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了解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普遍语言学习观念,采用刘润清、戴曼纯设计的语言学习观念调查问卷,对浙江海洋学院2006级457名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关于英语语言学习观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观念,对语言学习策略观念普遍持积极态度,但非常不认可母语依赖观念,学生学习英语出于很强的工具型动机,而且存在着错误的语言性质观念。本调查对今后大学英语教师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听力自主学习和"英语寝室"相结合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新模式,旨在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结合大学英语"英语寝室"的教学特色,充分利用两者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英语听说教学环境。新模式重视语言输入的效度,同时强化语言输出实践,把输入和输出有机地整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英语教学中开展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借助于问卷调查和语言测试成绩比对等研究方法,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平台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主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结合沈阳农业大学的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介绍了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下自主学习模式的特点。实践证明,网络平台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注重自主学习的理念,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造了开放式的英语学习环境;整合了优秀的教学资源,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克服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条件。网络教学平台下自主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优势,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精心组织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英语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5.
将多媒体(MPC)运用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学习在现代教育学中始终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成效,还能培养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为了更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我校大学英语教师尝试把多媒体(MPC)引进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的优势。通过为期两年的实验教学而得出的初步结论:引进MPC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CET4测试总成绩。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受到挑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所取代。这就意味着学生将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即增强学习自主性。本探讨了自主学习的涵义,简要分析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及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并阐释了如何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更加高效的创新性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已成为大势所趋。对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育,通过学生的高度参与能够充分挖掘学生语言学习的潜力,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收到更优化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单一和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的情况下.本文拟将博客的理念和技术引入独立学院英语写作教学,通过教学博客“我爱写作”的创建和应用,尝试构建独立学院基于博客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里,一方面由于习惯了中学里以教师为中心的、以应试为目的的英语学习,另一方面又面临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适应新教学模式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部分大学新生在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给新模式下教师的新生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学改革是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学习者自主的相关理论是构建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新模式不仅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更能反映学生英语习得的规律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同时,新模式的优势还突出体现在课堂语言材料使用的效果、课堂活动主体的自主性发挥、课堂活动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及课堂学习成效的评估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