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学校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功能。高等学校应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基地 ,成为发展先进文化的基地 ,成为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楷模。高等学校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 ,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 ,切实解决好当前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 ,推进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进高等教育的创新,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更是高等教育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形势下,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推进教育思想与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制度和体制创新.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必须遵循正确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 ,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创新思想 ,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创新的观点 ,并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并列 ,确立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要位置。江泽民同志的教育创新思想 ,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宣传与教育中做好“三个代表”思想的“三进”工作 ,首先应当面对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宣传与教育中本身存在的“三进”问题 ,“三个代表”思想的“三进”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契机。“三个代表”思想的“三进”:一是要深入挖掘“三个代表”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 ,解决过去没有真正凸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问题 ;二是要讲清、写清、使学生想清“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方法论 ,解决过去“进”的不力的问题。研究“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方法论及其“三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通过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 ,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思想内涵 ,指出我们要深刻理解并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为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对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必须肩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重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将高等教育改革推向创新阶段;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培育者;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以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目标,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者;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改革发展高等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文章认为,高校党委可以在大力推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使高校成为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主战场;继承、发展人类优秀文化,使高校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成为培养“四有”新人的摇篮等三个方面起到保证作用。同时又指出,高校党委要认真抓好“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大功夫。  相似文献   

8.
如何创新高等学校院系党建工作 ,是摆在每个基层党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等学校院系党建工作的理论依据。院系党建工作必须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有机结合 ,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 ,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工作 ,为教育事业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中认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以改革的精神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教育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 ,指出教育创新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 ,观念创新是先导 ,制度创新是关键 ,要推行开放式办学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作为民族高等院校,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向,狠抓四个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科研、管理创新,教师、科研队伍建设创新),不断推进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毛概》)作为当前高校“两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面临新世纪全球化的浪潮和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出现的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何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解答大学生心中的困惑和迷茫,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宣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概》教学必须创新,让“三个代表”走进大学课堂,这是时代的需要。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大学课堂的必要性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因其理论创新和实践功能,而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旗帜。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成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在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全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同时,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利用好大学生的课堂,利用好“两课”这一大舞台,集中系统的教育,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显得更为必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潮碰撞、交流无疑会更加激烈,因此必须重视正面的灌输,牢固占领思想文化的阵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相似文献   

13.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创新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创新的根本指导思想。面临着来自体制改革的冲击,高校基层团组织必须牢牢抓住“三个代表”的思想武器,在工作理念、组织建设、工作载体、工作手段、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必然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正确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四个“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理论创新的成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符合广西建设事业新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精神指引下 ,开创广西发展的新局面 ,就必须建立健全广西社会的创新体系 ,全面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要求 ,大力推进先进文化的建设力度 ,不断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以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政治胆识、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 ,它形成于二十一世纪之初 ,有其内在的客观…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保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文章还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破除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障碍,坚持在实践"三个代表"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关于农村土地问题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遵循和理论指南。该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其不仅植根于传统中国的“重农固本”思想,而且是马克思农村土地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范例,是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农村土地思想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智慧的结晶。习近平关于农村土地问题的重要论述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习近平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问题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农村耕地资源保护问题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问题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农村宅基地改革问题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农村土地问题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本土化、中国化和时代化,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为当下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南,为新时代“三农”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境界,指明了新方向。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针原则,落实重点任务,探索新途径;必须处理好十大关系,这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实现高校德育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主渠道与多渠道、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整体教育目标与个体目标追求的关系,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及作用的基础上,立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与时俱进”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核心品质,提出了“创新机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机制”这一中心论点,并就如何以创新机制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展开全面论述,最后以促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作为收束,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