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互联网、信息科技和社交媒体极大地改变了政治信息传播的传统模式。网络空间为政治机构和个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空间。新媒体可以放大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也能够创造更为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形式。传统的政治动员格局在互联网上得到进一步构建和巩固。以英美为代表的主流西方政治传播运用网站、社交媒体、博客和微博客等多种平台拓展新媒体空间,以达到高效低耗、更加个性化、更加独立的传播效果。但同时,新媒体所带来的受众不平衡、传播效果难以控制、权威缺失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也给政治传播者和研究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高校新媒体文化以其社会性、包容性、自觉性的文化特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政治倾向、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和个性心理,他们思想文化的变化,必将影响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生活层面的变迁,为了繁荣和发展高校新媒体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高校新媒体文化的核心特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高校新媒体文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处于整体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新媒体把握与应用的相对滞后,既是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匮乏、“数字鸿沟”扩大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农村社会发展的要因之一。新农村建设为新媒体在农村社会的发展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把握新媒体规律,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信息建设与信息服务中的作用,既是新农村建设获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保证,更是中国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网络和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兴起,引领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引发了文学生态的裂变。在新媒体时代,文学场域更加多元,文学生产机制和传播方式变化显著。经典重构面临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深层冲突,因而,现代文化需要从适应新生态、价值坚守和批判性思维三个方面构建与当下文化环境相适应的文学经典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而倍受大学生青睐,它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观念模式,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现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可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技巧、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等措施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公共领域的兴盛和衰落,伴随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全过程。在互联网背景下,随着信息经济崛起,公共空间的重构有哪些新的可能,以及新媒体在公共领域重构中将扮演何种角色,是思考信息社会公共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欲理解信息社会公共领域如何重构,要充分理解公共平台的丰富性和公共意见表达的多样性,聚焦公共领域权力、意义与秩序的建构方式,在新的互动、传播机制下探索公共领域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开放性、自组织性、个性化、互动性为显著特征的新媒体不仅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而且正在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产生着重要影响。公民社会建构也推动新媒体的繁荣发展。新媒体与中国公民社会之间存在着双向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新媒体广告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宣传产品信息、打造品牌形象、促进消费活动的重要手段,新媒体广告不但可以获取经济利益,也对社会消费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一定影响。文章从新媒体广告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困境入手,探索重塑新媒体广告社会责任的途径,以期为规范、引导广告行为,促进新媒体广告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人类社会,信息传播因新媒体而变得通畅、快捷,新媒体已深深根植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为适应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变化,高校图书管理员必须深刻认识新媒体的特征及对自身工作的新要求,提高素养,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媒体通过改变农民工的社交范围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影响其城市融入进程。本文利用长三角4市的686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新媒体使用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时间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群体上的差异表现。结果显示,新媒体会通过社会资本和信息两种渠道改变农民工的工作搜寻天数。同时,新媒体对工作搜寻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和性别差异。新媒体使用的影响更加突出地表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身上,显著缩短了其工作搜寻时间。政府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发布,提升农民工的新媒介素养(1),加快其城市融入进程。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改变了受众的信息接收模式:由一点对多点传播形式转变成点对点;由单向互动传播转变为双向交互式;社区化人群细分与信息平台的建立越来越突出。新媒体对人心理的影响,导致人的行为方式的很大改变。面对这种新形势,产品设计需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如何构建产品的情感差异是产品设计策略中重要一环;用户体验应该纳入设计策略全过程;对产品属性需要再认识,系统化的设计思想应该贯穿整个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数据新闻不是传统新闻的简单升级,而是一种全新的新闻范式。数据新闻是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把握数据新闻制作和传播的规律,能够帮助传统媒体找到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数据新闻的产生不是媒体融合的终点,数据新闻只是未来信息产品的雏形,媒体融合时代将会有更加丰富的新闻范式诞生。  相似文献   

13.
从网络媒体到4G移动媒体,随着新媒体不断涌现,其优势也越来越明显,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内容和需求方式,瓜分着传统报纸的受众,分享了传统报纸的内容和盈利,对传统报纸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纸媒消亡""报业危机"等言论甚嚣尘上。在这样一个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传统报纸已经势微,但是新媒体并不完美,报纸便取长补短,通过重新定位,并对相应职责、功能、管理和媒介融合等问题进行改革和探索,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二十年来,新信息传播渠道、平台的出现影响了传媒生态,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受到冲击.电视媒体在终端和经营两个层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未来电视机在视觉特性上会继续改进,同时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会更具网络特性;视频终端的多样化,多“屏”具有融合趋势;媒体机构方面则需要布局更广的电视产业链,以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去经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得到快速推广,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影响巨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开放性和互动性强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既面临新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机遇。学习和掌握新媒体技术,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媒业现状及资本运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传媒业具有高增长率、高回报率,虽受政府限制,但企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而信息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新型媒体--网络传媒的成长。一些传媒类企业在不违反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已通过间接方式进入资本市场。传媒业业外资本也纷纷进军传媒业。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传媒业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时代"新媒体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其随意性、快捷性、信息混杂性等特征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挑战。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微时代"下微媒体、新媒体的优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树立新媒体宣传理念,把握传播特点,建立专业化宣传平台,整合新旧媒体资源,建立一体化宣传体系,同时要加强团队的微媒体素养,构建立体宣传团队,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时代的个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计算不再只与计算机有关."比特"成为新时代的构建元素,它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我们的生活.它所带来的超乎想象的自由度,使人们不再被各种媒体信息所俘虏.主动取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生活时尚.无论是对产品、居室、时装还是媒体界面,人们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冲动--个性化的追求.对于21世纪的设计师来说,满足多元化需求,实现人们的自我存在将是必然.个性化设计将成为新时代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7年中国城市化与新移民调查”随机调查数据,通过已有文献构建新媒体影响力和雾霾风险感知指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并探索新媒体影响力对雾霾风险感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提高新媒体影响力,能有效降低雾霾风险感知,而政府环保评价起着显著的中介效应的作用;并且新媒体影响力可划分为官方媒体影响力和非官方媒体影响力;官方媒体影响力不仅直接影响雾霾风险感知,而且通过政府环保评价间接对其产生影响;而非官方媒体影响力仅通过政府环保评价对雾霾风险感知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媒体融合时代下,提升公众对官方媒体使用频率,拓宽官方媒体信息发布喋道,完善公开透明的信任机制,同时加强对非官方媒体的信息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完善政府风险沟通机制,对现阶段中国环境风险的源头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人们将网下的生活移居到网上,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进行社会资本的积累。然而,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平台的大众传播特征使得社会资本容易集中流向网络场域中的强势话语阶层。而微信的"生成"式结构所形成的信息过滤机制,使得每一条信息必须跨过圈与圈的屏障才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这不仅有利于还原信息本身的价值,同时有利于消解网络核心话语节点的话语权力。在此基础上,经过层层过滤的"序参量话题"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让微信场域中,基于话题本身价值的人际交往更加平等和理性。文章试图从微信朋友圈的"生成"模式入手,分析朋友圈的结构形式,通过描绘朋友圈的话语传播机制,探索在基于内容价值的传播条件下的人与人的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