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后期的关键性战略阶段,国有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内部特征,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客观上要求国有经济保持长远发展的竞争力.因此,以国有资本为研究起点,创新国有经济财务理论,为我国国有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产权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文章以"两级三层"新型国有资本管理体制为研究背景,在借鉴财权理论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国有资本宏观运行和国有产权运作中的财务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构建一套有机的国有经济财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因此,国有经济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领域控制力的强弱或是否占有支配地位,其衡量标准则是我国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制约国有经济运行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国有资源的配置结构和国有资本的运作制度起着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本配置是政府运用所有者权力从价值形态上配备国有资本的一种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以来 ,国有资本配置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国有资本的配置是一个不断重组、不断优化的过程。优化我国国有资本配置 ,对于加快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6):61-65
企业经营过程中会涉及产权和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在企业产权和控制权配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企业资本结构,企业产权配置体现在所有者跟债权人之间的配置。企业控制权是指脱离于股东所有权而形成的经济性权利,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用自己投入的专用性资产而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通过控制权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来实现自己的产权收益。企业资本结构揭示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所反映的企业各种资源供给者,在同一利益共同体下的控制权配置结果,其信息含义在于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如何分配。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的到位是国有资本的市场化经营孙浩一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和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对国民经...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本减持是优化国有资本配置 ,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的必由之路。而减持国有资本的财务运作与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在财务运作上可通过国有股配售、回购、股转债、向投资者转让及减持方式组合与国有资本重组等方式进行国有股减持。在风险控制上要注意国有股权定价及国有资本控制权等问题 ,在国有股减持步骤上应实施分阶段战略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一般基础,在于以资本所有权为核心的所有权框架结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有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变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以实物所有权为核心的所有权框架为以资本所有权为核心的新体制框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及股份制的推行,都只有从明确国有资产所有权和国有资本所有权人格化主体的方向入手,才能有新的突破。而国有资本所有权人格化主体的塑造,又必须根基于界定国有企业职工的双重地位。  相似文献   

8.
对于国家控制国有经济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经济占主体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较大比例;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在这里,突出的一点就是国家必须控制国有经济,并通过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此,应作深人的理性思考,正确把握国家控制国有经济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理论意义和实证意义。1.政府还是企业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中看,国家控制国民经济都不等于控制国有经济,更不等于经营国有资本。因为在这里,控制国民经济的“国家”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陈锴 《天府新论》2011,(4):60-65
毫无疑问,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产权多元化的积极作用,是重要的改革举措。然而,肆意夸大其功能,势必引发误导改革的风险。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和股份制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不是为多元化而多元化,而是为了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改制实践中暴露的问题表明,产权多元化必须紧紧围绕改制目的而展开,从产权体系外引入产权竞争的方法有积极意义,但企业产权结构单一还是多元都回避不了经营权层次的调整与改革问题,更离不开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因此,产权多元化远非改革的全部,更不是私有化。  相似文献   

10.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由于经济战线过长,国有资本质量不高,法人结构治理不力,管理者水平不高,管理体制陈旧,内部机制不灵活等,直接影响着国有经济整体效益。如何提高国有经济整体效益,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加。研究认为国有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在于激活国有资本,加强企业管理,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李文博在《论国有经济配置领域的战略性调整》一文中,认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性改变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双高负债,要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范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对国有资产配置领域实行重大调整。作者把这一战略性调整的内容归纳为国有经济配置、国有产权配置、企业规模结构与生产力的优化整合和国有企业隶属部门结构等几个方面的相应调整,强调了调整的方向是将国有经济的计划经济型配置调整为市场经济型配置。如何研究和评价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争论。徐崇温先生在《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辨析》…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五大对处在关键时刻的我国国有企业作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等决定,这为提高和发展找国的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无疑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但如何把握住这个方向,开创国有经济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现论上和实践上都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求得共识.一、着眼点: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控制力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所有制、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经济功能及产权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有力地指导了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抓大放小”的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实践,促进了国有经济质量和竞争力的提高以及非公有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有经济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目前国有经济改革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尚待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需要基于实践、与时俱进的新的理论创新的指导。坚持理论上的创新是实现国有经济改革目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国有资本经营是指国有资本的所有者及其代理人从价值形态经营管理国有资本、行使出资者所有权、控制和监督企业经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所进行的筹划与管理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国有资本经营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一方面,国有资本经营有利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健全行使,促使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另一方面,通过国有资本出资者所有权的运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从国有资本经营的理论来源看,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占居重要地位,构成了国有资本经营的理论基础。本文就此进行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弄清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 ,结果在改革开放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找不到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耦合点 ,使得大多数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单一 ,政企分而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既是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迫切要求 ,也为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和改造 ,并进而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胡晔 《天府新论》1996,(3):15-17,20
论新型国有经济财务管理体制的创建胡晔问题的提出90年代中期,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已步入制度变迁时期。这一时期的改革目标旨在解决好所有权对经营权的控制问题,以激活国有经济,增强其造血机能。为此,必须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但产权关系尸是经济运行中各种权力、责...  相似文献   

17.
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 ,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步骤 ,它通过国有资产  的流动和重组 ,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 ,改善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 ,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及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企业合约不可能是完全的,因此,将无法完全的部分称之为剩余,而与剩余有关的一些权力,称之为剩余权。假定剩余权分为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针对不确定性产生的利润而言的,而剩余控制权是企业的一些生死攸关的决策,并将这两种权力统称为剩余权。既然剩余权力面临着配置问题,那么在理论上可能存在最优。我们通过对一元产权企业、二元产权结构企业与多元产权结构企业的分析得出企业剩余权的配置可能存在最优解,即当所有要素对应的剩余权力变化至要素的剩余权边际贡献相等时,企业的剩余权配置达到最优,而要素剩余权力边际贡献的改变则要依赖于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形成了由要素相对重要性为起点的均衡剩余权配置的关系,而由此得出的结论对国有企业改革可能会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释了国有资本、营运及其体系的内涵.论述了构造国有资本营运体系的意义:是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的重大举措;是推动资产重组,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政资、政企分开的重大举措.文章最后分析了建立国有资本营运体系应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改革的试点应具备什么条件、如何建设国有资本的营运机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78年以来的二十多年中 ,伴随着国有经济比重的不断下降 ,国有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倍受关注 ,从“主体”到“发挥主导作用”、“保持控制力” ,贯穿其中的红线即是我们思想上的逐步解放。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有经济控制力往往停留在国有资产的物质形态层面上 ,而随着我国改革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以国有资产的行政计划分配为主要特征的“静态控制”体系显然已不再合适 ;因此 ,本文将从国有资产的价值形态出发 ,把国有经济“控制力”重新界定于“国有资本的调控力”上面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与市场经济体制更加适应的“动态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