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走向大山     
琴涵 《可乐》2008,(1):42-42
山不肯俯就时,让我走向山吧。年少时,我并不喜欢山,觉得山就像庞然大物杵在那儿,有什么趣呢?哪像海,波澜壮阔,变化莫测,还有美丽浪花可赏,多迷人啊。我老是想不透,那些登山的人何以乐此不疲。没想到,大学时,学校高踞山上。云里来雾里去,看尽山四时不同的风华,我才知山居岁月的隽永可亲。山终于走进我的生命版图。  相似文献   

2.
■在六山里徘徊   在山中长大,烙着山的性格,高巍的山峰不仅遮闭我的视界,而且困住我的双足,一个没有远虑的人,必时常扰于近忧,为当下的各种芝麻小事而疲于奔命,根本就不知人还会有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3.
话说愚公虽然是个老实的粗人,但在移山之前却深思熟虑了一番。"两座大山把我们村与外界的发展机遇隔绝。山,正是山,让我们看不到富庶与繁华,让我们得不到机遇与发展。"想到这里,愚公更加精神抖擞。"为了全村人世代的利益,无论多大的山,我也不怕。即使是让我一个人去做这件事并且苦死累死,我也心甘情愿。"愚公自言自语道。  相似文献   

4.
阵雨 《北京纪事》2013,(5):102-103
身为北京人,早知有石景山这个行政区,但是否有石景山一座山,我还真的不知。甭说我,在北京城,你若打听这窿山,绝大多数人会告诉你NO。倒是我的一位来京才几年的同事告诉我,石景山就在京西,它虽然不高,面积不大,在历史上却小有些名气。同事对北京的了解令我惭愧并油生敬意。4月,我决定造访石景山,并思忖用一颗真心去领略、去感受掩匿那里的风景与底蕴。  相似文献   

5.
说话算数     
"我这一辈子有个哲学,所用的人如果不会感恩图报我是不用的。"阮次山: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成长,人性大同。就连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著名时事评论员阮次山都认为人的品质决定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想     
在海的那一边,有一座山;在山的那一边,有一座城市;在城市里,有一个很奇怪的人——他的名字叫我想。我想今年十五岁了,在市中学读书。他常穿一件黑上衣,背一个黑书包,骑一辆黑色自行车,在黑夜里穿行无阻。他还有一个口头禅,那就是:“我想”。  相似文献   

7.
在大山里徘徊在山中长大,烙着山的性格,高巍的山峰不仅遮闭我的视界,而且困住我的双足,一个没有远虑的人,必时常扰于近忧,为当下的各种芝麻小事而疲于奔命,根本就不知人还会有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8.
诗歌“诚本”说辨析─—从遗山论潘岳谈起降大任在《元遗山新论》①中谈及遗山有关潘岳的论诗绝句时,我提出遗山之失,是虽应不齿潘岳趋炎附势的为人,俱无需否定其《闲居赋》的艺术价值。因为人品及其人之文品,在往不一致,对人品之评价不宜等同于对文品的评价。这个看...  相似文献   

9.
我身上有三处伤疤:額头上、手上、背上。这三处伤疤使我永远不会忘記阶級仇恨,講起来其叫人痛恨旧社会。我的老家在同安县,从小就沒有父亲,因为生活不下去,母亲将三个妹妹先后送給別人,我和弟弟整天跟着母亲滿山遍野挖野菜、拣地瓜根。  相似文献   

10.
冯嘉雪 《中国农村》2007,(12):44-45
“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界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已。努力向上,即便前进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这句广告词用在王石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11.
山墺 [名词]山的深处。例如: ①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墺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祝福》) ②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祝福》) [说明]“山墺”,方言词。赏鉴 [动词]对艺术品或文物等进行鉴别和欣赏。例如: ①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相似文献   

12.
阮章竞 《中华魂》2014,(10):18-21
正太行山剧团的驻地距八路军总部很近太行山剧团的驻地距八路军总部很近,因此,我们常能见到八路军总部的领导人,他们给予太行山剧团和其他艺术团体很多关怀和指导。同时,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也在经济上给予剧团大力扶助。在我的印象里,朱总司令中等个儿,很壮实,肤色稍深,我们常见他和战士一起打篮球,五十多岁的人了,仍然像青年人一样有活力。太行山剧团在长治演出,朱总  相似文献   

13.
总感觉山的美在于失真,如画般的稳若磐石;而水的美则在于灵性,似诗般的行若游龙。依山傍水的加拿大,美到了一种层次,让我们不得不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它。放眼望去,是山映斜阳天接水的时候,我都忽视了远于千里的山,满眼尽是近在咫尺的水轻波柔。我不是爱水的人,从未爱过,甚至有时站在  相似文献   

14.
方竹平 《老友》2011,(7):16-16
我两岁那年。父亲由萍乡矿务局调到花鼓山煤矿工作。从那时起,我便跟着父亲在花鼓山煤矿生活了20多年。直到考上大学,我才离开矿山。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新余市工作。如今,我已在这座城市生活了近20年。20年来,我平日里很少去花鼓山。但每年的清明节和冬至,我定会去花鼓山扫墓。在乘车通往花鼓山煤矿的路上.每当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高架立交桥。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改革开放30余年来,祖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有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是:隔壁那座山。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好朋友。就这样,时间在每天的挑水中流逝,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哪知第二天、第三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过了一个星期,还是这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当看到他的老友之后,他大吃一惊。原来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了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虽然有时很忙,但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相似文献   

16.
正每每想写鸣山时,却总是难以落笔而绕开。我最想写的是鸣山,又担心写不好鸣山。最近在我回老家时,友人邀请再次同游了鸣山,那天刚好是春雨刚歇,远远望去,浓雾还遮着鸣山村,似乎这小村庄浸在水墨之中。又当我走近她的时候,黑瓦白墙渐行渐明,我忽然从心底里流露出一句诗:"宜浓宜淡是鸣山。"鸣山在平阳、在温州,都应在名村之列。这个村庄离县城很近,从北门头走出来,走过头杆桥和二杆桥,再过栏杆桥就是鸣山了。古人有诗:"横阳五里是鸣山,水到桥头第一湾。"说的就是它为县城的近郭。  相似文献   

17.
佚名 《今日南国》2006,(3):43-43
小时候曾听过一首外国民谣,不知何故那头两句就一直深印在脑子里。这两句是:“在那遥远的山那边,人说,幸福就住在那里……”后来年事渐长,每想起这两句词,就产生疑问:幸福为何一定要住在山的那一边?如果住在这边,住得近一点不可以吗?我一直有这疑问,但又不敢问人,怕问出来,人家会  相似文献   

18.
游半山公园     
星期五,学校组织我们去春游,四年级去半山公园。到了半山公园的山脚下,我拾级而上,很快就爬到了山顶。山马上就被我们征服了。我站在山顶,向四周举目眺望:有一排排厂房,高楼,鳞次栉比,一片片田野你挨着我,我挨着你。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6,(12)
我意识中,母亲像一棵树,父亲像一座山,他们教育我很多朴素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令我终生受益。我觉得对于每一个人,父母早期的正面家教都具有初级的朴素的人文元素。我的作品平民化的倾向同父母从小对我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乐山大佛     
我的爸爸收藏了一本邮票,我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其中有一枚乐山大佛我最喜欢。爸爸告诉我,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凌去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大佛依山临崖而凿成的弥勒佛坐像,形体巨大,头与山齐,脚背可围坐几百人,造型端庄,气魄雄伟,看上去“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