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明领袖华主席最近指出:“中国的少数民族多,而且多居住在边疆,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极为重要,应该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都搞好。”华主席的这个重要指示。深刻地指明了我国少数民族同祖国边疆的密切关系,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对建设祖国边疆和保卫祖国边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祖国边疆这一特点,是历史上形成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为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边疆曾经作出过重大贡  相似文献   

2.
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经常发生、并对历史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一种社会现象;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战争、自身的发展壮大以及与汉族的融合,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常发生并对历史发展起重大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两大历史现象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还是有某种内在的联系?相互间又有什么影响?目前尚无专文论述。笔者拟以明末农民战争为中心,旁及秦汉以来规模较大的农民战争,对此进行初浅探讨,以期引起争鸣,得出有益的结论来。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史,既要研究中原与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也要研究边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因为:第一,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中国民族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中原王朝在某一时期的边疆民族政策,必然影响各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边疆各族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又影响着同中原的关系。因此,全面研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深入了解,进一步探索其发展规律,而且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拓跋鲜卑与敦煌早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敦煌早期艺术的评价褒贬不一,大多都认为那是上承汉墓壁画传统、下启隋唐风格的过渡阶段.即使有人推崇北朝时期的造型艺术具有原始魅力,却没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真正动因.美术史家常任侠先生指出:“中国过去的美术史家,往往只注意汉族的美术,忽略了其他民族的成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应该看到从古以来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国历史上曾有人把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看作“五胡乱华”,如今学术界往往突出中原汉族文化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忽略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事实上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响是互动的双向运动,从来就不存在纯粹的中原汉族及其文化对周边文化的单向作用和影响.我国南北朝时期是文化大交流、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敦煌艺术是中外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敦煌早期艺术(主要指北朝时期)既不是机械照搬的舶来品,也不是中原文化单一影响的结果.笔者认为,敦煌北朝时期造型艺术的原始魅力与拓跋鲜卑有关,尽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作用并不明显,但这不意味着没有研究的价值.到目前为止,仅有敦煌艺术专家常书鸿先生提出:“汉族文明与西北少数民族鲜卑拓跋族相结合而形成中世纪北魏时代的佛教文化艺术”.由于拓跋鲜卑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依据现有的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主要表现为两大趋势:一是各少数民族纷纷从边疆向中原内迁,二是汉民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四方辐射,掀起了北方人民南迁的高潮。这样的民族大迁徙和大流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而且引起了各民族的文化变迁,使中国的经济中心发生南移,为隋唐的繁荣昌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与文化基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各族文化的总和.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栖息、劳动于我国广大的中原地区,以他们为主,创造和发展了中原文化.数十个兄弟的少数民族,主要栖息、劳动于我国东北、北部、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以他们为主,创造和发展了边疆文化.两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整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不断交流、结合,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主、边疆文化为辅的强大文化力量,形成了历久弥新的强大内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边疆制度、实施边疆治理的国家。自有国家文明肇始,日渐形成中原华夏和边缘四夷的天下观。"天下""五服"是奠立先秦边疆观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从传统帝王的"家天下",逐渐走向民主共和以及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在中国从王朝国家转变为主权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陆地边疆也相应地经历了历史嬗变过程。"天下"表达盈缩的思想观念,对中国陆地疆域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价值影响,需要对王朝国家"天下"与"中国"的价值理念进行合理的解读。"疆域"与"边疆"是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陆地边疆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基础性的边疆,近代中原王朝时期西南边疆的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边疆特色和显著的历史特点。清王朝统一历史疆域版图代表着中国领土的基本范围,主权国家边疆具有临界性、边缘性和交集性的本质特征。人们可以透过主权国家边疆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主权国家边疆所独有的特殊差异和内在规定性。边疆治理是巩固国家政治利益、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宋代,中原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互市甚为发达。就宋王朝方面来讲,在互市过程中,它始终贯串着通过这种经济活动来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加以控制的意图。与几千年历代王朝的民族政策相比较,宋王朝的这种民族政策显然具有转折性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却较小措意,尤其是对于末王朝何以能够利用互市对各少数民族加以控制这一问题更是没有触及。为此,本文试图作一初步研究,并进而揭示宋代在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从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然而历史的脱胎差异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使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呈现出多样性和特殊性.为此党中央根据西南边疆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国家政权面临的历史任务,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制定了分类指导的政策.地方各级政府在指导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艰辛的探索,其理论成果与经验教训,在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 ,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处于中央的统治之下 ,由于历史底蕴和文化内蕴的作用 ,在表现为边疆与中央的关系中 ,往往表现出边疆对中央的向心力。中国边疆对中央向心力的作用 ,是中国民族团结的原因之五  相似文献   

11.
在共同缔造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辽阔疆域的过程中,中国疆域内各民族形成了紧密相联的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正是对这种民族关系的精炼概括。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开始走出农耕区的自然界限,其疆域与周边民族地区逐渐相接且互有伸缩,促进了各民族因疆土之争产生的碰撞与交融的历史发展进程。在北部边疆,伴随着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民族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边疆范围也出现反复波动,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各民族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北部边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并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辽阔疆域的形成与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历史决定论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运用,它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机械的历史决定论.这种决定论,虽然坚持社会历史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但是,对社会规律的理解是机械的,它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这种决定论,是在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又肯定人的实践活动在改造社会中的积极意义,也就是肯定人的自觉能动性,而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能动性包含着选择性.我们把这种决定论叫做辩证的历史决定论.我们要坚持的也就是这种决定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羁縻政策略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传统羁縻政策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民族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相始终。是中国历代中原王朝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现和维护大一统王朝理想的重要策略。从这个角度而言,传统羁縻政策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治理方式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由松到紧、由间接治理逐渐向直接统治过渡。  相似文献   

14.
所谓“羌人”或“羌族”,在历史上实际是一个模糊而不断变动、飘移的群体。早先的“羌人”是中原华夏族群对西方异族的统称;近代在西方国族主义影响下,逐渐被建构为边疆的一个少数民族;20世纪下半叶,在民族政策和民族识别工作中,进一步定格为55个少数民族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民族史知识乃是一种核心与边缘关系下的“华夏边缘历史”。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历史上周边屯田问题的研究,多注重于内地军民在边疆地区的活动和作用,似乎边疆少数民族与这一问题无关。其实,早在西汉昭帝时,新疆少数民族即已在著名的轮台垦区屯田。本文所要探讨的清代新疆的回屯,不仅是清代新疆屯垦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与内地军民一起,开发边疆地区,为祖国统一作出过贡献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系统工程,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构建市场经济新体制,是目前必须明确并着手行动的重大问题。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原则与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 市场经济,是现代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它是一种最佳配置资源的方式,它的动力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供求机制真正体现了效率原则,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有力手段。市场经济是机器大工业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它既可以同资本主义结合,也可以同社会主义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在体现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的同时,必须  相似文献   

17.
崔明德同志所撰《汉唐和亲研究》,篇幅不大,饶有新意,值得一读。 第一,扩大了和亲研究的视野。传统的研究,一般只注意到汉人为统治民族的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首领的和亲,而《和亲研究》指出:“和亲是两个政权首脑人物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缔结的一种婚姻,既可以是汉族女子出塞,嫁给少数民族,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女子入关,嫁给汉族”。同时,作者还全面统计了自西汉初到唐末共有和亲112次,其中汉人所建中原王朝对边疆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和亲共51次,其余61次为各少数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元朝的社会经济,过去有些著作往往采取否定态度,认为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给中国社会生产与文化以严重的摧残,不仅迟滞了中国社会的前进,而且起了逆转的作用。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本文试就元世祖忽必烈的“安业力农”政策及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作一浅析。这对于全面认识元初社会经济面貌,正确评价忽必烈在历史上的作用,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究竟占何等地位,起过何等作用,坚持什么样的历史方向,史学界始终看法不一。一种意见认为:洋务运动坚持的是资本主义方向,是朝着资本主义方向挪动的,顺应了历史潮流,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运动,并发展了资本主义,其进步意义是不容抹煞的。一种意见认为:洋务运动坚持的是联帝保封建的历史方向,在这一前提下谋求的近代化,只能化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可能化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两种意见泾渭分明,针锋相对。为了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我想如果我们能首先明确中国近代历史的总任务总方向,然后再来探讨洋务运动的历史方向,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一条继续探索的小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历史上说,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秦统一和元统一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秦统一是以少数民族的汉化为主要特征;元的统一,则以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共创中华意识为主要特征。本文试就辽、宋、金、元时期各民族的中华意识,做一粗浅的评述。 五代十国以后,在中国出现了多民族封建王朝并存的现象。这是自唐代以来,统一的封建中央之下,地方民族政权向更高发展的结果。历史的发展不仅在地方出现民族政权,而且在地方还出现了少数民族封建王朝。这种并存与宋代以前的分裂不同。从整体看,中原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朝贡作为一种重要经济联系,而成为同一个国家内共同经济生活的标志,并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从民族意识变化看,这时期的少数民族开始自觉地增强了中华意识。这与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汉”化是根本不同的。“汉”有两重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