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用正弦函数剖析了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正弦函数所具有的波形结构和周期性变化等性质,在冯摹兰亭中明显地、生动地体现了出来。整篇行尾字的连线、一行中字的中轴线的连线、字中的某些笔画、某些笔画的起笔部分分别呈现出大、中、小、微四种尺度的波形结构。作品中字的大小、字的轻重、字间的疏密均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本文还分析了“带”、“妄”两字的美学特征。将书法与数学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书法的理性认识,特别是对书法具有抽象性这一方面的认识。另外,对临摹、欣赏、创作书法作品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章法是按照美学的原则对字的点画结构和字、行之间关系做通篇安排的技法。章法关在书法创作和书法欣赏过程中应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本文从主宾、虚实和气脉三个主要方面对硬笔书法的章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书法不仅表现为汉字书写的技巧,还表现出书写者的功力、修养、感情、气质等艺术的感染力。即人品与书品的统一。字如其人在择帖、书法创作及书法评论中的表现,说明书法创作与做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书法能陶冶情操、修养品德,从古到今,很多人把都它视为特殊的工具,运用它培养自制能力,锻炼自身意志。因此,我们在渴望练就书法的同时,必须做一个有道德修养、高尚正直的人。  相似文献   

4.
书法不仅表现为汉字书写的技巧,还表现出书写者的功力、修养、感情、气质等艺术的感染力。即“人品”与“书品”的统一。“字如其人”在择帖、书法创作及书法评论中的表现,说明书法创作与做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书法能陶冶情操、修养品德,从古到今,很多人把都它视为特殊的工具,运用它培养自制能力,锻炼自身意志。因此,我们在渴望练就书法的同时,必须做一个有道德修养、高尚正直的人。  相似文献   

5.
契合自然是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唯变所适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充满激情是书法创作的自我状态,气韵生动是书法创作的生命主题,返璞归真是书法创作的人格真谛.只有从创作体验的角度来审视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审美原则,才能对中国书法艺术创作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拟人化批评是中国古代书法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反映了一种传统的艺术观念,即把人的生命形式作为艺术结构形式的一种象征。古代书法批评中人的生命形式分为“形而上”的身体构造、外貌形态与“形而下”的精神气韵两大部分,与此对应的书法结构同样也可以分成这样的两大部分,可谓是一种人与艺术的异形同构。在拟人化批评中,作为书法对照的人,可以说从筋骨血肉到神韵品格都渗入到书法批评的隐喻体系,进而成为一种艺术直观生命的体悟对象。  相似文献   

7.
在书法理论中,傅山通过"作人""正""奴"等概念深入表现其遗民人格。在书法创作中,傅山通过笔力、"奇字"、率性、疾速等表现方法和"丑""拙""支离""直率"等创作审美来表现其遗民人格。遗民人格对傅山书法理论的渗透,能够使其书法理论观点鲜明、内涵深刻、铿锵有力和感人至深,但往往带着某些偏激。这种渗透,能够在其书法创作的取法对象、表现形式和意境创造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社会剧烈动荡,儒学信仰产生了危机。魏晋士人开始追寻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探求,把思想引向了玄学。史家称此为“人的觉醒的时期”。人们主张个性张扬,追求“简约自然”的艺术神韵和趣味。这种崇尚“自然”的审美思潮,充分反映在当时的书法理论与创作之中。文章旨在探讨魏晋书法理论创作中自然观的思想渊源,书法创作中主体所具有的“心斋之心”,以及书法形态、书法品评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自然观念以及对后世书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彝族文字是本民族的自源文字,它有悠久而辉煌的发展史。彝文字由于其本身笔画、结构等构字特点艺术造型,使其在彝文书法艺术创作上更有可为。在古代彝族毕摩文献上的“变字”现象应是古彝文最早的书法创作,只是那时候的人们没有书法概念,后人继承的节奏也缓慢。随着小学到高校一类模式使用《彝文规范方案》以来,近年来的彝文书法发展和创新都很快。如今彝文书法爱好者不断涌现,彝文书法也越来越具有使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书品非人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几千年的书法历史长河中,书法评论受到儒学的影响而提出“书品即人品”。北宋的蔡京是受到“书品即人品”评论影响冲击最大的一位书法家。但是当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了一个人复杂的心理现象对其文化人格所起的特殊作用,以及心理活动在书法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之后,我们发现,书品与人品是不能划等号的,也即是说书品非人品。  相似文献   

11.
朱熹在品评文艺的过程中秉承的一贯宗旨即是以人格定艺格。他评诗文如此,评字画亦毫无例外。他论书法虽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工拙、技法层面的问题,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体之人格。人格过人则不复论其工拙,人格不佳则文艺作品再精工其格亦属低下。朱熹在论及书法与主体关系时大抵涉及两个向度,即以人论书和以书观人。而书格与人格的统一性又影响着朱熹对主体修养与创作心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华夏民族之根,是书法艺术的载体。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初创汉字至今用规范化汉字的演变过程,揭示唐楷书法在其中起了不可磨灭的桥梁作用,启示在书法实用性萎缩的今天,唐楷书法的艺术性更能得到升华,更能体现它的精粹性与高品格性,电脑字永远代替不了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书法艺术的形态、美学品格、哲学思想、艺术精神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特征。中国书法艺术对现代设计具有积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应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讲求符号、结构、线条艺术的书法艺术,发展到魏晋时代,已跳出了"饰文字以观美"的萌芽更新阶段,使眼底观照的对象和心中契悟的真意流露于笔端,书法家的心迹、神识得到了本质的显扬.在中国书法艺术和书法美学的历史上,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阶段.  相似文献   

15.
书画鉴定,其目的在于辨真伪、明是非。个人风格是指书画家在艺术上独特个性的发挥,其表现形式与众不同,独树一帜。书画家由于思想、性格、审美情趣、习惯及使用工具、方法等不同,书画作品的面目风情也就各异。个人风格比时代风格更具体,中国古代画论无不以个人风格的不同作为品评书画的依据。书画作品的个人风格,是书画鉴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关于书法之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是品评书法艺术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书法艺术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在书法实践中,如何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和追求书法之神呢?经过对古代相关论述的归纳和总结,可以得出这样几点:一形全,二质强,三舒泰,四润泽,五变化。得其五者,神采自生矣。  相似文献   

17.
"韵"是中国书法美学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其运行轨迹,大致是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宋,深化于元明清.书"韵"生成,源发自书法主体有雅量、气度、神采、高格;对于书法客体来说,即书作要能有"余意"、"态度"、"书外意"、"幽趣";创作方法上,"和"是要领,多用"卧笔"、"圆笔"、"提笔"、"飘笔",须"藏锋"、"虚和取韵".  相似文献   

18.
面向留学生的汉字书法教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针对性的汉字书法教学能提高留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记忆和书写能力。面向留学生的汉字书法教学需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昌焕 《南都学坛》2000,20(2):28-29
在盛唐的书法苑里 ,出现了以张旭、怀素、李白、贺知章为代表的狂士书法群体。他们的书法狂放、恣肆的特点受其性格的影响 ,也有“道”的深刻影响。浪漫的狂士书法同诗歌、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能广泛地吸收其中的营养 ,成为内涵丰富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他信奉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积极入世,经世致用。儒家思想作用于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影响是深刻的,可以说,儒家思想和品格是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底色,它决定了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