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飞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6)
文本与意义的关系问题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基本问题,不仅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依据与现实依据,而且有着符合其自身发展要求的客观依据;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基本问题总的来说有两个极为重要的理论维度,体现为文本与意义之间共时性的和历时性的理解张力以及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实践张力;马克思的实践释义学为我们缓解理解张力与实践张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周晓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0(1):5-13
政策的类型是指根据政策的内在构成和外在显现的特点对政策所作的划分和归类.文艺政策的类型即根据文艺政策的构成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特点对文艺政策所作的划分和归类.新中国文艺政策从构成内容方面可分为基本文艺政策、具体文艺政策和特殊文艺政策,从表现形式方面可分为概念性文艺政策、法规性文艺政策和示范性文艺政策.研究文艺政策的类型,有助于深入理解文艺政策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文艺政策对文学艺术事业的引导、规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建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101-108
转型是当代大学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关于大学转型的分析有三个基本的维度,即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动。将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动三维度综合起来可以构成一个关于大学转型的一般性的解释框架。在此框架之下,一方面大学转型的理想、理论与知识,知识、行动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另一方面大学转型中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动间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与冲突。总体上,大学转型既是一个从理想到理论,从理论到知识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从知识到行动,从行动到实践的改革过程,更是一个从理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行动的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立法解释与法律相伴而生 ,并在法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解释主体实际上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由于中国古代立法解释技术的日臻成熟 ,解释的方法亦多种多样。这些都突现出了历代中国对立法解释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对当代中国宗教的发展状况及其呈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可以把其归结为五种主要类型:信仰危机型;价值错位型;从众趋同型;心理求助型;国际渗透型。宗教并不能真正解决人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唤起信教群众重新回归现实生活的勇气,必须对他们的宗教信仰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引导的途径包括:文化心理的调适;正确理想信仰的确立;合理价值观的选择;人文关怀的重视;思想教育的加强。 相似文献
6.
7.
刘毓庆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15-21
郑玄《诗》学理论的基本框架有四个方面:一是以《毛诗》为核心的政治理论体系,二是以小学为钤键的语言解释系统,三是以礼注《诗》的内涵拓展路径,四是以“兴喻”为枢纽的意义转换机制。政治理论是主导,语言解释是手段,内涵拓展是方向,意义转换是目的。其意义在于对于儒学思想与中国文化的充实和丰富,以及其建构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对于中国社会价值秩序的稳定和对于中国社会长期协调的保持。其中无疑也夯实了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根基,使文学理论具有无限发展的机缘。 相似文献
8.
江凌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90-97
21世纪以来,党中央和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十大类型:确立文化产业合法性和战略性地位政策;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政策;鼓励多种资本并存的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政策;优化文化产业组织政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区域布局政策;文化产业指标体系与统计政策;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政策;文化产业对外开放政策。这些政策类型内容丰富,系统性、创新性强,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军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47-50
在中国古代社会,立法解释作为一种有权解释,它与法律相伴而生,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历代统治者都对立法解释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由于中国古代立法技术的日臻成熟,故立法解释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中国古代立法解释的方法可划分为文义解释、论理解释及特别解释这么几大类。 相似文献
10.
翟学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9,(4)
以往关于中国人价值取向的类型研究是依据西方学者提供的标准划分或修改的。然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类型和内涵界定提供一种相当契合的分类依据,即中国人曾依序经历了宗教意识取向、伦理取向、文化取向、政治取向和经济取向,但没有经历社会取向上的改变,因此它可作为中国人价值取向的基础特征。由后向前看,价值取向转型中的导向、冲突和积淀是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的突出问题,其中反映出的社会学特征是思考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如何能迈向现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阐释,应以中国古代文论为根本,但并不意味着对现代文论的否定.应正确对待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的关系.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十分必要.应掌握对古代文论现代阐释的原则和古今互补、中外互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记录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5-10,20
文献诠释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古人对文献诠释有系统的看法。在他们看来,文献诠释的必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空间隔,文献载体的变化所导致的对文献理解的困难,二是学术传承过程中对文献理解的不同。文献诠释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恢复文献原貌,探知文献作者的"原意",二是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阐发蕴含在文献中的"道",并用之于社会实践。因为古今相通、人之性情相通、语言文字相通,使得文献诠释得以可能。"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由字以通词,由词以明道"以及排除"先见"是古代文献诠释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方志景观文学及其当代增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云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4):420-422
中国古代景观文学 ,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中国古代地方文学极富特色的核心构成。但这类作品大多载录在各地的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志中 ,一般来说很难引起文学史家的足够重视。随着近年来各地大规模旅游开发热的兴起 ,各地对其旅游景观景点的人文历史底蕴的“寻根问祖”已成为必然 ,因此 ,全面发掘整理此类方志 ,使其在当代重新增值 ,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青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4):73-77
训诂学与现代汉语词汇学在词汇词义研究方面有本质不同,但二者有一定的内同性和互补性.训诂学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可以应用于现代汉语词义研究:有助于理解现代汉语合成词的语素义;有助于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词源意义,从而有助于辨析词义尤其是同义词、类义词的含义;有助于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的词义演变和词义系统;有助于正确理解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成及其意义;有助于正确理解现代汉语成语等固定结构. 相似文献
15.
高小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23-29
对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研究历来存在着文体混杂的问题.该文则试图从小说作为叙事文体出发,对叙事的内在特征--深层叙述结构进行分析,从这一角度梳理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内在趋势和文化意义.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叙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3种深层结构:历史与道德统一的正史结构、从情感逻辑出发的历史批判性叙述结构、作为欲望宣泄的民间文化叙述结构.这3种深层结构在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先后展开,形成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和文化发展中从正统到精英、而后又到民间的内在趋势。 相似文献
16.
赵海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
夏目漱石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汉文学史上汉诗人的代表,其一生所创作的近二百首汉诗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其大.从自幼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巨大影响,到面对西方文化舶来的时代现实,无论是儒家的“经世济民”,还是佛禅的隐遁出世,在其毕生的汉诗写作中,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对精神世界的坚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商界小说创作根植于中国思想文化体系之中,深受儒、墨和佛教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神助命定、家庭中心、因果报应等三种结构类型。这些结构类型的产生既是文化影响的结果,也是小说创作者在面对意识形态与商业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所进行的调和、化解的尝试,内含着较为鲜明的创作意图。这些结构类型的运作为商业的存在发展和商人的经商求利行为赢得了话语支持和接受空间。 相似文献
18.
张应斌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1):23-28
中国文学史近60年对《七月》的阐释中,前30年是阶级斗争观念下的农奴悲惨说,后30年变化不大。其错误在显性层面表现为对人类早期贫困、对氏族时代的公和对女心伤悲的理解有误,其深层原因是文学观念错误和忽略历史时代和主题所致。《七月》阐释在近30年改变不大,反映出古代文学的思想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的产生发展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学界一直比较重视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这项研究,根据研究思路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将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作总体观照把握的综合性研究,断代文学的地域性研究,地方文学研究以及专题性研究.各类型中都建立了一定的范式.这些类型和范式是我们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的必要思路与基础,对于研究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周晓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1-53
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文学史意义在于,从空间视角重新认识和研究古代文学,充分发掘和利用长期以来被忽略的城市文学资源。有助于建构起时空并置、更加完整和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此外,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文学还可以为当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历史视野与意蕴深厚的历史文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