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比较了中西音乐艺术教育观念中人才观和教学观的差异:人才观方面,西方重个性的发展,中国重道德人格的培养; 教学观方面,西方注重音乐本体研究,重理论教育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国侧重音乐的宏观研究,重经验教育,教学方式单一.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源是中西方哲学思想、世界观以及文化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文学史和音乐史上,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总是促成二者多方面的变化,音乐元素和音乐手法的渗透,使中西小说艺术风貌更加丰富多姿,增强了伦理蕴涵的多解性和歧义性。在音乐化叙事中,现代中西小说均运用各种音乐手法,但对音乐元素的取舍呈现出不同的偏好。中西小说音乐化叙事的不同趋向是中西文化不同特征的艺术反映。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周德义先生潜心哲学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欧洲古代哲学、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等;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中西比较、以古鉴今、知行结合等;研究的主要特色:在内容上注重现实关照,在形式上注重语言通俗。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以来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本质主义的思想模式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和表现,然而有关中西哲学各自的特质及其差异的诸多本质主义的"宏大叙事",既不可避免地面对着自己无法解释的诸多"反例"或"例外",而且其本身也并不具有什么实质性的哲学意义.一旦超越了本质主义的思想模式,就会认识到"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合理对象"只能是具有其内在思想统一性的中西某位哲学家的哲学或者某种类型的哲学;与此相一致,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合理形式也只能是"哲学史取向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和"哲学取向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而两者之间的理想关系则是: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思想延伸和问题重思.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以其融汇中西的美学思维方式,以及学术性的比较目的,解读中西美学的差异,辨别中国传统艺术和美学区别于西方美学的根本特性,追问差异与美的关系.他的研究为中西文化碰撞中如何诠释不同文化的美学间之差异提供了一种范例.  相似文献   

6.
音韵是诗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诗歌具有音乐美的重要手段。作为中西不同文化折射下的汉英诗歌,在对韵的理解、压韵的方式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巨大的差异。研究这种现象,对于理解诗歌的本质,以及中西文化差异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利玛窦与中西音乐交流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玛窦是中西音乐交流的第一人,他把西方的宗教音乐介绍到东方,也把中国的戏曲及祭祀音乐、民间音乐介绍到西方.他第一次把欧洲的击弦式古钢琴带到中国.他写的<西琴曲意>既有宣传基督教义的道言,也有自己艰难经历的人生感慨.由于他的音乐修养只限于粗晓音律,因而他对中西音乐的交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全球化视野对中西文论进行比较。首先,中西文论存在着各自理路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文学观是诗礼一体化,更注重伦理角度的把握,而西方文论更主要属于认知的范畴,在此框架下,文艺本质观、价值观、艺术感受方式和艺术的形而上境界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其次,随着中西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中西文论之间也就出现了交流中的冲突,即:现代性冲突的压力、科学性体系的幻觉、以及异质观点系统的误会。再次,剖析中国的文论研究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这主要体现在文化、科技与人际交往状况,以及民族意识与感性经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节奏、韵、平仄等韵律要素构成的诗学效果,中西文艺理论通常称为"音乐性".但细考发现,节奏是一种早于音乐、诗歌的自然或生命属性,音乐进一步改造成更鲜明、精确的"音乐节奏";语言则通过语音组合构成不完全"等时"的"语言节奏"或诗歌节奏,它与"音乐节奏"并不等同.韵、平仄则原本就是语言的属性,也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尤其是诗歌的特性:不同国家诗韵的差异只与该国语言有关,而与该国音乐的差异无关.这一性质认定意味着,"废韵律"失去的不是"音乐性",而是"诗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宋朝文人郭沔的古琴音乐《潇湘水云》和德国巴洛克时期的伟大作曲家巴赫《创意曲》的具体分析 ,以及兼顾对这两类音乐整体创作特点的把握 ,探讨其同各自相关文化、哲学内涵之间的关系 ,以其从问题的根本点和直接关系中 ,阐明中西音乐最本质的差异和个性特征存在依据、存在条件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1.
象征主义对诗歌“暗示”的要求 ,使新文学象征派诗人自觉追求诗歌的音乐性 :一方面 ,他们注重挖掘文学的音乐质地 ,在诗歌中使用叠字叠句、反复咏叹等技巧 ;另一方面 ,他们追求诗歌的整体韵律 ,努力使诗歌成为音乐 ,使音乐上升到诗歌本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自从德国音乐学家费利克恩·卡茨(Felix gatz)从康德哲学中借用"他律"、"自律"的概念,运用到音乐美学研究中,做为划分音乐美学流派以来,音乐中"他律"与"自律"的对立和冲突,从来就没有调和过.我们从中西哲学范畴以及由其决定的中西音乐范畴的比较研究中,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中所谓"他律"、"自律"的发生逻辑.其实,"他律"也好,"自律"也罢,若简单地将其割裂而片面强调一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考究,其无论如何也只不过是一种悖论.  相似文献   

13.
文化必然通过文学去求得充分的体现泅为任何文学内容和艺术方式都有文化的投影,诗歌也不例外。作为诗学中的重要美学要素,意象一方面受制于文化,有文化的投影;另一方面,也会反映文化。本文从艺术的“真”、“意”的稳定性以及能否构成意境等三个方面比较了中西诗歌的意象,通过文学现象去返观文化,通过比较中西诗歌意象的不同特征去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是我国音乐学术领地的两大学术研究领域,研究和探索中西方音乐史,对于更好的认识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从史料、方法、著作及历史发展线索等方面,对中西音乐史作了初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音乐文化发展、交融史中 ,既能作曲又能表演的“双专业”音乐家十分少见。因此 ,应将专业音乐教育、社会、学校、家庭音乐教育有机协调起来 ,在中西音乐交融的大潮中 ,改变人才培养类型的观念 ,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借以让其创作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高校钢琴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着严重忽视中国钢琴作品的现象.致使所选用的中外作品数量比例失调,直接影响到钢琴教学质量.只有大力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热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探索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加强对中西音乐文化关系的理解,有力地促进我国民族钢琴学派的形成.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应特别注重教师作用、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中国钢琴技术训练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西教育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源于社会文化的心理差异.本文从文化心理的价值取向方面探讨了中西文化的渊源,并且分析了中西文化背景下两种教育观的不同,谈了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要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相结合,开展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中西思维方式各有自己的特色。通过比较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可以预测中西思维方式的未来发展趋势,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本文探讨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并对中西思维方式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认为中西思维方式最终会逐步结合,最终产生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西方音乐自鸦片战争后对中国音乐的影响谈起,分析中国音乐的一步步变化,认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应当本着借鉴与吸收、继承与保护的原则,从本民族利益出发,转变中西音乐对立的观点,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论述关于中西社交礼仪差异的问题。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接触外国游客的机会越来越多,了解中西社交礼仪的差异并学会恰当运用它们变得很重要。在这篇论文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中西礼仪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包括见面和告别礼仪的差异,介绍与称呼的差异,对称赞和感谢的不同回答等。作者发现,中西在这些礼仪方面的差异确实非同一般。此外,造成差异的原因也是多样的,本文试图从文化背景、价值观等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