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要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要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我们树立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榜样。他们曾对19世纪欧美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教条主义现象进行过严厉批评,一再强调理论要灵活运用,反对将其当作固定不变的公式到处套用;强调根据时局变换及时调整革命战略,反对思想僵化、一意孤行;强调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新创见,反对机械地加以重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有利思想武器,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没有搞清社会主义本质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条主义地对待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分明确的 ,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最根本的原因 ,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论述当成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其晚年的五封书信中深刻地剖析了教条主义者的错误及其危害,阐明要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唯物史观;坚持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统一,阐明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论述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坚持理论的与时俱进,提出并阐释了历史发展的"意志合力论"和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有机统一的思想.这些思想对我们坚持和完善唯物史观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十分注重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在此过程中,他们曾与俄国民粹派分子有过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战:一次是1875年恩格斯与俄国革命民粹派代表人物特卡乔夫的论战,另一次是1877年马克思与俄国自由民粹派思想家米海洛夫斯基的论战。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两次论战中阐发的理论观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其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立场与方法,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其二,农村公社与专制制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既维护农村公社又力图推翻专制制度的做法是自相矛盾的;其三,世界上不存在“普遍适用”的历史哲学理论,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及其伟大的后继者总是这样告诫世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一再表明,马克思主义总是突破教条主义的“茧壳”之后,才得以生气蓬勃地发展。但是,教条主义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过错。破除教条主义决不是破除马克思主义,而是确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发展马克思主义决不是抛弃马克思主义,而是必须在它的基础上前进。这本来是不说自明的。可是,近年来,理论界以及社会思潮中的一些对待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的言论,使人想起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所说的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理论界一些人对待伟大哲学家黑格尔的态度。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于一些评论表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在对待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上,我们不要再犯过去所犯的那种文化幼稚病。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和江泽民同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两次提出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这是当前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又要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这里,首要的前提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否则就根本谈不上深化认识.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共同创立的科学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长期以来,对于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中的作用,缺乏具体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和他的哲学思想,探索他在唯物史观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借以说明恩格斯思想发展的一个侧面,以期促进深入开展恩格斯哲学思想的研究。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中,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和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极力贬低和抹煞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他们有的人直接否定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存在,并大量引证恩格斯的话为依据,认为恩格斯是用实证知识代替或取消哲学,因而他不是哲学家,只是一位研究自然界普遍规律的实证主义者,是后来共产主义运动中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理论渊源;有的人虽然承认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存在,但却否定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恩格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之,充其量只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发者、解释者。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郑重向全党强调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学风的极端重要性。然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学风,就不能不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但真理性的认识不能到此为止,因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学风,还必须辩证地对待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但是他们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具体化、民族化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共产国际的具体决策依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0.
国际学界制造了“马-恩对立”论,进而推断恩格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在本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恩格斯需要保卫并非危言耸听。文章通过以主题的逻辑演进为框架,按照哲学改造、社会批判和经济分析三大主题的逻辑演进,揭示了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合作与理论互补。较之惯常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决裂型”发展模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主要在于三大主题互为环节、相互渗透、相伴而行。任何一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必须同时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不同文本中的思想,否则用孤立命题表达马克思主义原理都有断章取义之嫌。因此,要实现从“两极对立”方法论向“主题互补”方法论的转变,保卫恩格斯实质上就是保卫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学者将现代生态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马克思主义进行结合的理论尝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母体.20世纪9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逐渐被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所认识,并从中发掘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自然观、“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劳动价值论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发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学说 ,虽然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 ,但它并不是马克思一个人创立的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阅历和气质、志趣和特长、思维方式和研究的侧重面等 ,虽然存在差异 ,但是 ,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本质性的 ,他们对所有学科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哲学观点是一致的。西方某些研究者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论”、“恩格斯背叛马克思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的蓄意歪曲 ,是为了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学说所制造的谎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贯穿主线是实践,逻辑终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逻辑结构,是构筑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前提,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种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丧失了哲学的特性也就丧失了其革命的特性;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提出过要"终结"和"消灭"哲学,但不能因此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关键在于必须用马克思的"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的辩证思维来理解这些有关"终结"与"消灭"哲学的言词;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性,必须在两条战线上同时战斗,既要反对那种轻视与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的倾向,又要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歪曲成"二元论的形而上学观"的倾向作斗争;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哲学的关键在于,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坚持总体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内涵和特征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论述精辟且自成体系,他们对民族属性深刻辩证的理解,应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标举的立场基点。马克思、恩格斯拒绝民族虚无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摒弃民族沙文主义与抱残守缺心态,鼓励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警惕价值立场暧昧的普遍主义,其开放性的民族主义品格是理解与反思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自身境遇,澄清中国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某些论争的重要思想理论资源。马克思对民族与人类解放关系的科学揭示,对于洞彻后殖民批评的悖论与危险,透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对第三世界文学暗含着的黑格尔主—奴关系的隐喻结构,具有重要学理价值。不管是后殖民批评,还是对第三世界怀有善意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都不可能代替第三世界的民族完成自身的文艺批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6.
“灌输论”思想源流考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学术界对"灌输论"的首倡者看法不一。事实上,"灌输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原理,是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不懈努力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构成了"灌输论"的思想源头;考茨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出色的发挥,赋予了"灌输论"初步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形态;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实际,进行了新的理论创造,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灌输论"观点体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不是简单地重述或停留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而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总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新鲜经验,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文化思想。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凝聚全国人民的意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勇于进行开拓性的实践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党的十七大报告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的集大成,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的基本框架。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有关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性质、目标、切入点、动力、领域以及保障等方面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当代遇到了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理论上的"马恩对立"问题,二是实践中的马恩理论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力问题,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理解问题。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包含的内容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应该做出符合时代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丰富和完善唯物史观,对原始社会的家庭思想非常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阐述。家庭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唯物史观的应有内容。艾思奇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家庭思想作了具体阐述。归纳总结其家庭理论的成果与缺失,对于还原唯物史观发展的历史,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家庭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行政文明是一个具有独立学术与实践意义的概念,需要对它进行理论说明,而这一理论工作首先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寻找灵感.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国家行政的论述中潜存着行政文明思想的历史发端,列宁与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行政文明的理念进行了逻辑延伸,同样,行政文明的概念与理念已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发展阶段的重要内涵,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都蕴含着丰富的行政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