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追问品特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追问品特戏剧的本质何以成为其艺术形式基础的可能,也就是探究什么要素和内在的规定性构成品特戏剧形式的决定性因素。虽然品特戏剧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戏剧艺术样式而被广为接受,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专门的文章论述品特戏剧的本质特征,这就势必忽略了品特戏剧的艺术生命内涵,也忽略了品特在丰富和推动现代戏剧理论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因此,笔者试图从品特的戏剧观念切入,以黑格尔的"情境"理论为研究框架,论述品特戏剧艺术形式的决定要素、基本特征、功能以及创作方法与目的,旨在阐释品特戏剧的内在规定性及其艺术构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哈罗德·品特的戏剧大多发生在“房间”内外,人物则围绕着控制权、落脚点、性伙伴等展开“权力争夺战”。品特剧作富有特色的“房间意象”,揭示了剧作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透过人们对“权力”的争夺,揭示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处境。品特剧中的许多人物都成了权力下的牺牲品,或获得了支配地位或遭到了压制。人物的角色经常转换,一个人扮演多个角色。《看管人》中的老人叫戴维斯还是杰肯斯?《生日晚会》中的哥德堡的名字为何在耐特与西迈之间变换?理查德与萨拉在《情人》中不停地在丈夫、妻子、情人之间转换角色—是表明他们互相背叛,潜在的欲望,还是两面性?露丝在《回家》中是“母亲”还是妓女?这些人物大多属于下层或中下层。因此,他们确立身份的唯一途径就是试图控制别人,似乎惟其如此,才能证明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努力并未使他们摆脱困境,人们在这个怪囤里周而复始地抗争着,而争权夺利的结果是没有绝对的赢家和输家,加害者往往同时也是受害者,从而表明了品特对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3.
品特式房间是品特戏剧的基本设置和重要标识,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正是由于启发了读者思维意识的高度参与,品特式房间才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成就了品特式房间的独特审美效应。通过让剧情发展与读者的审美期待产生背离,品特颠覆了传统的房间认识,又通过召唤性结构的利用,品特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重构了房间形象。  相似文献   

4.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这一流派的作品主题都着重在于揭示毫无意义的枯燥生活和荒诞离奇的个体存在状况。品特的戏剧创作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人类存在于一种与生俱来的荒诞之中,生活本身是荒诞不经的,日常语言是支离破砰且晦涩难懂的,人的行为是稀奇古怪的。本文以品特的剧作《送菜升降机》为研究文本,透过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解读这部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
在曹禺戏剧中,我们不难发现“疯子”意象的频繁出现,考察中国乃至世界学、化经典,我们意识到“疯子”意象有着深厚的化内涵,并且具有形象的相似性和内在精神机制的稳定性,从而成为人类集体无意识中共同寻求的先知先觉人间评判的原型意象。“疯子”群像在曹禺戏剧中完整的原型流变过程,体现了作家复杂的内在心理结构及其认识世界、认识自身不懈的上下求索,形成了他戏剧的一个闪光侧面。  相似文献   

6.
品特的戏剧通常被认为是20世纪的先锋实验作品,但无论给品特的戏剧贴上什么样的标签,批评家们都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品特及其作品鲜明地表现了一种对人类道德伦理的终极关怀.暴露人性的邪恶是品特戏剧的内驱力,人性的邪恶导致了人与环境、人与人以及家庭成员间伦理准则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哈罗德.品特被公认为20世纪下半叶英国最杰出的剧作家,由其戏剧风格所衍变来的"威胁喜剧"一说已为评论界广为接受。《房间》作为品特的开山之作,占据着品特戏剧的重要地位。品特所塑造的罗斯这一角色深受着威胁的折磨。本文通过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进一步分析了罗斯的行为动机,以此找出房间里的威胁不仅来自外在的世界,而且还源于人物内心对于过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品特的《升降机》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看出品特剧作的独特个性:游走在现实主义与荒诞派戏剧之间,创造了一种新的戏剧形态——荒诞现实主义戏剧。从主题看,品特不仅表达了荒诞派戏剧所揭示的社会现实的荒诞性,而且还概括了更丰富和更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表现手法看,荒诞派戏剧是荒诞手法与荒诞主题的完美结合,具有形而上的哲理性,而品特的戏剧则是以现实主义手法传达社会人生体验中的荒诞感,具有"可以认识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戏剧意象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戏剧意象是一个局部性而非普遍性的戏剧范畴。它从表现内涵角度可划分为“观念意象”、“情绪意象”、“意绪意象”等三类,从外在表现形式上可划分成“自然物象”、“人化物象”、“人物形象”等三类,并分别表现出多项不同特征。戏剧意象处于运动中,其基本运动形式是反复延续或交替活跃,其运动特征是在间断中延续,在延续中间断,并表现出“同向衍生”与“异向变化”的方向性。戏剧意象的功能是通过象征扩展其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0.
哈罗德.品特是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用特有的、破碎平凡的品特式戏剧语言成功地使戏剧回归到它的基本元素,展现了封闭空间中人物间不可知的对话,发现了在日常闲聊下的深刻,揭示了荒诞生活中异化的现代心理,并为戏剧的语言革新开辟了先河。  相似文献   

11.
“生存论转向”表达了现代哲学的理论自觉。在对传统哲学的“反叛”中,现代哲学正是从“生存论转向”中“坚定出场”。它超越传统的知识论路向,开启生存论路向;摧毁“实体存在论”,开显“生存论存在论”;解构永恒“在场”的“非历史性”,凸显人的存在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2.
重新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单纯是出于学理上的需要,更是为了在当代条件下不放弃马克思哲学的真理价值,以便更自觉地把针对关于世界之原理的批判导向针对世界本身的批判。根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近代读法,从生产力的技术特征到它的经济学规定性的直接转换,被看作是对于历史的真正的唯物主义解释。由这种读法出发,剩余价值学说在当代状况中必然地被看作是过时的理论。因此,重新揭示"剩余价值"作为对现代性的生存论批判的意义,以终结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近代解读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鲁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符码,其生成过程与现代中国的动态语境密切相关,深刻地勾联了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形态。"鲁迅形象"是由自塑和他塑合力而构成的公共形象,对其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为探索现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史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高校院(系)图书资料的建设和服务亟需转变规念,从加强院(系)资料室的建设与服务的意义出发,要求院(系)资料室的建设与服务必须围绕本院(系)的学科建设和专业特色,服务于院(系)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促进学科发展;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创建现代化和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从而打造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文献资料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型世言》中带“着”的存在句进行描写分析,力求做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句法、语义、语用相结合,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带“着”的存在句的用法有一个更清楚、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主题、诗学理念及美学探索中展现出的伦理为"平衡伦理"。这种"平衡伦理"不仅决定着其诗歌作品的伦理立场,同时也打造了其独特的诗学认识论和诗歌美学。一方面,"平衡伦理"是弗洛斯特在传统伦理和现代伦理之间缔造的中庸理念,提供给现代人遭遇存在困境和价值抉择时的多种伦理选择,从而为理解和解决现代人多重的存在问题构建出多元化的选择策略体系;另一方面,弗洛斯特在传达其复杂的诗学理念和满足大众读者的需求之间也遵循着"平衡伦理"。弗洛斯特的艺术成就与其诗歌的普及程度相得益彰,这也恰恰展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现代人生存问题的不凡探索。  相似文献   

17.
书写由政治事件引发的生命个体的"存在焦虑",始终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台湾现代诗的重要主题之一。为确认个体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具有多重面貌的"中国形象"以镜像功能的意义,构成现代诗人笔下内涵深邃的意象。对"中国形象"的营造,超越了单纯的乡愁情结而成为特殊历史时期文化生态及知识者心路历程的见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用"生存论"视角解读了《狂人日记》中狂人的言行后认为:他的言说是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其"突外"后在常人世界的"归化"是一种生存方式;他的存在已成为中国封建礼教和旧文化秩序的一个他者性参照系,并体现了鲁迅直面现实和超越现实的双重关怀.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存在句是俄汉语中一种比较有特点且应用广泛的句式。在语言学界是研究论点之一。阐述了表“有”意义存在句是存在句中最基本的句式,对其研究具有普遍的基础意义。分析了俄汉语中表"有"意义存在句的对应表达手段的共性与个性,同时揭示了其内在的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