求。找到实现“第二个结合”的正确路径,须诉诸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对一些重要关系的准确、深刻而全面的把握。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地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地位,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关系,是推动实现“第二个结合”的重要前提。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意味着要深刻把握守正与创新、规律与目的的辩证关系:既要在遵循文化传承发展内在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主体自身的选择性与目的性;又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二个结合”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彼此相连、密不可分,决定了要按照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依循世界文明史的重要规律,全面把握自主与外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问题导向推动“两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理念新方法在文化领域的坚持与运用。坚持问题导向是实现“两创”的逻辑基点和根本动力,以问题导向推动“两创”是中华文化自身发展逻辑在新时代的延续,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始终以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问题”为导向,主动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时代课题的深度结合中焕发新生。在新征程新起点上聚焦文化建设的新问题,探索形成兼顾外在建设和内在养成、由“向内”化人到“向外”引领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两创”新飞跃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8.
赵跃 《东岳论丛》2022,(8):55-61
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承与传播是各国都要面对的问题。伊朗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其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创新性传播为其他文明古国提供了参照。伊朗戏剧文化在传承古老叙事传统的同时,与当代社会文化相融合,并积极在国际合作框架内寻求发展。对伊朗戏剧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分析,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互通提供有益借鉴,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寻求更多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极为重视文化建设,于2012年提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方针,着力打造“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甘肃的文化宣传研究和传承、创新建设过程中,有五个方面的文化要素应该重视:一、是以伏羲文化、彩陶文化为代表的始祖文化;二是先周文化;三是早秦文化;四是丝绸之路文化;五是氐羌文化.我们要从整体性、系统性、源头性的角度对甘肃历史文化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努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利用这一资源可以提升当代文化的厚度,铸造文化的品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不竭资源.然而,在信息化、数字化迅速推进的时代,仅靠传统模式传承发展历史文化的方式已然受到空前挑战,而融合创意产业、“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则成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创新路径.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文化体制、机制上实现创新,探索活化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模式,在保护的基础上,以文化创意为先导,实现创意产业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完美“联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