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凌仕江 《社区》2010,(17):49-50
一位从青藏雪山哨所下来的老兵告诉我,因为一头毛驴的离去,几个哨兵哭得死去活来,几天咽不下一口饭菜。那时我已离开雪山.回到世俗的都市。起初,对此很是不以为然,生死攸关,除了泪水,还有什么方式能解救悲伤呢?  相似文献   

2.
大凤 《社区》2009,(26):42-43
我的家乡因纬度低.无雪,于是向往雪山。雪山下,有平坦的草地和溪流。还有一群曾被遗忘的少年.他们70年前叫“红小鬼”,后来的身份叫“失散红军”。据民政部门统计,这些散落在雪山草地的少年曾数以千计,今天已寥寥无几,人的生命毕竟有限!  相似文献   

3.
正我在长达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上,用照相机工作了近40个春秋。在与海洋打了数十年交道之后,我把目光投向了地球之巅那曾经是海洋的,那些更高、更雄伟、更神奇的雪域山峦。2002年,在云南丽江,我第一次见到了云雾缭绕的玉龙雪山。当我再次去云南的时候,我下决心去德钦,拜谒了传说中的梅里雪山。从那以后,我一有机会就往雪域高原攀登。随着和雪山的接触日益增多,对雪山的了解也逐步加深,对于"雪山崇拜"文化理解越来越深。曾经的海洋如  相似文献   

4.
雪山在、路在、空明的音符在。时空在、朋友在,我在。我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历史典籍、文献的梳理及其所载历点的推算,同时结合出土文物考察(即“三证合一”法),对中华人文始祖太暤伏羲、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的故里、生卒年代及其主要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订和论述,再论太暤伏羲距今七八千年,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距今六七千年,并提出了伏羲孕于西洞庭之滨、诞于洪江高庙,炎帝诞于会同连山,黄帝诞于岳阳君山(寿丘),他们一生的活动和创业均在荆楚黔中等新观点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伴着咆哮如虎的长江水驱车北望,就是云南迪庆自治州首府中甸的方向。当越野车盘旋而上,奔驰于海拔三千米的森林与雪山之中,车中的我忽然抑制不住地浑身颤抖——不是由于高原反应,而是由于强烈的视觉震撼。当铺天盖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和金黄的郁金香掩盖了整个车窗的时候,我知道,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就是著名的人间净土——香格里拉。位于金沙江湾北的中甸(意为“牦牛草原”),以其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倒金字塔,塔尖直指南亚次大陆,宽阔的塔座则与西藏、四川交界,中江河从倒金字塔地形中间穿过,梅里雪山、哈巴雪山、白茫雪山和巴拉更宗雪山是一座…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界围绕"轩辕"名号来源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认为黄帝"轩辕"的由来与黄帝的制作发明有关;第二,"人因地名"与"地因人名"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三,认为金文中的"天鼋"即是"轩辕"的观点;第四,从音韵角度出发得出的其他观点。就目前学界的整体研究来看,因观察视角广、涉及领域多,多数观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8.
云南德钦县因其“香格里拉” 犹如仙境的旅游奇景而声名日隆。自从1933年美国作家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饯》中描绘过这个雪山环抱、森林郁密的神秘山野并称其为“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以来,她就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的寻找和向往之所。而“白马雪山”,就像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一样昂然峭立於横断山脉南段北端,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 之处,与梅里雪山、玉龙雪山、太子雪山、察里雪山等隔江相望,在金字塔般的雪山环伺之下蕴藏发育著极其丰富的树木资源和森林景观,吸引著神州各地和世界各国旅游者们经…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界围绕"轩辕"名号来源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认为黄帝"轩辕"的由来与黄帝的制作发明有关;第二,"人因地名"与"地因人名"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三,认为金文中的"天鼋"即是"轩辕"的观点;第四,从音韵角度出发得出的其他观点。就目前学界的整体研究来看,因观察视角广、涉及领域多,多数观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初夏,我和朋友一起去了四川省阿坝自治州的小金县,那是巍峨的巴朗山西面的藏区。我们翻越了海拔4500米的巴朗山后,在小金县古朴的日隆小镇停了下来,准备去镇域里美丽的四姑娘雪山下露营。  相似文献   

11.
屈桂林 《老友》2011,(7):21-21
赤县风烟数百年,南湖一舫动坤乾。 红旗指引燎原火,真理掀揭救世篇。 推倒三山从庶意,清平四海慰轩辕。 兴邦几代风流续,九秩丰功耀宇寰。  相似文献   

12.
我在拉萨     
于坚 《社区》2017,(26):22-23
有一首曾经流行的歌唱道:回到拉萨,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净,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  相似文献   

13.
“回到拉萨, 同到了布达拉官。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净, 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 踏着歌声,登临拉萨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城市,不论是“回到拉萨”的常地人还是初上这雪域高原的观光客,而对圳肃穆宏 的喇嘛庙,冷峻苍茫的雪山,淳朴虔诚的居民,都可以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与姿化。但如果有心的人们回首那铺展在拉萨绵延的大道,那令人流连的条条街衢,就不能不为这世界屋脊上的交通发出由衷的赞叹。 青藏高原,生存难,筑路难,发展交通更难,拉萨交通人却在恶劣的环境中创下了通车里程5752.9公里,全市七县一区达到19.5公里…  相似文献   

14.
轩辕,为星宿名,蜿蜒如龙如车,喻指通天的神车,玉璜是通天的虹桥,熊为天熊,通天的神话动物,即天与地、阴与阳之间二元对立的调解者、中介者的形象。在黄帝名轩辕号有熊这一符号现象背后,共有三种作为天地之间中介物的象征存在,即玉璜(天桥)、天车(轩辕)、天熊(有熊)。前二者作为神话想象的运载工具,有着互为象征的对应性:玉璜的形制中有一种雕刻出双龙首(有时则为一龙首)的原型形象,故为龙璜或龙形璜;轩辕神车为龙驾之车,上天入地。所谓黄帝骑龙而升天的传说,成为将三种神话名号统一在一个神话情节中的最佳实例。璜为龙形天桥,轩辕为龙驾之天车。有熊为升降于天地之间之天熊。对于黄帝之多种名号的这种三合一式贯通阐释,能够顺理成章,调和三者间的符码矛盾和语义对立,达成统一的神话理解。充分利用四重证据的论证优势,对此做出多方面的证明,将是找回并有效解读有关华夏人文初祖的文化记忆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5.
乐曲《雪山春晓》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作者范上娥、格桑达吉。乐曲描绘了西藏高原雪山连绵、冰雪融化、春晓在望、鲜花盛开所呈现出的关丽景色,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大自然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乐曲结构完整,演奏技巧丰富多彩,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时代特色。本文试从乐曲的结构、演奏技巧、旋律、演奏处...  相似文献   

16.
乐曲《雪山春晓》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作者范上娥、格桑达吉。乐曲描绘了西藏高原雪山连绵、冰雪融化、春晓在望、鲜花盛开所呈现出的关丽景色,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大自然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乐曲结构完整,演奏技巧丰富多彩,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时代特色。本文试从乐曲的结构、演奏技巧、旋律、演奏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探求其内在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胡紫薇 《山西老年》2012,(10):46-46
从七月南湖的第一声宣言 我读懂了你最初热切的向往 从雪山草地那艰难的跋涉 我敬仰你百折不挠的坚强 从遵义城头那飘扬的旗帜 我理解了你曲曲折折的追求 从宝塔山升起的曙色  相似文献   

18.
爬雪山、骑单车穿越西藏,去梦想的国家旅行,用博客记录创业历程…… 一位非典型创业期CEO。  相似文献   

19.
蒋维明先生做人低调,做学问认真。近日,见到先生的新书《明清巴蜀人物述评》(巴蜀书社出版),评述对象包括诸如《红灯女杰廖观音》、《杨升庵与川剧》、《清朝戏剧大师魏长生》、《血溅轩辕的刘光弟》等近数十余人。  相似文献   

20.
关于藏族历代翻译家梵译藏若干问题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雄伟的雪山之间,梵文成为藏族典籍的基源,恒河之水涓涓流入藏语渠道,我将此源流之情叙谈。为了在雪山藏区使占籍文化的鲜花繁茂灿烂地开放,本文拟从图米桑布札起,将精通两种语言的被称作世界的眼睛的历代翻译家,就如何从事梵文译成藏文这一问题略加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