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重视苏格拉底在西方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但对苏格拉底之死及其人格仍多持否定或保留态度。本文认为,苏格拉底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哲学家,因此离开了他的伟大人格风范和精神情操,就无法洞悉他的思想的全部底蕴和真谛。本文从苏格拉底之死及其人格入手,通过分析鸩杯的意义,揭示了苏格拉底良知和勇气的具体内涵,刻画了苏格拉底肖像的确切轮廓。  相似文献   

2.
尽管生于昌隆的雅典城邦民主,苏格拉底却终因反对民主而遭诬诉,被雅典法庭处死。苏格拉底之所以慨然赴死,是因他毕生所坚持的伦理观所致。苏格拉底的伦理观核心,乃是对善理念的坚持,因此这就引申出了他的政治伦理观与个人伦理观,而出于对城邦民主弊端的警觉与对德性的追求,此两者亦高度统一于“善”的核心,即是:城邦之善与灵魂之善。  相似文献   

3.
苏格拉底哲学的实质就是通过哲学的审视把美德内化为人的普遍意义的品格。他的哲学生存方式本身就是教化雅典人精神灵魂的哲学。他确立了理性的道德原则,接受并坚持德性可教的原则,他揭示出雅典社会生活的道德缺陷,并通过不断地向他人和自我问询来进行道德教化,这既是他的道德哲学,也是他的人生哲学。苏格拉底之德性的教化在其内容、方式、目的和效果诸方面都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为今天的道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比较范本和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从苏格拉底之死到哲学乌托邦之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以他的死为他自己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终极关怀 ,也为以后的哲学与宗教埋下了一粒更为迷人的、难以言说的乌托邦梦想的种子。他通过自身走向死亡这一过程 ,对作为人类美好家园的乌托邦 ,作出了最真诚和最经典、最不可模仿、最具创造力的表露、言说。没有苏格拉底死亡火焰的烘托 ,就不会有柏拉图理想国的生成 ,苏格拉底正是以自己的死 ,敲响了人类个体试图超越有限生命而到达永恒世界的钟声 ,这钟声时时伴随哲学发展的脚步并与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息息相联  相似文献   

5.
<正>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在古希腊哲学发展方向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他关于主体思维和社会伦理问题的观点,很值得我们重视。(一) 苏格拉底在使古希腊哲学的研究从自然转向社会和自我的过程中,起了巨大作用。西方哲学史表明,早期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以后逐渐深入,由外向内,转向自我,转向人本身。苏格拉底的思想涉及社会领域较为广泛的内容,其中他最为关注的是对主体思维和社会伦理的研究。在古希腊哲学发展中,他的思想体现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移入城邦之中,使之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6.
谢裕安 《学术论坛》2008,31(3):28-31
苏格拉底是第一个将道德建立在理性知识基础上的西方思想家.他为"德性即知识"的道德原则而不懈努力并为之受难.他的死亡成为一次意味无穷的哲学事件.苏格拉底通过自己的悲剧使理性成了西方人生活的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7.
从苏格拉底之死反观伦理和道德的辩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富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追求智慧和道德的善,为人们构建了理性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然而,他本人却受到"不敬城邦诸神而引进新神"和"败坏青年"的指控,并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希腊社会世俗伦理和主体道德两种精神力量及正义的冲突。从苏格拉底的死可以反观伦理和道德的辩证关系及其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振宇 《中国学术》2001,3(3):256-260
汉娜&#183;阿伦特在其《哲学与政治》一文中表达了如下思想:苏格拉底之死在政治与哲学之间划出了一道不可弥合的鸿沟。面对海德格尔的纳粹牵连,阿伦特同样诉诸哲学家面对政治生活的脆弱。被愤怒的雅典人以公意处死的苏格拉底,与登上弗莱堡大学校长宝座的海德格尔,证明着同一件事——在哲学与政治的对抗中,哲学永远是失败的一方。  相似文献   

9.
苏格拉底,不仅在哲学上誉满天下,其人品之高尚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苏格拉底生活上艰苦澹泊,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于学问,不论炎夏寒冬,都只穿一件简朴的单衣,经常不穿鞋,饮食也极粗粝,生活还不如当时的一个奴隶,可他却不在乎。苏格拉底晚年,即公元前三九九年被诬告,说他否认国家所承认的天神,用异端邪说腐蚀青年而被判  相似文献   

10.
任贺贺 《理论界》2022,(6):91-97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艺术的苏格拉底”是否可能的疑问,这实际上关涉感性与理性能否在个人身上进行统一的问题。苏格拉底的哲人身份意味着一种严格的理性,“艺术”则彰显着个人的创造力和非理性倾向。作为作者,《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一方面凸显着他的城邦创制,另一方面又以“驱逐诗人”为噱头创制诗之规则。苏格拉底通过厄洛斯神话表露出他作为诗人及作者神秘而感性的一面。“艺术的苏格拉底”确有可能,它的实现将为现代人探寻丰满的德性生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点>中说:唠叨是爱情的坟墓.但是,很多女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认为自己的唠叨是对丈夫的爱,可以改变他的缺点. 苏格拉底的妻子兰西波是出了名的悍妇.为了躲避她,苏格拉底大部分时间都躲在雅典的树下沉思哲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等,都受尽了妻子的唠叨之苦.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7,(8):30-37
克法洛斯是《王制》第一卷中的重要人物,他与苏格拉底的交谈内容关系到《王制》中许多重要的论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克法洛斯代表了当时雅典城邦的政治文化氛围:作为具有卓越经济地位的异邦商人,具有雅典民主制的城邦根本的商业特征;他对哲学的喜好其实来自于智术师的跨城邦的哲学普及教育。他和苏格拉底的交谈,将引出整部《王制》的谈论主题:首先,从老年的状态开始谈起,牵涉爱欲与灵魂的关系问题;其次,克法洛斯引用诗人的话,一开始就传达出诗歌与哲学关于什么是好的生活的冲突,即后来所谓诗与哲学之争;最后,由于苏格拉底的挑明,克法洛斯从财富问题直接引入关于正义的讨论。但是,他的正义本质上是民主制度下的个人正义,而非苏格拉底的城邦正义。于是,在苏格拉底进一步诘问时,克法洛斯选择了回避。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16,(2)
苏格拉底热衷对美德知识进行讨论,他在对话中惯用的"辩证法"常被世人冠以"精神助产术"之名,为人称道。但作为"产婆"的苏格拉底并未成功帮助对话者"助产"出任何确定的美德知识,大多有关美德问题的讨论都无果而终。事实上,这并非由于某种可以修正的诡辩"伎俩"所致,而是其背后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理论困境,即:仅凭来自经验的认知方式,我们不可获取任何超验性的美德知识,对此困境的成因苏格拉底本人并无自觉的认识。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为线索,从康德哲学的语境出发,予以剖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唯心土义哲学家苏格拉底长期以来一直被说成是“反动的贵族奴隶主代表人物”,“贵族奴隶主专制制度的拥护者”。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因为其思想上唯心,就断定其政治上必然反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①依据这个原则,纵观苏格拉底的一生,我们认为:拥护工商业奴隶主民主制度,是苏格拉底的主要政治立场。他的某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工商奴隶主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王福生 《理论界》2005,(9):77-78
苏格拉底的谈话作为一种方法和作为一种哲学是同样重要的。在这里,我们先依据黑格尔的《哲学讲演录》介绍一下苏格拉底对话式的辩证法,然后作出一点自己的评论:苏格拉底的辩证方法是表面的对话、隐秘的独白。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存在之学。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思辨的理智之德,不仅与艺术和智虑这两种实践的理智之德不同,而且也与直觉和科学这两种思辨的理智之德有别。存在问题的出现,也是哲学的诞生,是在前苏格拉底时代,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仅仅是在前苏格拉底时代。在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作为对存在问题的研究,巴门尼德在其寓言诗中的思想的重要性是确定无疑的。一般都公认巴门尼德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第一个讨论存在问题的人,并据此与另一个同样得到公认的古代伟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相对照。因为前者强调的是存在物之存在的永恒性,而后者则突出存在着的存在物之变易性。这种把巴门尼德与赫拉克特相对立的看法,可以说,支配着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然而却是错误的。本文拟对两种存在学说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尼采的悲剧观陶养于他对“存在”的本体性体验,这体验所蕴含的“命运”关切使他钟情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希腊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对“存在”奥秘的探询折射出古希腊人沉郁的“命运”意识。苏格拉底的出现,使古希腊的民族精神实现了从有待的“命运”关切向无待的“境界”眷注的跨越,拔除了古希腊悲剧赖以繁茂的“命运”灵根。尼采将悲剧的终结归咎于苏格拉底虽非不实之词,但表明他在充分关切有待向度上之生命存在的同时,未能给予生命的无待向度——无待于外部条件的心灵境界的自我提升——以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是一种探索:想要找到雅典人关于德性的常识观念背后的一般共性,即寻求关于德性的定义.定义对于苏格拉底的探索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因为如果没有对一个主题本质的认识,就不可能知道关于它的任何属性.但从苏格拉底对对话者所给定义的不断引导和修正来看,他并不是随便什么定义都接受,而寻求的是关于事物本质的普遍定义.这种定义不是阐明事物名称含义的定义,而是揭示事物本质的真正定义,它能够解释并由之指导事物(德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郭琰 《兰州学刊》2008,(12):17-19,118
古希腊时期的政治伦理学说与灵魂学说密不可分。苏格拉底在历史上提出了许多独特而又著名的道德命题,这是以他对灵魂的理解为基础的。文章尝试以苏格拉底的灵魂观为切入点,对其道德哲学的主要命题做出系统阐释,力图呈现出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及其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所理解的"美学"从属于苏格拉底开创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而这一传统的形成又与苏格拉底的死亡事件存在着内在密切关联:正是这一"事件"使得苏格拉底的形而上学思想通过"教化"超越了个体生存的价值维度成为"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美学也应运而生。但是,苏格拉底悲剧般的"事件"昭示出走出形而上学迷局的道路:回归肉身。这条道路影响了尼采及以后的非理性主义美学家们和后现代美学家,使得"肉身"成为当代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