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需讲究课堂小结的艺术设计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儿童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短,若是一成不变的作业、预习等内容,学生常常无心去听,甚至极为厌烦。相反,我们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来到中国的非洲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非洲留学生与其他国家留学生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属于他们的特点,数量的增加对许多学校的非洲留学生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主要通过对来华非洲留学生的数量增多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非洲留学生在华的生活方面、学习方面、文化、文体活动、安全、心理等方面的特点。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明确对留学生教育的定位,加大宣传投入力度,培养高端国际人才,对非洲留学生教育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4.
课堂教学育人方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是育人的有效途径,因其可充分利用学生对任课教师的信任和易于思想交流和沟通的特点,寓教育于教学之中,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又可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刑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其本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同的教师因对刑法的理解以及司法实务经验的不同,对案例的分析方法亦不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两名教师经多年实践,采用同堂竞技法教授刑法案例分析,对于加深刑法理论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模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处在个体化的进程中。社会中间组织逐渐解体,使我国刑法变革中呈现了刑法提前介入、行政违法犯罪化的趋势。同时,个体在观念上逐渐跳出身份标签的桎梏,在价值观上呈现出多元化,使我国《刑法》对纯粹私人事务宽容化、去性别化,且纯粹价值判断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减少。在此背景下,应当对我国刑事政策和刑法规范进行能动的变革。一方面,积极推进刑事政策前瞻性的变革,以与个体化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应当在坚持谦抑的前提下,对刑法规范进行改善,确保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双重功能兼顾。  相似文献   

8.
同各国法规相比较 ,我国新刑法在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以及正当防卫的特别规定等方面 ,具有独特的规定。它明确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同公民个人权利一样列入其中 ,并且放在前一、二位 ,显示出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任何时候 ,国家利益、公共利益都高于公民个人权利。同时 ,不仅对防卫人防卫一般不法侵害的限度要求有所放宽 ,不加苛求 ,而且还在条款中醒目地增加了正当防卫的特别规定 ,对防卫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不受任何限度要求 ,从法律上给予了人民群众见义勇为、奋起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特别支持和保护 ,对犯罪分子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晚近逾20年来的中国刑法立法发展存在较大争议,有必要在社会学理论支撑下解释中国当下的社会形态变迁,检讨背后的知识传统和方法论基础,对刑法立法的发展趋势做出恰切理论解读与评价。中国当下正发生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的社会变迁,由此推动我国刑法正发生现代刑法的风险转向。刑法谦抑原则应当首先从社会形态变迁的意义上去审视,并在立法、司法层面从刑法运作意义上动态地贯彻其精神意旨。检讨与刑法立法所遭遇的社会新问题有关的方法论立场差异,能够凸显集中立法模式下以修正案方式进行刑法立法所造成的体系逻辑矛盾,为刑法立法模式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点带面"教学法,是指通过所确定的若干具体罪名的深入、全面分析,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来把握刑法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这种教学法符合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能够解决刑法分则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大学生法学素养,提高其法律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通过实际教学,这种教学法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各个学科中均有采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刑法学专题研究性教学模式也是法学专业在此领域的一个积极尝试,文章主要从刑法学专题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背景、理论和现实依据以及具体形式探索和运行效果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刑法学的教学模式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中,引入范例教学理论,开设模拟法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准备、开庭、总结三个阶段,将习得的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模拟法庭教学是对传统刑事诉讼法教学的突破,但仍然存在不足,需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刑事法律课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并阐述了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特点及在刑事法律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实践及其立法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植物新品种保护刑事法律制度缺位是一大突出的问题。植物新品种的经济价值、战略意义、特殊性以及被严重侵权的现实和其他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经验等方面都说明了对植物新品种建立刑事法律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追诉时效制度包括追诉时效期限的设置 ,追诉时效的起算制度及追诉时效的中止、中断、终止制度。我国新刑法中的追诉时效制度存在着诸多不足 ,在立法时应根据我国国情、罪情 ,吸收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作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行为刑法已经出现危机,表现为犯罪圈不断扩大、司法资源浪费严重、刑罚效能低下、重新犯罪率不断提高等。危机原因在于理论根基不牢、不考虑犯罪人格。应将单一犯罪行为本位的行为刑法,逐步转向以犯罪人为规制对象,以犯罪危险性人格为核心的人格刑法。  相似文献   

17.
民刑互动:侵权责任法与刑法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诸法合体到刑民分野再到刑民互动,侵权法与刑法的历史关系千丝万缕。侵权责任法是救济法,刑法是惩罚法,两者通过不同的手段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法律的任务在于重建被破坏了加害人、被害人和社会之间的正常利益关系的平衡,使得社会恢复和谐,这一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刑法与侵权法的互动。刑民割裂是法律关系不正常的状态。正在制订中的《侵权责任法》应正确处理刑民分野、刑民互动等关系,并摒弃所谓刑事优先的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18.
鉴于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力量上的悬殊以及进入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事实上可能无罪,因此刑事诉讼法目的主要在于保障人权,而非打击犯罪。疑罪从无与有利于被告应只适用于对证据与事实存有疑问时,而不应成为刑法解释的方向。刑法条文是正义的文字表述,亦是刑法解释的对象。“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因此刑法解释应以刑法条文背后的法益保护目的为解释目标。当对刑法解释存有疑问时,应在罪刑法定主义原则的框架内,根据刑法条文背后的目的,尽可能实现规范内的处罚正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古就存在着自然法思想,在古代刑法中可以找到自然法的踪影;在现代刑法理论和实践中更是隐含着自然法的思想。在当下,自然法对刑法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弥补实证主义刑法规范的封闭、机械与僵硬。自然法以独立原则或规则的形式纳入刑法体系是顺应后现代思潮的最好选择。作为一个后起的法治国家,我们可以发挥后起法治国的优势,绕过大陆法系弯曲的道路,直接吸收和借鉴当代的有益探索,自然法恰能满足这些探索的初衷。  相似文献   

20.
刑法应积极回应而非回避风险社会带来的风险,为推进实现刑事法治贡献其力量。就风险刑法视域下的中国经济刑法的立法而言,其立法走向应是扩张式而不是紧缩式。经济刑法的立法基础在于刑事政策的导向性与部门法之间的关联性,通过风险与危险犯的经济刑法的扩张性立法路径,确定经济刑法的范围、厘清经济犯罪的类型,更加理性地调控刑法介入经济行为的限度,以实现法律之安定性;对不同类型的经济犯罪采取不同程度的扩张性立法,提前介入、及时惩治,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