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精神是大学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稳定的,并为大学人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灵魂,大学精神具有导向,规范凝聚,激励,熏陶和感染作用。大学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要着力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现代大学形象设计与塑造的现实需求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大学形象的系统设计与塑造对于每所高校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现实需求和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以一种新视角对自己的办学活动进行审视与调整的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地方普通高校尽管属于中国大学体系,但在地理区位、办学定位、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方面与中心城市的重点大学有着明显差异,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精神培育的走向将对这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大学精神含义的辩解,明辨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困境:即地理区位的困境、历史沿革的困境、政策支持的困境、文化自觉的困境、办学特色的困境和服务社会的困境。在地方高校大学精神培育过程中要着力凝练人文精神、创新办学理念、契合社会发展、打造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4.
地方普通高校尽管属于中国大学体系,但在地理区位、办学定位、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方面与中心城市的重点大学有着明显差异,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精神培育的走向将对这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大学精神含义的辩解,明辨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困境:即地理区位的困境、历史沿革的困境、政策支持的困境、文化自觉的困境、办学特色的困境和服务社会的困境。在地方高校大学精神培育过程中要着力凝练人文精神、创新办学理念、契合社会发展、打造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大学精神讨论大学办学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阐述大学校园精神是大学人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和文化心理状态,是大学人自觉追求、主动塑造的过程,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办学传统中积淀孕育而生的过程,是一个薪火相传、不断强化的过程。提出大学校园精神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任何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违反校园精神形成规律和必须具有矢志不渝的执著追求精神,锁定预期的建设目标,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精心培育和不断强化为大学改革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流大学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流大学都具有令人尊重的精神气质,独特的大学精神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然而,我国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较多地关注了各种硬指标的建设,忽视了对大学精神的培育,出现了一些误区.历史表明,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追求与群体意识,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缺乏大学精神的大学,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许多大学缺乏特色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样,中国的许多大学正在努力培育自己的特色也是不争的事实。一所学校要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要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要准确把握办学特色的内涵,要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凝炼和培育,更要靠校长鲜明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经凝炼形成的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和集体无意识。在日趋激烈的高校竞争中,新建地方本科院只有努力培植自己的大学精神,才能形成办学特色,保障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竞争力,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赢得一席之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植大学精神关键在校长、书记,同时要善于依托和融合地方文化,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大学之于国家、个人都大有裨益,其对于国家的发展、个人的完善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组织机构都无法取代的。大学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走向一流最为核心的要素,它统筹着整个大学的运行与发展,关涉到大学方方面面。大学的办学理念在不同社会时期具有不同的鲜明特征,其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适应性与超越性相统一,恒定与动态之共存。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精神与大学精神存在一定的内在相通性,井冈山精神与井冈山大学的精神则尤其如此.井冈山精神可以而且应该内化为井冈山大学的精神,并转化为办学的巨大力量.培育和铸造井冈山大学的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化的"井大精神"来指引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办学实践中结合自身传统、地域文化、时代背景所形成的独特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具有群体凝聚、价值导向、激励鼓舞和环境营造等功能。东北农业大学经过6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东农人文传统,在高等教育激烈的竞争面前,探究东农人文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对高校大学精神培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体现了一所大学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和谐视野下,从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注重教育教学创新、弘扬科学民主精神和培养知名专家学者这四个方面培育大学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以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目标以及校风、学风、价值观等为内容的大学文化。大学文化具有整体性、传承性、创新性、辐射性等特点,它是大学的血脉,是全体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而特色大学文化则是现代大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现代大学的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别山道路精神"是安徽农业大学在80多年办学历史中凝结成的独具魅力的特色大学文化,不断推动着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和彰显,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共同
遵循的一种价值追求、判断是非的标准和鉴别美丑的规则。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集中、稳定的表现形式和
载体就是大学精神。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大学精神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但都
必须符合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内涵,同时要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做出贡献。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出发,可以尝试从三个层面来重新界定和理解大学精神的意涵。大
学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又要在“四个融入”中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南石油大学的大学精神是“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这一精神是学校在半个多世纪
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凝练和传承下来的,经历了孕育期、发展期、形成期三个阶段,是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理念和价
值导向等元素的概括、总结和升华的结晶,其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回溯大学千年流变的历史,可梳理出大学精神文化的五大基本元素: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风.其中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双核”,校训与校歌分别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理性诉求与感性呈现,校风是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长期积淀的结果.因此,要加快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就必须找准大学自身定位,着力凝练其精神文化的核心元素,并注重其他基本元素的培育,而大学人对这些元素所传递理念的躬身践行更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孟二冬精神三者之间的深层联系入手,结合当代文化战略趋势,探讨宿州学院以孟二冬精神建设大学文化的决策在理论基础、战略意识方面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在办学兴教、培育人才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都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纳入民族复兴大业的宏伟蓝图,高校肩负着传承、弘扬文化的重任。宿州学院在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的实践中,以孟二冬精神内涵建设大学文化,以孟二冬精神蕴涵的传统文化精华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办学兴教,培育人才,必将有力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校园文化、不同的规章制度,这些使得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此说来,特色高中似乎就成了一个"伪概念",似乎每一所学校都是特色学校。实质上,建设特色高中就是要在学校原有的文化基础上提升学校办学的品质内涵,以使学校更好地彰显特点:优质、独特和稳定。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关于高等教育要"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要求,探讨了高等院校如何形成办学特色的路径。办学特色的确定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过程,办学特色的培育过程,实际上就是战略实施的过程,即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任何一所大学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拓宽资源是任何一所大学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19.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同其他高校的差别之中。女子大学只有秉承“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强化人才培养特色,培育科学研究特色,彰显校园文化特色,才能履行推进男女平等、促进妇女进步的使命,也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它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办学的根本保证,大学发展的出路在于特色建设,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是建设特色大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