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即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大约酝酿、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至1911年;西方社会主义学说是其民生主义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民生主义实际上是孙中山设计的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定性为“主观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资本主义”尚有存疑。  相似文献   

2.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创立的中国第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其形成与发展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相关。其中,马克思唯物史观对孙中山民生主义影响较大:孙中山民生史观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具有唯物主义色彩;民生主义的四大纲领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孙中山师马克思唯物论之意,倾及中国国情,在不少方面创造性地阐发了马克思唯物论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3.
有关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研究,海内外已有不少精辟的论著。本文着重探讨作为“主观”社会主义者的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他在革命实践中与苏俄和中共的关系。一、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孙中山先生留下的辉煌财富中,民生主义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主义思想是受到欧美社会主义学说影响而创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及其在继承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上的特点,认为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可分为两个时期:大革命时期,以形成其基本框架为特征;大革命失败以后,以将孙中山三民主义具体化为特征。前一时期,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阐发三民主义整体观,以“耕者有其田”为中心的民生主义和注重农民民权的民权主义思想上;后一时期,主要体现在以民族革命为内容的民族主义,以平民政权建立为中心的民权主义和以社会主义经济为发展方向的民生主义思想上。两个时期的思想内容基本相通,而民生主义思想在后期与孙中山更加接近。上述内容决定了他在继承三民主义方面与戴季陶、胡汉民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封建斗争的革命纲领,它体现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矛盾。“民生主义”乃为孙中山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提出“民生主义”的“社会革命”纲领。这个革命纲领,既表现出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性格,则又反映出二十世纪初所处的时代特点。 孙中山所主张的“民生主义”,其内容所含有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外历史上  相似文献   

6.
令世界有大同——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及其建国设想李英铨1923年12月30日,孙中山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中曾这样说道:“要说明民族主义,是很容易的。说明民权主义,那要困难。至于要说明民生主义,那更困难。许多人从前只知道民族主义,现在才知道民权主义。讲...  相似文献   

7.
试论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真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定义、内容及其实质进行了解说和分析,作者认为,民生主义所代表的是正在发展中的、渴望同官僚垄断势力和外国资产阶级争取平等地位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实际上是孙中山设计的一种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可称之为民生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1905年10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宣布:“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扬时代是也。”从此以后,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成了孙中山着重宣传刻意阐释的思想。按照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来看,本来民权主义应该是三民主义的首要关键。但是,为什么孙中山这位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会如此关切民生问题,并把它放在自己革命理论的突出位置上呢?这个问题有着相当深层的社会政治背景,对这些背景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三民主义,理解孙中山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孙中山先生为增进中国人民幸福,防止将来因贫富悬殊引起社会革命而提出的经济纲领,也是其一生奋斗的根本目标。孙中山开放思想的核心是利用外资、外力和外国技术大力发展实业,以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所造成的两极分化的弊端,国利民福,实现真正的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10.
民生主义思想是孙中山先生立足中国当时社会现实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进行的理论总括,尽管孙中山无力实施民生主义的方案,但他的思想精髓却包含了许多科学的内容,对中国现代化道路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构想都明确提出要消灭贫困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两者相比较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构想超越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表现为 :一是选择了“部分先富”的道路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这个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而这两点都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上 ,脱离国情正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致命伤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出现了复杂的政治局面。这是孙中山所始料未及的。孙中山认为,封建的清王朝已经消亡,中华民国已经建立,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此后革命党人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而同盟会的大部分成员,却对三民主义政纲不完全理解,对民生主义,特别是“平均地权”问题存在严重分歧。他们或只信仰民族主义,认为推翻清王朝一切问题即迎刃而解了;或只承认民族、民权两主义,认为应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如何巩固这个共和国,思想上并不明确;还有一部分人接受了在当时日本青年中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潮,这和孙中山主张的民生主义也不相同。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分歧,导致了辛亥革命后政治思想的混乱。  相似文献   

13.
民生主义即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既是一种思想体系,又是一种社会制度.在孙中山看来,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不应当象西方国家那样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应当象苏俄那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苏俄模式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应当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立一个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生主义——集产社会主义的社会.孙中山所构想的这种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特特征,就在于它的所有制结构是多种经济  相似文献   

14.
在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革命领袖提出了"平均地权"、"兴办实业"的民生主义思想和主张,但因其理想主义成分太重而止步于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传承与发展孙中山等的民生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宏观与微观相协调,成功地化解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种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从而实现了民生思想从理想到现实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曾多次向国人表明,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但这个重要的命题被过往的中国有意回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深层的内在关联。"均富"(共同富裕)是两者的共同本质,"天下为公"是两者的共同文化归宿,"实用理性"是两者的共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之民生主义既有对中国近代先进经济思想的继承,也吸收了西方近代经济思想,民生主义是融合东西方近代经济思想而形成的中国近代最先进的经济纲领。  相似文献   

17.
<正> 孙中山曾多次说明,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曾公开声称自己是个“完全之社会党”。在他的演说辞和论著中,对民生主义——社会主义有过许多理论的、原则的、具体的阐述,但所描绘的“社会主义”前景往往美妙而模糊。《实业计划》是他精心设计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兰图,是经过深思熟虑、准备付诸实施的行动计划,从中,可以看到孙中山心目中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清晰样式。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就主张未来的中国要走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中间道路",即"民生主义"道路.它开创了二战后许多亚非拉独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先河.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民生主义,而民生主义的内涵,又因时而异。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一直以“土地”和“资本”课题为中心内容。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民生主义所包括的内容也不断发展,当建设事业提到日程上来,民生主义又增加了实业问题、教育问题。于是,按照孙中山后来的提法、民生主义有四大纲,即土地、资本、实业、教育。他的《实业计划》、《民生主义》、《中国之铁路计划与民生主义》等著作,集中体现了关于中国经济建设的设想。尤其是,他通过实地勘查,积累大量第一手资料,经过深思熟虑,写成洋洋十万余字的《实业计划》,对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和一系列主张。虽然,孙中山关于经济建设的宏伟设想在当时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它浸透了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全部心血,表达了革命先行者  相似文献   

20.
1991年8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韦杰廷教授所著的《孙中山民生主义新探》一书。该书有25万余字,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旧民生主义和新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民生主义所有制结构,民生主义的经济理论,民生主义的历史理论,民生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关系,民生主义的性质、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诸方面进行了有深度的探讨,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笔者读罢该书,觉得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