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周兴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王翃是明末清初的布衣诗人,他的诗通过族弟王庭刊刻的《二槐草存》、朱彝尊《明诗综》以及一些地方诗选流传后世,仅三百余首,与实际作诗一两千首相差太远,且内容大多是思乡怀友,即物兴感,真正触及时事的寥寥无几,远不能反映王翃诗歌创作的全貌。上海图书馆所藏王庭编纂的抄本《王介人集》录诗1170首,是最为完整的王翃诗集。通读可知哀民生多艰、忧晚明政局、斥叛乱侵略、表达对抗清志士的哀挽和礼赞,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发掘出这部诗集,才能真正理解王翃"既遭兵乱,多感愤叹咤"、"命意构章,一本杜陵"的诗人本色。 相似文献
2.
王磊同志是我区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在区内外有着良好的影响。王磊在长期的创作生涯中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有自己个性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也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但是,在这部即将问世的《行吟集》中,诗人又献给读者一些什么呢?在我们看来,其一,是深沉的历史感。一个成熟的诗人要有新的突破是不容易的。但当我们读了这本诗集后,一个突出的感觉是:王磊的诗中增添了新的因素,即“历史”的因素。开篇《运河》写道:“运河死了/历史还活着。”《骊山兵谏亭》写道:“你捉住历史/历史捉住你/双十二协定/历史不会忘记……你尊重历史/历史尊重你。”《登泰山》 相似文献
3.
张显清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144
湖南文理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梁颂成教授对明末杨嗣昌及其文集的研究用力尤深,他辑校的《杨嗣昌集》已经由岳麓书社刊印面世。经梁教授整理的《杨嗣昌集》,增补了旧抄本的缺失,并附有杨嗣昌研究资料。杨嗣昌经历丰富,从最低级的九品小官逐渐攀升至正二品的宰辅,加衔太子少保 相似文献
4.
高思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49-152
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审美和教化双重价值,二者之间相辅相成,难舍难分。《文选序》和《陶渊明集序》前者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首次提出"能文为本";后者在肯定审美价值的基础上突出文学的教化功用。结合齐梁时代尚"丽"的文学主流,《文选序》和《陶渊明序》共同体现了萧统既重视文学的审美又重视其社会功用的成熟全面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5.
钱仲联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2)
对于清代文学,清初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又光辉的阶段。沧桑变革、风云激荡,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但清初诗文名家,只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世人熟知,余则陌生。像钱谦益,向来称为一代宗匠,虽因降臣不免声价削减,但对清诗歌影响广泛而深远。他以两朝元老的领袖资格,发表一系列关于诗歌的意见,论定吴伟业,屈大均、宋琬、施闰章、王士祯等人诗作,给他们诗集作序,特别对王士祯,有“代兴”期许,经过钱谦益的揄扬,继钱而起,成了康熙时期诗坛盟主。钱谦益自己的大量作品,兼学唐宋,苍凉激越,对补救明七子摹拟盛唐与竟陵派幽深孤峭的,流弊,确立清初健康的诗风有开山之功,获得“大雅之扶轮,中流之砥柱”(郑方坤·《东涧诗钞小传》)的赞语。清诗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才出现超越元明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戴逸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
祁龙威教授是我的同乡,同生长于江苏常熟,同受业于金鹤冲叔远先生门下,他稍长几岁,是我的学长。我们相交已40多年,切磋学业,交流心得,他为人豪爽热情,常常操着浓重的常熟方言,抒发新见,议论风生,一座为之动容,我从中受益甚多。龙威同志治中国近代史,尤致力... 相似文献
7.
8.
《古今和歌集序》受到《毛诗大序》、《诗品序》的直接影响 ,但《古今和歌集序》绝非雷同之作 ,中日诗学的差异在于 :一个重儒家教化与怨刺 ,另一个重悯物崇情。 相似文献
9.
10.
泰戈尔的诗中有着浓郁的自然情调。他那颗富有感情的心灵,常把惊奇、慈爱和想象投射到自然界的每一个事物上去,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诗人对自然充满无限深情,他热爱自然并了解自然,在与自然的神秘交流中感悟体验,从而写下无数智慧的诗篇。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泰戈尔的诗歌沉思与自然有着亲密的联系。把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表达联系起来分析,从而把握诗人的审美理想是本文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巩本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Z2)
唐人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向以盛唐人选盛唐诗且铃拣得当,品评精惬为后人所称道,其标举风骨,并重文质的审美标准尤为唐人诗论中的卓识远见.这些,前人多有论者,此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殷璠在这个集子的《叙》中曾特别强调过这么几句话:且大同至于天宝,把笔者尽千人,除势要及贿赂,中间灼然可上者,五分无二,岂得逢诗辄篡,往往盈轶.盖身后立节,当无诡随;……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终无取焉. 相似文献
12.
霍松林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4):74-76
元稹是以其理论和创作开一代新风的作家。元稹高度评价杜甫正确处理继承与革新关系的艺术实践 ,他是确立杜甫“集大成”历史地位的第一人。元稹关于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议论 ,切中时弊 ,他反对依傍古人的主张 ,具有理论创新意义 ,其新乐府诗是直接受其创新理论指导的产物。元稹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其悼亡诗情真意切 ,哀婉动人 ,大量的艳情诗抒写男女悲欢离合的真情实感 ,哀艳缠绵。历史地看 ,它们极大地开拓了爱情诗的题材领域和艺术天地 ,值得重视。《元稹集编年笺注》是元稹作品的第一个笺注本 ,在学术上亦达到较高水准 ,它的问世将推动元稹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蔡厚示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7,(Z1)
北宋初年,词人寥寥。其著者唯王禹、寇准、潘阆、林逋数人。他们的词作不多,风格也各不一样。王词清隽,寇词豪壮,潘词飘洒,林词澄淡,都与《花间》、南唐的婉约词风不同。在宋初词人中,真能接《花间》、南唐婉约词之绪者,应首推晏殊。而继其踵者,为欧阳修、晏几道等。晏殊诗学西昆;词学冯延巳。刘熙载《词概》云:“冯延已词,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水叔(修)得其深。”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云:“文忠(欧阳修)家庐陵,而元献(晏殊)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在西江词派中最具婉约风神的词人、词作,我以为是晏殊的… 相似文献
14.
万云骏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88,(1)
一、唐诗、宋词、元曲的 递交与创新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序言》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我国古代的诗体,其形式以句式为 相似文献
15.
傅璇琮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31-33
当代对王羲之的研究还相当薄弱,缺乏广阔的视野和多角度的探讨。中国艺术史中像陈道良、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等大艺术家,期待有真正学术价值的著作不断问世。《王羲之集校笺》即将面世,极具学术价值,做到了校笺与研究相结合,在裒集史料,点评人物事迹等方面,有许多拓新之处。 相似文献
16.
李学勤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四川大学林向先生的学术文集<童心求真集>就要出版了,这当然是历史、考古学界以及关注四川历史文化的人们都极为欢迎的.林先生是我多年老友,蒙他不弃,在论文集付排同时,即将底稿悉数复印寄示.这些广受称道的文章,大部分我以往曾经读过,但辑集在一起再次通读,对林先生丰富多彩的学术成就便有更多更深的认识.这是本书读者都能直接体会的,用不着我在这里多说.我想谈的,只是几点粗略感想,希望对大家多少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孙秋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4)
明末诗人担当的一生,经历了由俗世到僧界两种境况,其前期作品<翛园集>和后期作品<橛庵草>的诗歌艺术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与其文学创作实践相适应,担当的文学观念亦非一成不变,他比较重要的诗禅、形神、复古论成熟于<橛庵草>时代. 相似文献
18.
李秀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5):27-27
在福建省首届新作文教学专题研讨会上,何捷老师的《漫谈观察》一课给许多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连贯、衔接得当,在许多一线教学老师的眼中堪称为成功作文教学的典范。课堂以故事激趣导入,展开议论,引出话题,自然生动,直奔主题。经过学生的议论,找出观察的方法:“看”与“问”。语言精炼、准确。接着开展“寻找‘超女’”游戏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上表演的第一环 相似文献
19.
杨传鑫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6)
从高尔基的《人》说起杨传鑫从前,我们所见到的高尔基形象,只是平面的或是浮雕,而不是立体的本色的,故我们的认识和观感不是全面的,更不用说进入心理层次的分析。作为历史性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或许变得淡薄模糊,慢慢沉入历史的黑洞,或许突现出来,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刘文斌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4)
学术界有关于《晏子春秋》著作属性的“历史小说”“传记文学”和“传说故事集”三种主要观点,其实《晏子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独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传记”.从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三部著作所采录的《晏子春秋》材料的性质来看,也证明《晏子春秋》是一部由后人搜集,通过大量古史和民间传说材料,反映重要人物生平和历史贡献的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