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思想建党作为我党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在不同的革命阶段都累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建党初期,党的主要工作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革命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工作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思想建党理论开始萌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首次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思想建党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思想建党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实事求是成为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思想建党迎来新发展,党创造性地开展整党整军运动,纠正错误思想,初步提出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思想.通过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建党发展脉络,得出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工作首位、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党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在社会革命时代为完成党的社会革命的历史使命而进行的执政党建设的新形式,实质是党适应社会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而进行的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组织结构建设。社会建党的信仰重建主要是重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和社会主义观,重新确立共产党在执政形势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是对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集中概括,也是对马克思政党建设历史经验的新总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理解,为新世纪党的建设开辟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根本标准和若干具体评价标准的新概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础上的突破与发展.这些标准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新的尺度,对巩固党的先进性、阶级性,增强党的代表性、群众性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突出特点,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有其现实的深刻原因。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并以此加强对党的思想指导,同时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进步本质的高度 ,深刻揭示了我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科学地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新课题 ,对党的建设目标、标准作了新的概括 ,高度辩证地勾画出一个科学完整的建党理论新体系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7.
面向新世纪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是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历史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 ;“三个代表”科学地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 2 1世纪 ,我们党如何保持和发扬自身先进性和战斗力的问题 ;“三个代表”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的理论和实践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然而,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建党到列宁的组织建党、毛泽东的思想建党、邓小平的制度建党,再到今天中国共产党的能力建党,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的理论和实践轨迹.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讲话是在当前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跨世纪挑战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从根本上回答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 80年历史经验教训的新总结,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雷云 《中华魂》2011,(6):3-7
一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历史。我们纪念建党90周年,重温党的历史,加深对党辉煌而艰辛的历程的认识,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贯穿始终的红线,无疑是从本质层面把握这一整个历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最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从根本上回答了面向新世纪建设什么样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努力实现“三个代表”,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2.
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曾经经历过三次重大的斗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胡适的实用主义、张东荪的基尔特社会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的论战。周恩来积极投身于这场斗争中,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始终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党的建设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对于在异常复杂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才能保证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的呼唤,赋予了建党目标新的时代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目标的新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建党规律,深入研究党的发展规律、建设规律、领导规律和活动规律,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重溯一百年前李大钊开创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教育传统,有助于我们从源头上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及其当代意义.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大开设"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留下了四门课程讲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世界开始融入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尝试与历史起点.五四时期、建党时期北京大学还开创了一条德智统一、知行合一、开放办学、综合创新的新型办学道路,成为新时代教育创新的重要源头活水.北大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传统是与五四运动实践熔为一炉的,从而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重要准备.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正是这一发展的新里程碑。“三个代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深化了对党的性质的理解 ,集中概括了新时期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是新形势下对高校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刘少奇的建党思想是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 ,它们以鲜明的民族特点、完整的科学内容、严密的逻辑体系以及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而自立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之林。两位伟人的建党思想几乎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发展的相同阶段形成的 ,既有共同遵循的规律和道路 ,又具有不尽一致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独创地解决了农民参党问题,处处闪耀着创新精神.毛泽东在农民中建党的创新精神,启迪我们应有更加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搞好党的思想建设.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建党思想是邓小平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为基点、维护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邓小平建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邓小平建党思想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信仰之源,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早期共产党人建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精神财富。它内生性地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政治灵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价值追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坚韧意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质。新征程上,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持续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赓续传承党的红色血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在投身实践中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20.
历史使命、文化孕育、理论引领和实践探索四重逻辑交织催动,共同造就了伟大建党精神。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寻求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伟大建党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引领和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建党实践中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概括而出的32字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建设的精神之源,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同时兼具思想性与革命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人民性相融合、现实性与理想性相联结的鲜明特征。面向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建党精神的传承机制,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同时,促进党的精神谱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