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试论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先进的城市 ,我国乡村大大滞后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化内含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观念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循此思路 ,我国的乡村治理在路径选择上应将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村民自治作为其民主形式 ,充当政府和农民特别是农民和市场中介的农民协会作为其组织基础 ,具有全新观念的现代农民作为其主体条件 ,将现代城市文明向乡村扩散的小城镇作为其区位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乡村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农民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应然之举。当前,我国在乡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却面临着多元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竞相涌现,基层干部理论匮乏与行为失范,农民知识的贫困与信仰的迷失,传播媒介资源缺失与功能弱化,宣传内容的缺位与表达形式的晦涩难懂等现实困境。透视乡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面临的现实问题,可从强化理论宣传队伍建设,发展生产力与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同时并举,科学选择与合理安排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建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加快农村传媒建设、强化大众传媒功能等路径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带孩子到打工城市或送孩子到城镇读书,乡村学校的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地方政府采用撤点并校方式优化乡村学校布局,并大力促进乡村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但乡村教育问题依然突出,出现乡村教学点规模小、教师缺乏、学生上学路远以及城镇“巨校”和“大班”等新情况,乡村孩子难以享有城乡均等化义务教育。尤其是,教育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家庭城镇化发展,造成了城乡教育二元与城镇教育二元叠加、乡村教育供需结构失衡等结构性困境。籍于此,乡村教育治理要以城镇化为向度,着力促进乡村教育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优先满足困难家庭、低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需求,确保乡村孩子能够接受更好、更优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乡村地区必要的治理力量、治理资源和治理权限,是实现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并推动乡村治理从维持型向发展型转变的内在要求。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完成以来,国家给到乡村地区输入的治理资源和嵌入的治理力量日渐增多,乡村治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由于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在乡村治理资源的使用、治理格局的主导和治理权限的获取等方面面临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困境,使得乡村治理的绩效并未随着治理资源和治理力量投入的不断增加而出现明显改善。赋予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对乡村治理资源拥有一定限度的自主配置权,构建以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和村民代表为主、外部嵌入式治理力量为辅的乡村治理体系,赋予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必要的自主行为空间,激活乡村治理内生秩序等是化解乡村治理自主性困境、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改善乡村治理绩效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家族势力的复活,给乡村治理带来了很多困扰。在村委会选举、乡村重大事件的处理中,家族之间为了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而不断地进行博弈,干扰了乡村自治的正常秩序。在乡村治理中,要削减家族的不利影响,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家族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制度建设、增强民主意识、宣传教育等手段,增加家族之间合作博弈的机会,引导村民自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6.
基于广大农村地区存在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村庄内部凝聚力等方面的差异,主要针对团结型村庄、分散型村庄、分裂型村庄等,分析了当前新乡贤在不同社会结构的村庄中参与治理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了不同社会结构的村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模式,以期因地制宜地利用新乡贤资源,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治作为乡村治理的根本保障,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必然选择,对于促进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法治,能将乡村数字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以规则之治来保障信息技术的安全使用,以权利履行和义务承担来防范信息技术的滥用,进而建立起安全、高效、智能的数字治理体系。然而,配套制度不完善、治理主体权责不明晰以及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现实窘境,使得乡村数字治理中的法治建设面临着不少的阻碍,影响了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为此,必须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乡村数字治理,进一步完善乡村数字治理的规范体系、实现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由此才能规避乡村数字治理所面临的风险,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智力支撑,但存在着乡村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完善、人才专业化程度低和人才引进难、流失严重等现实困境。培育本土新型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回流,鼓励社会人才投入乡村建设,成为实施乡村人才振兴的主要路径。为此,应当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体系、完善机制保障、加快产业发展,统筹推进人才部署、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活力、吸引人才回流。  相似文献   

9.
伴随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治理也逐渐向数字化治理迈进。数字乡村系统的搭建,为乡村的党务管理、政务管理、村务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当前,乡村治理数字化还面临乡村治理主体数字素养不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乡村数据资源价值利用不够等困境,阻碍了乡村治理数字化的进程。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数字化教育,提高乡村治理主体数字素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完善乡村治理数据体系等举措,走出困境,实现乡村善治,以乡村有效治理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行业协会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在减少国防科技工业改革风险、克服官僚机构惰性以及弥补市场缺陷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是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治理工具之一。国防科技工业行业协会是"自上而下"生成的,属官办性质的协会,因此,会制约协会发展。优化国防科技行业协会治理的路径选择要把协会建设纳入到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中考量,既要考虑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又要兼顾行业协会的具体情况,以便协会更好地履行沟通、服务、协调、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路雅馨 《国际公关》2023,(22):58-60
我国农村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点在于教育,人口流失需要靠教育质量提升来拯救。乡村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时空错位、内容单一、文化根基缺失等诸多困境。可通过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厚植乡村教育情怀,补足乡村教育的文化根基;开发“五育融合”的乡土课程,打破内容单一性;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打破时空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指立足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乡村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以及乡村教育系统自身的动态平衡与协同共进,从而充分发挥乡村教育的乡村重建和文化传承功能,促进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当前,我国乡村教育面临着现实困境和挑战,遭遇着边缘化、断裂化、现代化与离土化等复杂问题。为此,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理性定位战略、有效决策战略、主体联动战略与合理调控战略。  相似文献   

14.
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有机组成,利用技术赋能释放出均等化的市场机会,重新统筹城乡关系,并使得多元化、大众化的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可有效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发挥信息惠农的作用。要实现数字乡村有效赋能乡村振兴,应从数字乡村对“乡村经济、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政治、乡村主体”五个维度的赋能机理出发,明晰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直面影响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源性阻碍、要素支撑不足、发展机制有待完善”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构建“产业优先机制、协同联动机制、要素支持机制”等机制并进行优化,构建与数字技术相匹配的高效平台与能有效激发农民主体内生动力的体制机制,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数字技术对于乡村振兴的精准赋能。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基层组织体系得以健全完善,村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得到提高,村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信心得到增强,降低了乡村治理成本。但也存在传统封建思想和宗族意识阻滞村民民主意识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乡村治理主体流失,治理实践流于形式,法治意识淡薄、政治参与度低等问题。新时代要促进乡村基层民主治理主体现代化,优化党委、政府、市场、社会、村民共治的内在结构,明确县乡政府与乡村组织的职责界限和利益边界。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处理好政府与乡村主体关系,推进基层政府治理职能转型。健全法律体系,开展法治宣传,加大普法力度,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和村务公开等方面建章立制,强化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6.
17.
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也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语境中动态演进并持续深化的。在社会流动进程中,城乡要素配置失衡、乡村社会共同体解体、治理机制碎片化等关键问题亟须解决。推动新发展阶段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能恢复乡村社会的公共生态价值,也能改善城乡之间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问题。新时代乡村治理创新要推动整体协调治理,实现村级治理范式的“嵌入性整合”,突破治理机制碎片化困境;要鼓励动态平衡发展,健全城乡要素互动的“联动性发展”机制,激活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要提升思想价值意识,通过“公共性赋能”强化村域自治,保障村落集体利益的多元供给,在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农村生态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然而,农村生态治理在价值理念、行为主体、技术支撑、生态产业和制度体系等方面存在系统困境。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突破困境,从以绿色理念引领农村生态治理,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农村生态治理体系,加强生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加快农村生态产业发展,健全农村生态治理制度体系五个维度实现农村生态治理理念、主体、技术、产业和制度的生态化转型,提高农村生态治理能力,尽早实现乡村全方位振兴。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时期,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成为新时期扶贫攻坚的新路径和重要举措。介绍我国扶贫开发历程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论,探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基于此,分析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包括:资金短缺、识别对象偏差、扶贫难度大、贫困人口参与意识薄弱、旅游产品缺乏创新等。最后,提出吸收多元主体参与帮扶、调查摸底,精准识别、移民搬迁、技能培训、延长产业链、打造创意旅游等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采用文献分析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机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发展选择路径进行定性研究。由此可以说明,一方面,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国家审计作为政府的一项日常监督机制,可以更好地保证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通过构建国家审计促进国家治理的合理路径,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