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卞之琳是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诗歌风格,其基本特征是冷静、距离、理趣。由于经“冷”处理,他的诗很难感动人,却能通过启迪人来实现其美学价值。同他注意感情克制关联,卞之琳总是小心地拉开诗和读者的距离,因此,读他的诗,常常没有沉浸其诗情中的感觉,而是超脱其外,隔着一段距离在审视、在体味其诗中传达出来的情绪。他的诗还追求一种理趣美,他往往把从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一种单纯、简练的意象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
王德安 《金陵瞭望》2008,(19):70-70
庆瑞是我四十多年的老朋友,拿到他的诗画摄影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很喜欢读他的诗,因为它朴实、灵动又含蓄、深刻。读他的诗常常能过日不忘,有的诗句至今能背诵。因为它们来自生活,正所谓“把形象的刻画激活成意象的神奇”,他这支半个世纪磨炼出来的诗笔,流出来的诗或秉笔直抒夺人心魄,或委婉曲折耐人寻味。他的诗时而如杂文嬉笑怒骂.鞭辟人里;时而又像小品精雕细刻、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结合《日知录》中的诗论解读顾炎武的悼友诗是理解顾炎武诗歌的一个途径。悼友诗作为顾炎武的“私人话语”,契合了他的“学术话语”。前期的悼友诗多叙事,有着诗以存史的性质。晚年的悼友诗贵隐括,带着一层衰颓的色彩。他在悼友中也追悼着自己。从他的悼友诗中我们能看到时间解释了遗民的悲剧宿命。  相似文献   

4.
曹邺诗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词语陈志强晚唐诗人曹邺,字邺之,一作业之,桂州阳朔县人,生卒年不详。他著有诗集三卷,已散佚,后人辑有《曹词部集》。《全唐诗》把他的诗编为三卷。明白如话,是曹邺诗歌的一大特色。他喜欢以歌谣体写诗,以口语词入诗。所以,他的诗大都通...  相似文献   

5.
李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诗人。在短短二十七年的生涯中,他为后人留下了近二百四十首诗,其中有不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诗中的一些奇句、警句,堪称为千古独步的绝唱。伟大领袖毛主席很喜欢李贺的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鲁迅先生也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李贺~①。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李贺诗进行认真的研究。本文不打算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全面的评论,只着重谈谈李贺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风格和成就。 务去陈言,自铸新辞 将全部李贺诗通读一遍,下一番“沉潜反复,嗟叹咏歌”的功夫,…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的文学创造活动发轫于诗,他的诗词的水准甚至在他的小说之上。赴日留学其间,乡愁与乡思是其诗词中的重要主题;在他从日本回国后,他又写了不少感时、伤怀、明志诗,为我们展示了他的心灵历程。同时,反映郁达夫私生活的诗,在郁达夫的创作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山川风物的描写是郁达夫的诗词创作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诗词创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总之,诗词的创作贯穿于他的整个文学生涯,反映了他的生活与思想。  相似文献   

7.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辙的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但他的诗也不乏特色,而对苏辙诗的研究却甚不多见。在苏辙诗中,熙宁元丰变法时期的作品是其精华所在。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辙诗可分为前后两期,彼此不同而又一脉相承,都表现了政争中不屈的精神。苏辙诗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北宋中期文坛,受政治变法的影响,其主流可说是变法时期的文学。苏辙诗又一次证明了当时文学的这一特质,他的诗是变法时期文学的一页。论苏辙诗兼论当时文学的性质,就是本文写作的两个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维诗歌笔法简淡精致,“诗中有画,已成定评。他的诗巧于用色彩和构图等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写景状物。王维的诗在固有色、条件色和透视等方面,也构成了他的诗以画法写诗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拜伦、雪莱和济慈被誉为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坛上的三杰。但在这三位伟大的诗人中,济慈却独树一帜。他的诗另有一番情趣,他的论另有一种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济慈更具诗才,他的作品尤其是《秋颂》,从中国传统诗论的角度看,则更有韵味。仔细深究一下就会看到,济慈从其人到其诗,实在是自然之造化,缨斯之杰作。济慈就是诗。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①,故胸怀大志,或心有郁结,不抒不觉其快。从这个意义上说,凡人皆可吟诗。然而,“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他侧重于强调经济在实现这一过程中的作用。而考德威尔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对诗在这一过程的作用进行了创造性地阐发。通过抓住诗提供幻象这一特征,考德威尔论述了诗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这也是诗起源的经济动因。同时他强调诗通过扩大人们共同的情感世界,为人们提供更强的合作纽带,让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藉此增强实践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自由。  相似文献   

11.
论白居易诗中的爱情婚姻观孙兰廷白居易作为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有唐一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坛上,其贡献是令人瞩目的。他写了大量的爱情婚姻诗,这些诗反映了他的爱情婚姻观。探讨于此,对白居易思想和创作的深化研究,庶几略有裨益。一、继承“相敬如宾、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诗学的国度。早在春秋末期以上,做诗、教诗、学诗、用诗便在我国蔚成风气。孔子生当春秋末期,既是既往诗学的集大成者,又为后世中国儒家诗学奠定了基础。他在学《诗》、用《诗》、教《诗》、研究《诗》、整理《诗》的过程中,必然有所主张,而且应该自成系统。全面揭示孔子诗学的理论体系.对于更为深刻和全面地了解孔子,了解中国传统儒学,  相似文献   

13.
塔尔科夫斯基电影丰沛的诗意,既不同于散文电影,也不同于原苏联“诗电影”。从词源学的角度,对诗的发展作历史梳理,可以看出诗是人类原初时期的创造性产物,是人类本源性的创造力、想像力的展现。塔尔科夫斯基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他的电影观的。他将诗看作是一种生命的哲学指南,认为影片创作应该借助人类生命本源的想像力,创造影像的诗性智慧。他的影片将自然的真实与心灵的真实直面相对、互动、共震,为电影审美创造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关于诗的观点体现在其后期思想中。他对诗的本质的追问首先从诗不是什么开始,从而指出“诗乃是存在之词语性创建”。本文对海氏这一论断略作剖析。  相似文献   

15.
唐朝诗人王维,学史上尊称他为“诗佛”,他的诗与画极富于禅机和禅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毛翰是极具个性的诗人,也是不同流俗的诗歌评论家、选家。他的诗情思优雅、语象典丽,可诵可歌,有别于当今诗坛时尚。他的枇评锋芒既指向曾经流行的假大空的政治抒情诗,也指向正在流行的晦暗怪异自绝于读者的所谓先锋诗。其诗歌创作与诗歌批评互为印证,相得益彰。他倡导“中锋诗”,但这个诗学理想一定要建立在重建我们的文学主体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谢榛认为诗与禅“悟同而道别”。他把握住悟这条纽带,为强化和牢固诗与禅的关系作出了贡献。他乐道的悟,直指诗艺,使诗精纯。他虽标举顿悟,具体主张却接近渐修。其悟承袭了严羽的“透彻之悟”,且掺杂了道、玄、儒诸家观念,缺乏明确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儿童文学界鲁兵可谓全才,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创作上童话、诗歌、散文、寓言、理论样样都来,儿童文学他是行家,而他在古典诗词创作上却也造诣颇深。就是这么一位全才,却对属于小娃娃们的幼儿文学情有独钟,数十年来在这片寂寞的田园里辛勤耕作,为小娃娃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股炙人口的好作品。而在他幼儿文学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一是他的幼儿诗创作.另一部分就是他的幼儿童话创作。以往人们比较多地关注于他的幼儿诗创作,不太注意到他的幼儿童话创作,但实际上他的童话同样写得十分出色,完全可以与他的幼儿诗相媲美。鲁兵的童话创作…  相似文献   

19.
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首先,他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这是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在他文艺观中的反映;其次,他主张诗贵传神,不仅要传客观物象之神,而且要在“超以象外”的远韵,诗歌创作要有“空静”的心态;再次,他崇尚“天工与清新”,认为诗要有率真的感情、清新的意境,这一审美原则的渊源是庄子“法天贵真”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诗词中艺术魅力,首先来自他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同时也来自他的精湛的艺术技巧。人格力量本身不能成为诗,必须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物化为具体的诗的意象,再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才能成为诗。因此,本文对这几方面,都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